回到大汉盛华夏 第665章

作者:xiandaima

他们的戏一开场就吸引了所有的人的注意,首先是一个女子坐在破落的房间里织布,旁边的配音在轻qing吟唱:唧唧复唧唧,兰辞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这直白的话音立刻把故事的起首给引领出来,为这个原本应该在家嫁夫生子,相安无事的女子和大背景联系起来,并为女将军未来上战场打好落差上的铺垫。

这集歌曲、宾白、舞蹈于一体的新剧种真是一种震惊于世的大作,所有的人都被吸引住了,就连那张飞等武将也为这样一位巾帼英雄所吸引。

眼睛睁大大大的,嘴巴张的开开的,这是蔡邕的表现。

这他的眼里这是发现了另一个天界一样的惊奇。

他们有的人为其无奈参军而惋惜、而佩服;或为其万里赴戎机,关山多若飞而高亢;或为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而激昂;或为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而同仇敌忾;最后直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而欣喜。

一出大戏,从开始的《木兰辞》贯彻始终,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丰满有血有肉有民族灵魂的主人公,他们为其孝心而打动的流泪,为杀敌遇险而握紧拳头,为获胜被天子接见而欢呼。

这才是一个历史,是由大汉才子们自己创造的历史。

宴会这清晨结束了,可众人都依旧沉浸其中不肯离去,而王廷也在掌声中率领一众激动的老夫子们走上台一一慰问这些才子艺人们,在这时候他才第一次见到那个叫来莺儿的姑娘。

让他不知道的是,历史就是这样巧合,此时这他的辖区,一个和《木兰从军》并列的同样流传千古的故事这此刻上演着,那故事的名字就是被称为孔雀东南飞的。

第五百五十三章 理想照进现实

王廷见到了来莺儿,也只是见到了,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对这个舞台上的主角表示祝贺,这女子那舞台上的表现不输于貂蝉,对于舞台上的表现更是深入人心,想来这女子经历不简单。

王廷做到的只是这些了。

最激动的当然属蔡邕了,这老人让完台陪着王廷祝贺完后,就拉着貂蝉说开没完了,他最关心的是这新颖的剧种是怎么想到的,其表现手法如何,还有那唱腔,那是区别于现在很大的东西,婉转别有一种韵味。

众人都是兴奋的,虽然一也无眠,但已经大获而归,代表们怀里抱着饮酒的餐具走出了会场,也许今天这一幕,不!应该说是这一次代表大会是他们终身难忘的。

他们带着他们的收获返回了,历史赋予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剩下的就是他们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实行那匹夫有责了。

报纸的传播速度还是很快的,虽然算是周报,但龙城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消息还是通过报纸传向了四面八方,曹操、刘备等诸侯自然也不放过这点,政治上风吹草动他们又怎能放过,特别是其中王廷在一次党员会议上提出的全面实行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时候,曹操就思考起来。

其实曹操和王廷一样也是很注重从寒门提拔人才的,但他还是忽略了一件事情,或者只看到了王廷用人的表像。

汉代用人制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察举,即是官员通过考察向皇帝推荐士人或者下官,被推荐的人当然也是需要考察的,科目很简单:茂才、贤良方正、孝廉等。

所以有时候又把汉代这种提拔人的制度叫举孝廉。

当然一个制度不是这样简单可以说清楚的,比如茂才,举主一般为刺史三公等官员。

被皇帝录用的人才为征,公卿郡守用的吏为辟。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选举推荐官吏的权力基本上属于下面的推荐者,导致皇帝失去用人权,更何况读书资源被大族掌控着,就使得皇帝集权遭到严重破坏,相反那些隐身大族不论朝代如何更迭,总能安然。

当然,这种制度也有好处,是良好废除分封制度的替代者,使得分封制配套的世袭制度无法再延续下去。

察举制度始于刘邦,然后有了具体的科目,汉文帝始令丞相,列侯,刺史,藩国首相等皆有为国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之责,此时察举制度算是达到完备。

由州推荐的称为秀才,郡推荐的则为孝廉。主要考察科目则有贤良文学,茂才,孝廉。被推荐者经过这些科目考试合格后,才由官府量才录用。科目又又分常科(岁科)和特科。

岁科有孝廉,茂才(秀才),察廉(廉吏),光禄四行。特科俗话可以按照字面理解,就是有特殊才能的人才,比如勇猛知兵法,明阴阳灾异,道等等。

这样虽然解决了不拘一格录用,但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国人的智慧这这句话上有很好的体现,所谓的才华之人大都被士家官僚所掌握,使得本来为皇帝使用代替分封制度的政策反而带来新的弊病,就是为世家大族所掌握,这就是从隋而至唐那些大族形成的真正原因。

这事有弊端,皇帝也都没有抓,由于他们的阶级局限性,还以为世家大族的支持才是一个朝代稳定的基石。如果真的出个清明的皇帝打破阶级立场,相信一抓从上到下全是腚上带屎的,没有一个世家大族能逃脱。

如此一来使得汉代百姓生活越来越贫苦,而且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依附关系严重,上层建筑和下层基础分裂,社会分裂朝代更替。

经过这次会议,王廷已经把公务员制度稳定下来,同时相对应的文武等级和组织构架也稳定下来。

这倆者是密不可分的,所谓公务员制度,重点还是如何选拔,当然是考试了。

每年一次根据政府缺员,会在各个学府间下发名额考试,当然社会阶层也可以参加,只有考过的才有机会参加第二关面试,面试完后还有试用期,试用期后经过考评,如果通过才算是正式录用为公务人员。

这个制度虽然和察举制度有相同之处,但本质上的区别是公务员制度考不考是由考试人员个人做主,不论出身,试题全部是秘而不宣,公平公正。

现在已经不是世家大族掌握文化垄断了,从幼学到学院每一个级别都有很完整的体系。考上的是完全靠自己的能力,从而打破了以往的弊端。

如今的印刷技术已经非常的先进,最为代表的当然流通这商贾中的信用纸笔了,那是最为科技的东西,代表这这个时代最高的造纸和印刷技术。

同时因为教育体系的完善,各个郡县也出现了一个新店面,店面的名字叫“龙城书店”,凡是龙城印刷出来的书籍皆可购买的到,读书认字不再是世家大族的专利。

别看这些区别,就区分了好和坏,完全打破了文化上的垄断。

所以说现在的世家王廷这里不是没有,有的也是开明之家,那些死硬之家早跑到刘备等人那里去了。

根据公务员制度,龙城组织架构进一步得到完善,老大自然是王廷了,他是军政最终决策者。

王廷以下设三个机构,分别是总党府,也就是党中央。另一个是人民代表会议,还有一个是参务府,白话就是政治顾问委员会。

这三个应该是王廷在政上的耳目,是代替王廷处理巨大决策的机构,避免了独断造成的重大失误。

实际的行驶权力机构则是戏志才为主的政事院了,老大是细致才,官位称尚书,Lao二则为侍郎,侍郎分别管理各个具体事务,比如商务部,外交部,吏部(组织部),财政部、工部,礼部,教育部,民政部,刑部(公安部),军事部等。

这里的军事部就是由军事上和政事院联络机构,军政军政嘛,不可能老死不相往来,在大局上是需要沟通协调的。

还有以前归尚书的部门被划分出来,就是立法执法院和监察院。

这俩个从名字上看就不隶属于政事院,而是一个等级,一个负责立法执法但没有监督权,一个负责监察百官但没有执法权,这三方相互监督,相互独立,成了一个稳定廉洁的SanJiao整体。

地方上就是省了,本来应该叫刺史,可这样一来,就和王廷平级了,所以用省史代替了刺史,下面依旧就郡,县,镇,村等不同级别。

不同级别都配有响应的职位配合。

武官变动不大,不过王廷增加了元帅一职,不过现在没有人获得。

这是王廷预留的,等统一大汉后向外扩土时才开始封赏,省的到时候没有封赏可做了。

军事架构分军事府,下设做战部,参事部和政务部。

一个负责具体作战,一个负责规划军事行动,一个负责政治动员,思想教导,后勤等。

从元帅以下分为大将军,中将军和将军,下面是廷尉等级,分上中下SanJi,再往下的就是校尉等底层武职。

这些自然都是武职等级,响应的自然还有待遇等级,这些等级自然根据级别和功劳大小评选出,报王廷批准。

文武官最高为王,虽然异性不能封王,但王廷这也算是开国,对于一同创业的弟兄自然不能吝啬,更何况这待遇级别不能世袭。

然后根据公,侯,伯,子,男,史,卿,士,章,伊等对应级别待遇。

武将则根据,帅,将,尉,士分别对应上中下来区分和领取对应的待遇。

按理说王廷现在的级别是没有资格制定这些的,他毕竟只是一个刺史。

可形式摆在这里,这么大的管理区域,如果不这样这就乱套了,律法都弄了,刘备虽然名义上是大汉皇帝,可王廷从一开始就没有承认他,更何况中间还出来个袁术捣乱了一番,所以王廷这样弄除了刘备他们发些牢骚外,自己这里到没有什么,反而让弟兄们看到了一个长远的未来。

其实除了前面王廷想弄的国旗外,一些文武官员服饰王廷都做过计划,虽然军队上作战时都改用了上下衣服,紧身仿照前世的衣服,但王廷不想把传统丢掉,汉服本来就是民族的一个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