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后养成计划 第355章

作者:bilndのmiku酱

莉莉被莱恩形容为『衣架子的洋娃娃』,这个称呼也不能算错,最起码七夜自己也觉得这个称呼与莉莉非常般配。

虽然身材算不上绝顶,但是莉莉几乎适合所有的衣服,简直就像是芭比娃娃一样。

同样的,唯一比较可惜的就是莉莉的胸和屁股还是差了一截,这让低胸衣服很难有一个很好的展现。

而莉莉本人又很抗拒人造硅胶。

用她的话来说,那就是“如果戴上了,就有种这辈子就输了的感觉。”

虽然有些许的遗憾,但是七夜已经感觉非常满足了。

特别是在莱恩的同意下,七夜顺着自己记忆里阿尔托莉雅的各种装扮,从莱恩的衣服里选择相似的款式替换上。

甚至还让莉莉cos了一把小灰格蕾,也算是满足了一下,七夜自己的小心思了。

就连紫苑也对莉莉各种各样的装扮大感兴趣,在拍摄宣传片的同时,她让七夜顺便拍摄了很多照片。

“我回去让人把莉莉的服装整理一下,到时候做成写真集,肯定会大卖的。”

紫苑笑眯眯的说道。

“你们啊……对于我的换装真的就这么感兴趣吗?”

莉莉疲倦的说道,虽然她不喜欢这么被人当衣架子,但是作为工作她还是会好好完成的。

这个是属于偶像的基本素养,总比用奶油和墨水糊脸要好多了。

只是工作归工作,她自己对穿这些衣服真的没有任何兴趣。

如果真的有喜欢的衣服,莉莉通常也都是直接买回家。

但是却很少会主动穿上,她觉得换衣服这件事实在是太麻烦了。

这大概是小时候,自己姐姐的狂热留给自己心里阴影。

“嗯嗯,我懂的。”

七夜点头赞同道:“我自己也是虽然会因为兴趣买不少模型,但是真正会拆箱的反而不多呢。”

“七夜导演,你这个完全就是在浪费吧……”

莉莉扶额吐槽道。

拍摄宣传片与写真集,对于七夜和剧组来说只能算是小插曲。

在结束了这一段后,紫苑和莱恩两位大姐姐便心满意足的回到了东京,各自的工作岗位上。

只是这件事远远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开始。

而七夜这边则继续开始进行电影的拍摄工作。

站在七夜的角度,只要能够稍微收敛一些自己的表情,不做出过于浮夸的情绪。

以七夜的演技,应付间桐慎二这个角色并不算难。

在又拍了几天后,七夜总算是把间桐慎二的戏份给磨完了。

这时候织这边也结束了凛和士郎的约会剧情而回到了教堂,开始准备拍摄剩下的戏份。

其实,织比七夜早了4天就完成了工作,不过在得知七夜这边拍摄磕磕绊绊后,他多少给七夜留了点面子。

一直到七夜差不多完成后,才带着自己这部分人现身。

当然这空出来的几天,织他们也没闲着,对先前已经拍摄好的剧情配音,回到仓库提前布置其他镜头场景什么的。

算是给后面的拍摄小小的加快了一下进度。

而七夜这边通过了神父与慎二的戏份后,他转场到了教堂地下室,开始拍摄C组与主角团队的几次交锋。

之前有说过,卫宫士郎这个角色行进模板就是“从[谎言]中学到[事实]”。

但是这个学习是有过程的,每一个故事中主角学习到某样东西都是需要付出属于自己的代价的。

比如说《蜘蛛侠1》里彼得·帕克失去自己的叔父,比如说《雷神1》中托尔因为自己鲁莽让自己的朋友受伤,并被父亲奥丁剥夺属于自己的神力。

这个阶段通常发生在三幕剧中的第二阶段——[受到挑战]。

在这个阶段,主角已经离开了[正常世界],进入了属于自己的冒险之中。

但此时主角依旧相信着属于自己的[谎言],他的行为标准依旧是以自己的[谎言]为前提的。

所以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主角会因被[谎言]驱使,去达成自己想要的东西。

会有这样的想法与行为,其实源自于人生性的保守。

人们会努力试图保持原样,他们不做没必要的事,不冒没必要的险。

然而这样的行为明显就是错误的,于是接下去的主角会遇到一连串的挫折。

对于卫宫士郎来说,他轻信慎二导致自己学校师生处于危险之中。

又因为自己天真让Caster阴谋得逞,自己失去了Saber。

用剧本的专业术语来说,就是现在的主角被困在[旧谎言]和[新事实]之间。

在这个过程中卫宫士郎在不断的失去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会让他困惑,懊悔与迷茫。

处于这个阶段的卫宫士郎已经察觉到了[谎言]与[事实],他会向[事实]迈进,但是依旧受到[谎言]牵绊。

在这之后,主角会来到故事的中间点。

这个中间点并不是主角的转折点,而是他遭受到最大打击的那一刻。

对于这个中间点,学术上有一个特别的名词——[光辉时刻]。

讽刺的是,这个词语带着“光”,但却是主角最黑暗的时候。

通俗点来说,这个[光辉时刻]是黎明前的黑暗,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一刻,主角会真正认识到自己[谎言]的错误。

在UBW中,这一刻便是Archer的身份在众人面前曝光,告知过去的自己,他就是“卫宫士郎”的一刻。

“这一刻,卫宫士郎的一切都被否定了,他的理想,他的追求,他所认为对的事情。”

片场里,七夜向杉山讲解道:“你要表现出卫宫士郎面对Archer时的绝望与迷茫,这对于整部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