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38章

作者:爱开小差

  【济钰元年五月,济钰帝苏知清宣山阳公吴英入京勤王,掌天下兵马之权,以讨各地不臣之心。】

  【济钰元年六月,济钰帝苏知清以乱世为由,颁发招贤令,广纳天下寒门之士,长孙丞相上书反对,山阳公吴英认同招贤令的做法。】

  【济钰元年七月,松江县县令宣平再次入京,投身官场,受山阳公吴英重视,入军,作山阳公军中账下一主簿。】

  【济钰元年八月,南阳宛城的起义军席卷而来,已成大势所趋,山阳公吴英令账下骁将王世真为主将,宣平为参谋军师,携一万精兵抗之。】

  【济钰元年十月,朝廷此役大胜,重振军心,随后王世真不退反攻,孤军深入,直取南阳宛城,破城获首功,参谋军师宣平献策立次功。】

  【济钰元年十一月,济钰帝苏知清册封王世真为南阳总兵,宣平为南阳知府。】

  秦王眼前一亮。

  好像天无绝人之路?

  在老帅吴英入京勤王之后,一家独大的长孙家瞬间有了一个强大的内敌做制衡,原本被压榨到极限的生存空间立刻是有了一个充盈的发育环境。

  此时的秦王内心有些小小的激动,倘若晋王在此,她恨不得拥抱一下晋王。

  作为晋王的外公,山阳公吴英帮了大忙。

  对了!

  那个宣平不是自称是陆成安的弟子吗?

  秦王脑海中很多讯息都是储存着的,如今陆成安的弟子宣平投效朝廷,那么不就马上就能拿到陆成安的消息?

  到时候请陆成安入仕为官。

  自己又能多一个强大助力,如此一来,整个崩盘的局势,甚至是迎来了难得的曙光。

  晋王!

  我的晋王殿下啊!

  若我执掌天下大权,你必是首功!

  秦王向来没有神色的面孔上多了一丝光彩。

  .....

  .....

  .....

  (这几章还在铺垫,好戏即将开场。)

  (第4更!)

第59章 众人寻他千百度(第1更)

  现在正是人才匮乏之际。

  秦王临时招贤令收入麾下的寒门,三维面板层次不齐,又是刚刚归心,想要让他们效死力是一件艰难的事情。

  对于陆成安这种明牌在外,还没有明主提携的金卡,她不能说是势在必得,但一有机会,她肯定是想要收入麾下的。

  晋王的胜利,陆成安的发挥是有决定性的因素,甚至达成了她心目中的完美结局,对于这样的人才,秦王是有欣赏之意的。

  最重要的是,陆成安的道德很高,一旦收入麾下,哪怕一开始对自己不那么忠心,在高道德的面板下,也会尽力而为。

  能立刻派上用场的这个特点,是秦王最看重的特性。

  你看看这招贤令来的人,有些人道德之低,完全是让秦王用不下去,固然她说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可是这种道德败坏的臣卡,他们上位做事,道德越低,是越容易引起治地百姓的不满,出现腐败和剥削的现象。

  【济钰二年一月,你派遣宁王和一队侍卫下乡根据宣平的消息,寻找陆成安下落。】

  就等收获了。

  秦王派遣自己的亲妹妹宁王去寻找陆成安,无疑是突出自己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她现在还是名义上的正统皇帝。

  在没有特殊情况下,作为一国之主,秦王是不可能离开国都,到处乱跑的,就是和平年代的微服私访都要三申五令,何况现在是战乱之际,上上下下有无数的事情要做,她没有脱身的空闲。

  这次,长孙家在沉默中,放行。

  前三次秦王登基削藩,第一时间就是找她的亲妹妹削藩,并不是她自己的主意,而是长孙家的想法。

  汉王和晋王都是必死之人。

  前者是正英帝在遗诏中的正统传位人,具有合法权,不是长孙家和曹贤改了遗诏,汉王的正统性是最高。

  所以,汉王必须死。

  后者是有勋贵集团在背后支持的将门之后,长孙家没有这个能力和实力去驾驭晋王做傀儡皇帝,容易反受其害,而且对方还是自己的政敌。

  除掉晋王比留下晋王的好处多。

  于是,晋王也是必死名单上的。

  汉、秦、晋、宁,是四位一字王中,年龄最大,最适合的,其中汉王二十二岁,秦王二十一岁,晋王二十岁,宁王十九岁。

  汉王和晋王都除掉后,长孙家支持有一半长孙家血脉的秦王、宁王,对自己是最有利的。

  倘若秦王不听话,还有一个年龄更小的宁王做第二个傀儡。

  这就是为什么,前三次削藩中,宁王天天都被第一个针对,然后软禁回京。

  还好,自己的妹妹也是有骨气的,死不妥协,在和长孙家翻脸后,从容赴死,没有屈服在长孙家下苟延残喘。

  秦王想到此处,杀意从心而来。

  宁王府。

  【济钰二年一月,你被你的亲姐姐秦王派遣外出,和一队侍卫下乡寻找陆成安下落。】

  宁王眼前一亮。

  她这次也想就藩,可是还没就藩,天下就大乱,被舅父长孙明扣押在了京城。

  有了模拟中的那些记忆,宁王对长孙家那股血脉相连的好感早就荡然无存了。

  现在的宁王,一心只想再见一次陆成安。

  在胡虏劫掠大宁府,挺身而出的平北君侯,这些真实存在脑海中的记忆,让她的内心砰砰乱跳。

  【“胡寇休走,可敢与本将一战!”】

  

  身着漆黑铠甲的黑马将军杀入敌阵,如入无人之境,在溃败的乱军中将她救下,抱在怀中护佑,即便是现在想来,她都不由自主地捂着自己的脸蛋,上下揉搓,感觉后耳微微发烫。

  被姐姐派遣出去找陆成安,她心里相当乐意,在大地图上,通过宣平给予的消息坐标,开始寻找桃花源的位置。

  【济钰二年三月,你终于找到了桃花源,顺着一条溪流小道,你和六个侍卫看到了一处世外之地。】

  【恭喜你获得避世隐乡的地区效果。】

  【避世隐乡:在桃花源中,所有人不受外界影响,内心平定,安居乐业,快乐值在此地恒定不变。】

  【在乡野之中,你看到了一个人忙于耕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沾我衣。”,那人轻轻撸起自己的衣袖,拍打了一下依附在他手臂上的垢物,“倒是便宜了你这小虫子。”】

  【谈笑中,颇有一番风情、雅兴。】

  【侍卫们走了过去。】

  【有人问道:“请问这位先生,桃花冿居士陆成安何在?”】

  【“我便是。”陆成安此时身着简朴无比的衣物,这是为了方便农耕而着。】

  【众人皆疑。】

  【你走近一看。】

  【选项一:此人正是我要寻之人,绑了,带回京!】

  【选项二:礼贤下士,请问居士是否愿意入仕为官?】

  【选项三:此间雅致,不若暂居几日?探探口风?】

  宁王看着三个选项陷入了犹豫和沉思,第一个太不礼貌了,强制把人绑了,送回京城,多少有点强迫的意思。

  第二个吧...

  首先感觉这个情况,对方不像是愿意出仕为官的样子,其次宁王心里觉得自己亏亏的,她也有点喜欢陆成安这张臣卡。

  她给姐姐打白工,把人送过去,总感觉有那么一丝丝不舒服。

  这怎么看都是第三个更合理啊。

  请这样高风亮节的乡野隐士出山,多少是要磨一磨时间的,想到这里,宁王有点埋汰起自己那三个姐姐了。

  三王共荐,这一下子就引起了父皇的重视,让陆成安入朝为官,结果立刻就因出身问题遭到针对。

  就是她,也清楚一个人太张扬,就要被圈子排斥的道理。

  结果非要把陆成安送到风口浪尖的地方。

  而且,她们也不可能不知道陆成安是什么性格,你让陆成安去当这种父母官,以他刚正不阿的性格,不跟地方豪强吵起来就怪了。

  这不,陆成安愤而辞官,还有了一个‘两袖清风’的典故。

  间接导致了这么多年的时间,陆成安这样一个顶配的臣卡,不知所踪。

  宁王思索了一下。

  选择第三个选项。

  既然她有这个机会,为什么不争取一下?

  .....

  .....

  .....

  很多图太大放不进来,要想看高清图请加群。

  刷新一下有宁王的印象图。

第60章 既天下无需我,自当隐而避之(第2更)

  【“先生好雅兴。”】

  【“在下乃是当今天子的皇妹苏芷凝,久仰先生大名,特来拜访。”你开口道。】

  【“哦?若是要我出仕为官,那还请回吧。”陆成安笑而不语。】

  【“为何?”你追问道:“倘若先生是因为当年仕途不顺,愤而隐世,这又何苦呢?”】

  【“非也非也。”陆成安笑言道:“且看此处。”】

  【说着,只见远处,小桥流水人家,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陆成安撩了撩衣袖道:“何忿之有,既天下无需我,自当隐而避之,卑以自牧。”】

  【你沉吟片刻又道:“今天下,皇族宗室倾颓,外有义军四起,内有权臣窃国,主上蒙尘,天下如何能没有先生。”】

  【“还请先生助我。”】

  宁王看到上面的画面陷入深思之中。

  【陆成安大笑道:“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宁王心道自己诚心诚意问话,怎么反倒是被陆成安嘲讽了一句话,但毕竟有之前的好印象,她耐着性子继续看下去。

  【陆成安问道:“且问大王,我若出山,皇室该如何用我?暂且勿论此事,我若出仕为官,长孙氏何以处之?天下世族又如何看我?”】

  【你陷入沉默之中,不敢多言,你心知陆成安不为世家所容,倘若贸然出仕,只是徒增苦恼。】

  【“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陆成安摆摆手,“我已乏了,还请回吧。”】

  宁王思索前后,当即是明白了全部的含义。

  因果循环,报应不爽,意思言简意赅,今日的因,明日的果,现在内有奸佞,外有义军,是报应到了。

  拿陆成安的例子来讲,那就是当年他在天京城大兴县当县令的时候,和当地世家豪族起了冲突,先帝为了稳住世家,又想要笼络人才,直接两不相打,给了世家面子,还想把陆成安请到朝堂当御史。

  但是,在对方看来,坐视了横行无忌的这类世家在鱼肉百姓,是纵容,正是这样的纵容态度,导致权臣窃国,义军四起的果。

  这就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