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界征战之召唤猛将 第159章

作者:黄金老五

只见匈奴阵营中,惨叫声四起。

短矛的力量实在太大了,不仅可以瞬间洞穿敌人,而且那强大的力量瞬间带着自己的目标向后飞去,狠狠地撞击在后面的人或者马身上。

身后的人直接被撞飞,然后死在乱马之下,而那些被撞击的马匹,一个个惊慌失措,纷纷嘶鸣乱跑,引起了很大的慌乱。

有些掷矛高手甚至一箭双雕,直接成窜。

整个匈奴阵营瞬间慌乱起来,后面地拥挤着前方的,人挤人,马踏人,马撞马,发生了很大的骚乱。

陈庆之他们的攻击,是大范围攻击,攻击的是人群,如果是一个人,他们还真攻击不到。

“预备”,看着慌乱地匈奴骑兵,陈庆之的嘴角不由露出了一个弧度,再一次大声喊道。

古之作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定要乘胜追击。

“喝”,白袍军大喝一声,一根短矛在一次出现在他们的手中。

“掷矛”,陈庆之再一次发布命令。

在他们的身上一共有五件器具,每匹马上三根短矛,一根长枪,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盾牌,别无他物。

随着陈庆之的命令,空中再一次形成了一道道矛雨,向着混乱不堪的匈奴骑兵而去。

冒顿听着耳边的惨叫一声,看着自己的手下一个个死在自己的面前,顿时气炸了。

冒顿眼睛血红一片,狠狠地攥着手里的武器,他看向奔袭而来的陈庆之,似乎要将对方的面貌记住一般。

今日之辱,他日加倍奉还。

当看到陈庆之手中再一次出现的短矛时,冒顿疯狂了,但是理智告诉他,现在还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

权衡一二,冒顿直接下了退兵的命令。

“宜将剩勇追穷寇”,陈庆之可不是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带着自己的兄弟,冲锋而去,发誓要将所有的匈奴赶出九州。

冒顿在前面一边率领着骑兵,一边对着城内正在抢掠的士兵呼喊,让他们赶紧撤。

冒顿想要士兵以百姓为威胁,但是看了看身后的陈庆之,太近了,根本没有时间布置其他的人物。

能抢多少就强多少吧,一个临奴城虽然虽然小,但这是自己第一次领兵,足够了。

“杀”,陈庆之直接闯进了临奴城,看着一些倒在地上的百姓,眼睛顿时红了,对着那些没有逃出去的匈奴士兵开始屠杀起来。

“各位百姓放心,我们就是大秦公子扶苏手下的士兵,我们奉公子的命令,前来救援你们了”,为了彰显出扶苏的仁义,为了替扶苏招揽民心,陈庆之刚刚进城,便对临奴城的百姓喊道。

“救星来了”。

“救命啊”。

“将军,为我们女儿报仇啊”。

一声声哭诉和惨叫纷纷响起。

陈庆之直接下达了屠杀令,一个不留。

在东方,一个背着背包的匈奴刚出来,还没等他上马,一道寒光直接出现,直接被人解决。

在临奴城,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一个个匈奴被镇杀,逃都逃不出。

陈庆之骑着白马站在城池的门口,看着扬长而去的匈奴士兵,默默哀叹一声,他们来晚了。

“关城门”,陈庆之默默一叹,回到城内,对身边的士兵摆了摆手。

“是,将军”,几个白袍军走下白马,重新将城门关上。

随着清洗,城内的匈奴全部被灭杀。

“谢谢将军的救命之恩”,这个时候,其余的百姓直接跪在地上感谢陈庆之。

“大家快快请起,子云来晚了”,陈庆之一脸的遗憾。

“将军是秦国人,却能在危难之际救援我们燕国人,我们感激不尽”,众人都十分地激动。

“公子曾经告诉我们,在他的眼中,七国之内,不分秦人,燕人,齐人,也不分赵人、韩人、魏人、楚人,大家都是一个民族,炎黄子孙,一人有难,需要八方支援,我们秉承一个血脉,你们就是我们的兄弟,七国是七国之间的事情,那是兄弟之争,谁胜谁败、谁强谁弱,那是各自的本事,但是绝对不允许外人参与进来……”陈庆之站在马匹之上,开始为扶苏拉拢民心。

乱世之中,得民心者的天下,有了百姓的支持,何愁天下不平。

第234章一朝风云天下起 何人不知是扶苏

听完陈庆之的话,燕国的百姓心里感动异常,这几乎划时代的理论,让他们心里充满了震撼。

“公子万岁,陈将军万岁”,场面平静了几秒钟中,一个人突然大声喊道,接着,众人便跟着喊了出来。

“公子万岁,扶苏万岁,陈将军万岁”,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响起。

可以说,陈庆之一战成名天下知,以七千白袍军对抗五万匈奴奴,竟然击溃了对方,而且还杀了那么多。

虽然其中有些夸大,因为五万士兵其中三万在城内抢东西,但是七千对两万的战绩,也足以让人惊叹了。

所以说,今天之后,陈庆之的威名和此次战斗,绝对会流传天下。

果然如此,在几天之后,临奴城战役以一种不可描述的速度进行传播,短短时间传遍了七国。

这其中,小说家的作用最为大,他们边走七国,将临奴城的事迹写成小说进行了宣扬。

不过在意料之中,又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影响最大的不是陈庆之,也不是临奴城七千对五万以少胜多的空前大捷,而是扶苏的理论。

扶苏那一番“七国兄弟”论让响彻整个七国。

是啊,周封天下成七国,说到底都是炎黄子孙,七国之争属于内战,绝对不允许匈奴踏进中原。

古时候,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被匈奴攻破,成为了千古笑谈,现在他们绝对不允许匈奴在九州大地肆虐,屠杀他们的子民。

在燕国都城,太子府内,太子丹背负着双手,遥望着北方的天空,在他的身边,站着一个女子,穿着华贵的锦服,虽然和焱妃不是一个档次,但是长得也十分地漂亮,特别是一双眼睛,清透明亮,十分地清澈。

“夫君”,女子看着面前站立的男子,一脸地关心。

“我没事”,太子丹默然叹了一口气,眼中充满了惆怅的神色,“秦国强盛,除了一个雄才大略的嬴政,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文武全才的扶苏,我燕国何时才能兴盛啊”,太子丹默然叹了一口气。

锦袍女子听到太子丹的话,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在阴阳家的时候,她就听说过扶苏的名声,甚至为了拉拢扶苏,东皇太一将阴阳家至高无上的焱妃嫁给了扶苏。

同时,也将命运之船绑在了大秦的身上。

“夫君,你不要多想了”。

“哎,如果现在执政的不是嬴政,而是扶苏多好,即使燕国战败,燕国的百姓也不会受到牵连”,太子丹的脸上充满了惆怅。

在遥远的齐国,儒家小圣贤庄内,一个胡须全白的老者看着手中传来的消息,脸上不禁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