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界征战之召唤猛将 第744章

作者:黄金老五

满朝文武大臣噤若寒蝉,没有敢说话的。

他与自己的亲信侍御史王弘义、侯恩止一起,专诬告那些士大夫们,不论是春季夏季,杀人不断。

当时在丽景门内设置了监狱,丽景门也叫做新开门,只要进入新开门,一百人里也难活下来一个人。

王弘义则把丽景门戏称为——例竟门,意思是说凡是进入此门的人,小命都得完蛋。

来俊臣还与他的党羽朱南山等十几个人,编制一篇《罗织经》,共有几千字,都是预先有系统地按内容分例成细目,还要布置怎样罗织犯罪人的事实和缘由,命令他的党羽照此去告发。

来俊臣另外制造了一种刑具,叫做“突地吼”,凡是上了这种突地吼枷的,都要在地上不住地转圈,很快便会晕倒。他又制造了十几个枷,称名为“见即承”。

还有“铁圈笼头”,当审讯囚犯时,在圈中加上楔子。其余还有各种名号的刑具数十种,大致都是如此。

囚犯不分其原来的身份贵贱,一律是先把枷棒放在地上,再把他叫到跟前对他说:“这就是刑具!”见到刑具的人立即魂飞魄散,无不自己诬陷自己谋反。

而武则天又以高官厚禄给予重赏,因此他们争比看谁更为残酷。因而告密的人,在大街上纷然皆是,因而名流们在世短暂,出了名仅可经历几日而已。

朝官们因为要去上朝,不定何时便会遭到袭击,一旦被抓走便可能落得全家族被杀的结果。因此在与家人告别时便说:“不知道还能不能再相见?”

……

后来来俊臣因为作恶多端,被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共同揭发他的罪恶,然后被送入了监狱之中。

之后,因为迫于朝廷的压力,武则天将来俊臣斩于闹市,并陈尸示众。

当时,人们不论是老少都憎恨他,争相去剐他的肉,很快就把他的肉割净的。

可见当时百姓对其的憎恨。

这个时候武则天才明白自己重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

关于来俊臣,还有一个和他相关的成语故事,正是前文交代的“请君入瓮”。

在来俊臣之前,也有一个酷吏,叫做周兴。

周兴残害无辜被举发,武则天命来俊臣审理,来俊臣于是请周兴吃饭,来俊臣问:“囚犯如果硬是不认罪,该怎么办才好?”周兴大笑说:“这太容易了,把犯人放到瓮里,四周燃起炭火。”来俊臣派人找来一口大瓮,按照他出的主意用火围着烤,然后站起来说:“来某奉陛下圣旨审查于你,请君入瓮吧!”周兴见大事不妙,磕头求饶,表示愿意招认。

成语“请君入瓮”由此而来。

第1079章 李卫当官 清朝名臣

对于来俊臣,扶苏一直都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

现在终于有机会见识箭矢对方了。

来俊臣这个大杀器,一定要控制好。

控制好,就是自己手里的一把刀,如果控制不好,这就是一个炸弹,危及朝廷的炸弹。

有他在,朝廷人人自危。

没有了开创精神和动力。

扶苏将手里的召唤卡片捏碎,然后将来俊臣召唤出来。

……

随着扶苏的动作,一个人影出现在扶苏的面前。

接着,头戴帽冠的男子走了出来,穿着一身灰色的长袍,双眼狭小,嘴有些刻薄。

从面相上看,此人是一个心狠手辣,而且心机阴沉。

扶苏虽然对这样的人没有什么好感,但是你不得不承认,有时候你还真需要这样的人。

不需要的时候体会不到任何作用,但是如果需要了,你就赚大发了。

“拜见公子”,来俊臣被召唤出来之后,直接对着扶苏使了一个礼。

“恩”,扶苏点了点头,将来俊臣降生出去。

扶苏将来俊臣降生到了秦国,甚至没有给来俊臣安排身份。

这样的人,往往会收到奇效。

……

扶苏深吸了一口气,还有一次,系统就可以第四次升级了。

至于这一次,扶苏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随便来一个人就好。

扶苏看着眼前的召唤卡片,从上面抽取了第一张。

随着扶苏的动作,召唤卡片上面的人影渐渐浮现出来。

是一个扶苏怎么也没有想到的人物——李卫!

扶苏看着召唤卡片上面的人物,不知道是电视版的李卫,还是历史上的李卫。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在历史上,确实有李卫这么一个人,而且还是一个忠臣。

李卫,字又玠,江南铜山人,清代名臣。

康熙五十六年、,李卫捐资员外郎,随后入朝为官,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深受雍正皇帝赏识,历任户部郎中、云南盐驿道、布政使、浙江巡抚、浙江总督、兵部尚书、署理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职,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不论所任何职,在位时能体察民间疾苦,深受百姓爱戴。李卫于乾隆三年病逝,年五十一,乾隆帝命按总督例赐予祭葬,谥敏达。

在浙江任上,李卫着重办理了浙江海塘事宜。

海塘即海堤,是江浙两省沿海居民用来抵御海潮侵袭的重要设施。

海塘工程主要集中在钱塘江和嘉兴、杭州、绍兴四府,尤以钱塘江口的海宁塘最为险要。

李卫很重视修筑海塘,几乎每年都要奏请整治。

雍正六年七月,皇帝因不满意江南总督范时绎对松江海塘改土易石工程的办理,令李卫赴工查勘,并采纳了李卫的修治方案,由李卫同江南督抚稽查治理。

海塘工程系由政府财政开支,但所拨款额多不敷用且必须先经奏准,然后兴办。

李卫在浙江多方面自筹资金,“除应动用正项之外,皆系每岁设法盐务等类节省额外盈余陆续抵用”。

除了缉查私盐,李卫亦擅长捕盗。雍正六年的时候,朝廷以“江南多盗”,而地方官又“非戢盗之才”为由,命李卫统管江南七府五州盗案,“将吏听节制。”

李卫通过明察暗访得知,当时江南盗贼出没、横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时任江南督臣的范时绎、按察使马世烆、游击马空北对诸盗贼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包庇,经常以替身代为受过,使其逃过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