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界征战之召唤猛将 第1093章

作者:黄金老五

文王见这位垂钓老者一副超然物外的神情,便上前与他交谈起来。

姜子牙不失时机地告诉文王自己的身世,两人谈得非常投机。

让周文王惊讶的是,一个天天以钓鱼为乐的穷老头,对天下大事以及国家的武攻文治知道得这样清楚,知识又是如此的渊博,而且观点新颖见解独到。他还发现这个钓鱼的穷老头对五行数术及用兵之法有很深的造诣。

求贤若渴的周文王从姜子牙睿智、机敏的谈吐中发现,此人正是自己所要寻访的大贤。

于是周文王用最隆重的礼节款待他,并把他让上自己坐的马车;

周文王坐的马车他不但不上,还非得让周文王亲自背着他回城。

当时,天下没有第二个人能坐上周文王的车,让他坐在车里文王亲自为他赶车还不行,这已经是天下最重的礼遇了,除姜子牙外天下还没有第二个人能遇到这样的礼遇。

这可难为了周文王:不背吧,国家朝廷求贤若渴,正是用人才的时候,不能失去这们难得的人才。

背吧,面子又不好看,自古以来哪有国君背臣民的?为了国家兴旺就不要考虑个人面子了,想到这,周文王真的背起来姜子牙向城中走去。

走了一小段的路程后,把周文王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嘘嘘,趴在周文王背上面的姜子牙似乎一点也不知体谅别人,看到把文王累成这样,嘴里却总是说:“再多走几步”

周文王歇了歇,背起姜子牙再次走了起来。

然后又停了下来。

姜子牙看到这里,再次说道“再多走几步”

一连三次,周文王实在走不动了,就把姜子牙放了下来。周文王这时累得也顾不上国君的面子了,坐在地上满脸流汗。

姜子牙看着累得汗流满面的周文王,笑着对他说:“你一共背我走了八百零八步,我要保你大周江山八百零八年,一步一年呀”!

说完他又哈哈大笑起来。

文王听姜子牙这么一说,立刻来了精神头,也不感觉累了,一骨碌就爬起来拽过姜子牙还要背,这时姜子牙笑着说:“再背就不灵了,就八百零八年,我们坐车回城。”

后来,姜子牙又辅佐文王之子武王灭了商纣王,武王也尊他为军师和先生。

后来,子牙将死,临终前,他对文王说,我答应保你的江山八百零八年。我死后,你可将我的棺材吊在城头,如有来犯,哪边来兵就将棺材的大头冲哪个方向。

武王遵嘱,将他的棺材吊在了城头之上。子牙一死,果然有兵来犯。文王将子牙棺材大头冲向敌军。

霎时,从棺材中飞出无数乌鸦冲向敌军。但见这些乌鸦兵,蔽日蔽日,漫天飞舞,张牙舞爪,连拉带尿,一下子就把敌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周朝最后一个国君周赧王,是个昏君。

有天他喝醉了酒,一抬头看到一口棺材吊在城头,就问是谁的。

大臣说是姜子牙的。

周赧王大怒,说荒唐,人都死这么多年了,挂在这里还有何用。

他的话刚说完,立即从姜子牙的棺材里淌出一股血水,棺材随即风化,随风而逝。

后来周朝也就灭亡了。

当然这是民间故事,很多都是虚构的。

有人说,周文王开始背姜子牙的时候,力量大,底气足,所以朝西边一口气就走了三百零一步。

后来周文王累了,又背着姜子牙往东边走了五百零七步,终于体力不支,瘫倒在路。

所以“周国”有三百零一年的历史,而“东周”有五百零七年,周朝江山共有八百零八年历史。

还有说是前三百零一步,由于文王步履稳健,故“周国”国富民强,繁荣昌盛,而后五百零七步走的跌跌撞撞,故历史上就出现了“战国七雄”。

最后跌的趴下,五体投地,所以,就出现了“春秋五霸”。

当然,还有传说周文王是拉着马车,走了八百零八步。

说法不一! ..

第1478章 诸神避退九州武祖——《六韬》

姜子牙封神,却没有自己的位置,也没有像李靖、哪吒、杨戬、韦护等七人那样肉身成圣。

对此可谓是众说纷纭。

根据封神演义一书,因姜子牙赤诚忠直,在麒麟崖上攻读四十载,精通三韬六略,便被原始天尊派下界助周王攻灭商纣王,从此位极人臣。

无奈姜子牙命中无缘修成正果,三清在嵌压封神榜时,三百六十五部正神已被确立。

姜子牙在封神结束后,将打神鞭奉还原始天尊,但念起封神有功,故而不收,并特许他可以云游各众神部,每去一处,该部正神暂时退位,从此便有了“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的说法。

还有一种说法,这个说法是从封神演义中演化来的,因为姜子牙的老婆占了一个扫把星神位,导致姜子牙不得不把为自己留的“天启大帝”神位让给黄飞虎,自此神位满员,姜子牙只能周游各神处。

而对于民间,他们对于这两种解释并不买账。

民间的另一说法却广为流传,而且有理有据。姜子牙不是不想当神仙,而是想当最大的神仙——玉皇大帝。

于是,在封神时姜子牙便偷偷将玉皇大帝的位置留了下来,准备封给自己,但这种自己封自己的事颇有点说不出口。

当众神发现玉皇大帝的位置还空着时,便问姜子牙,这个位置准备封给谁呢?

难于启齿的姜子牙只能推诿说“有人了,有人了”,这时在一旁打盹的长期侍奉姜子牙的小仆隐约间听到了,便蹿到了玉皇大帝的宝座上,原来这位侍从名字便叫“张友仁”。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姜子牙气愤之极,但木已成舟,姜子牙便跳到了封神大殿的房梁上,指着下面的张友仁说道“我诅咒你家女子世世为娼”。

后来,玉帝的亲戚都下凡和凡人有了孩子。

而蹲在梁上的姜子牙,从此便成了人间房子里的梁神,至今在农村里盖房子上梁时,都要选个黄道吉日,大放炮竹,以此来邀请姜子牙,帮助家里消灾辟邪。

从老房子中还可以看到,房梁的正中间写有“太公在此,诸神退位,某年某月某日黄道吉日,上梁于”

梁的前面还会系有一小条红色布条。

姜子牙是一位满腹韬略的贤臣和非凡的政治、军事家,一直受历代统治者崇尚,这在诗经等唐朝以前的许多史料及文学作品中颂文颇多。

唐太宗即位后,外夷相侵,内患未除,政局动乱,国家面临着百乱待治,百废待兴的情况,为了达到“安人理国”的目的,便自称他是姜子牙的化身,在磻溪建立太公庙,他用这一举动告诉人们,他要象周文王访贤并重用姜子牙那样的贤臣良将,他后来果然得到了一大批治世理国的人才,终于实现了“贞观之治”。

唐玄宗为求国内安宁,需要像姜子牙那样披肝沥胆,呕心沥血,忠贞不二的勤勉事主的人才,于开元十九年敕令天下诸州各建一所太公庙。并要求以张良配享,在春秋仲秋月上戊日祭祀。

每当发兵出师或各将领及文武举人应诏,都要先去太公庙拜谒。

开元二十七年追谥姜子牙为“武成王”,成为中华民族“武”圣人。

宋神宗熙宁五年为抵御外寇入侵,下令要求各军事将领必读太公兵法。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周姬昌昌之脱羑里,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

这确立了姜子牙是九州民族创立韬略理论开山祖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