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93章

作者:爱开小差

  这身甲胄的重量,他们自己搬过来的,还能不知道吗?

  说句不好听的,其实他们是有些幸灾乐祸的意思,这里哪家人,过去不是辉煌一时的家族?

  那都是有武人心气的。

  只不过和平年代,大晟朝不再需要他们,收了兵权后,只能在京城当个收佃租的权贵。

  而武人排斥文人,在骨子里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了。

  尤其现在大环境下,皇帝‘轻视’带兵打仗的武臣,偏向于文臣,这愈发让两个集团之间产生了心态上的不平衡。

  一边是被收了兵权被小心提防,后人们都很难入仕为官接触到实权。

  一边是打江山的时候根本没感觉到有出什么力,现在却能掌管国家大事,什么事情都能评头论足的大臣。

  不爽是自然的。

  于是,想要看陆成安这样的儒生闹出笑话,也就成了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

  结果未曾想到,穿上这银白色甲胄的陆成安,身姿挺拔,英姿勃发,丝毫没有之前想象中的文弱书生模样。

  仿佛像是征战沙场多年的上将军。

  剑眉星目,威仪并存。

  看着其他人因为陆成安而感到惊诧错愕的面容,晋王的内心就更加得意了,同时她又对自己这帮小老弟有眼无珠的识人能力而深深担忧。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晋王露出不满之色道:“你们若是一直小瞧天下人,早晚是要吃亏的。”

  “我家成安,无论是枪法还是箭法,都是当世一绝。”晋王哼了一声道。

  枪法,是她教的,箭法也是她教的。

  对于自己培养出来的平北君侯,晋王巴不得要向全天下的人都炫耀一番。

  “走,咱们围猎去。”晋王招手道。

  这时,陆成安才注意到晋王身着一席戎装,同样也是精心准备了一番。

  走出汉王府。

  晋王示意跟过来的随从牵着一匹马走来。

  陆成安一个矫健的身手,翻身上马,拉扯着缰绳,没有多时,所有人都上马奔袭,朝着郊外的南苑而去。

  郊外南苑是供给大晟朝皇室围猎的一块地方。

  平常是不开放给百姓和军士的,只有皇室的许可下,才能进南苑打猎,晋王是得到正英帝宠溺的女儿,当然可以随意出入南苑。

  而一般情况下,南苑这块地方,都是晋王一个人横行霸道,其他亲王对于打猎这种事情都不感兴趣。

  晋王麾下的这五位贤才,也只能在南苑之中,对着这帮野兽施展一下自己的武艺。

  南苑。

  在和镇守这边区域的侍卫说了几句,侍卫就放了晋王和她的怨种群贤进来。

  张牙舞爪的众人们,已经准备开杀了。

  这些勋贵们已经憋坏了好几天了,没有晋王的带头,他们是进不来南苑的。

  之前有一天明明约好了时间围猎,结果晋王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而爽约了,害得他们一身蛮力没有发挥的余地。

  吕琯骑着高马,对着陆成安开口道:“陆兄,在下也许久没有来南苑了,不如我俩比划比划?”

  “比划?”陆成安哑然失笑。

  他平北君侯的体验卡状态可还没有失效呢。

  以武统天下的平北君侯存档,那不是拿来说着笑的强度。

  其实,就算没有平北君侯的体验卡,在长坂坡之战已经军训过的陆成安,也已非吴下阿蒙了,打打这些猎物还是能呈呈威风的。

  “嗯,咱们武人相交,也就不玩那些寒暄的客套话了。”吕琯笑道:“且看我这一手。”

  说着,吕琯的双眼掠动,远处看到一道身影,立刻驱马而去,伸手从背后的箭袋之中拉出一根箭来,朝着远端射去。

  

  到底还是武人子弟,基本功还是很扎实的,这一箭打得又快又准,当场是射杀了一头麋鹿。

  ......

  “玦儿。”正英帝苏颐明笑着问道:“怎么今个儿,想跟父皇一同来南苑了?”

  在苏颐明的旁边,站着一个小不点。

  一句话也不说,只是拉扯着正英帝的衣角。

  正英帝有些无奈,他这个年纪最小的女儿苏宁玦,平日之中最不喜欢说话,所以今个儿,突然找到他,想要来南苑围猎,他立刻是欣然应允。

  这不免让正英帝有些惆怅,他已经想好了给这位小女儿册封为‘成王’,但是苏宁玦的性子使然,让正英帝很难放下牵挂,完全就不想等她成年后,送她就藩。

  在京城里,那么多的女儿都快要成年了,实际上,正英帝一个都舍不荥得放她们离开京城。

  就在这个时候,成王苏宁玦忽然伸手,朝着一个方向指去。

  这样的动作,立刻是吸引到了正英帝的目光。

  只见远处,飞马骤然而奔,杀出一个银白色铠甲装束的将军,他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威不可当般的抬起弓来,挽成满月之状。

  与他并行的一骑,正英帝很快就认出来了,这是长平侯吕琯,一个颇有些蛮力和武勇的小子。

  两人并驾齐驱,但是很快,那银甲的将军就将其甩在身后,抬弓就射的动作游刃有余,没有丝毫拖泥带水的架势,飞射出去的一箭,宛如毒蛇吐信般的死神撕咬,箭矢没入猎物的身躯,直接穿了一个透心凉,仿佛是用弓箭将猎物钉死在了土壤之上。

  好骁勇。

  好骑射。

  何方壮士?

  正英帝心中暗道。

  “父皇,他,国之大器。”成王苏宁玦只是说了这么一句话就沉默不语,转身离去,一幅想要回到皇城中的模样。

  正英帝当然不可能因为只言片语就能判断对方是堪当重任的国之重器,能力这种事情还要看得更全面一些,这是作为一个皇帝最基本的大局观。

  当然,有时候作为皇帝,眼缘上看对眼了,招过来,倒也不算什么。

  而这便是皇帝的任性了。

  不过【国之大器】这四个字,在正英帝想来,显然是言重了。

  但是,陆成安这样英姿耀眼的出场,免不得是让正英帝高看一眼,他抬起手来,朝着周围人问道:“那位将军,何许人也?你们可曾见过?”

  跟过来的侍卫当然不认识,也不知道。

  “那位将军旁边的人,不是长平侯吕琯吗?能来这里围猎,必然是晋王带过来的,我料想这位将军应当是晋王的人。”跟随而来的江骐宁稍加思索道。

  正英帝微皱眉头。

  心里嘀咕着。

  那丫头,能弄到什么天杰地灵的俊杰?

  晋王四庭柱,朕略有耳闻,后来打探了消息,那不就是祖上蒙荫,混吃等死的四头猪吗?

  但玦儿向来实诚,从来不说假话,故此在宫中才会沉默寡言、惜字如金。

  她犯不着大费周章来骗朕呐......

  想到这里。

  正英帝闷哼一声开口道,“骐宁啊,此事,朕就交给你了,你就替朕打听打听这位将军的消息。”

  .....

  .....

  .....

第131章 文武双庙陆成安

  成王苏宁玦不喜欢说话。

  在宫中,说话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也是一件容易得罪人的事情,多说一句话,可能会得罪一个人,少说少错。

  一句话,在几个人的耳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意思。

  而各种不同版本的意思,都能从另外一个人的口中变成差异更大的说法,从而给自己增添一些没有必要的麻烦。

  所以,有时候不说话,就不那么容易犯错。

  她的母妃,乃是宫中一位普普通通的宫女,这样卑微的出身,让苏宁玦很早就意识到了缄口莫言的重要性,也正是母妃的身份,让苏宁玦能敏锐察觉到宫中的氛围,能察觉到谁的心思最重,谁包藏着难以言会的祸心。

  因为出身的尴尬,她的母妃不得不选择和宫中得势的贵妃走得近些,而宫中最威风的,自然是长孙贵妃。

  这样的选择下来,长孙贵妃也是对她格外恩宠。

  但是,这样的恩宠,是有代价的,在无形中,苏宁玦就不得不和长孙贵妃的两位女儿相靠拢。

  既然得到了长孙贵妃的庇护,那就得付出相应的态度。

  苏宁玦是很不喜欢秦王的,她的心思很重,平常就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

  自从脑海中出现了一个什么【女帝养成计划】,经历过几次存档的洗礼,苏宁玦得到这些模拟之中的记忆,对于长孙家有种天然的排斥感。

  在未来,她的封号是【成】,也就是成王,而目前旁敲侧击下来,父皇也的确是想要以【成】来作为她的王号。

  这一点,就更加佐证了模拟之中,那些事情的真实性。

  这让苏宁玦判断长孙家一定会再一次谋反。

  藅  毕竟几乎每一次到了时间,长孙家都会谋反,还有一次是将她推上了傀儡皇帝的座位。

  此外,苏宁玦还注意到的一个人是——陆成安。

  连续几次的发展过程中,陆成安或多或少,都在这个时代中散发出了别样的光彩,除了前面两轮的明珠蒙尘,后面再展现出一定的存在感后,各个亲王给予他一定的发挥空间,总是能做到出人意料的壮举。

  但是,在她的视角看来,不管是汉王殿下还是晋王殿下亦或是宁王殿下,都没有足够的能力驾驭这位才学渊源又能征善战的骁将。

  真正能用,能发挥一个人,他的才能极限的,只有父皇。

  她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让父皇察觉到长孙家的谋反之心,迫使长孙家提前犯错,将这个眼中钉除掉后,再推波助澜,让陆成安这样厉害的人物,提前登上大晟朝的历史舞台。

  至于她只是提了一句话就离开,主要是为了避开秦王的视线,不想被引起太多的注意,在苏宁玦看来,长孙家和秦王其实本质上是一体的,一旦秦王压得住长孙家,将会形成一股空前强大的势力。

  换而言之,长孙家不可信,秦王同样不可信。

  都是有谋反,推翻父皇统治的可能性。

  相比较一下,注重自己名节的汉王、看似最有可能谋反实际上父皇在位期间最不可能有任何动作的晋王,秦王的危险系数是最高的。

  因为晋王谋反,是晋王能自己控制的,汉王是顺理成章的继承人,没有道理要谋反,而秦王一旦和长孙家合作,又不能完全掌控长孙家,就会呈现出长孙家为了迅速成事而裹挟秦王谋逆。

  想着想着,苏宁玦不禁注意了一下脑海中还在运行中的模拟推演。

  【安和十七年三月,国泰民安,安和帝为了提高生产力,将原先高句丽的扶余人化作廉价的劳动力建设了大量的建筑物。】

  目前大晟朝的疆土是历史最大的一次。

  草原无外敌,使得百姓不再有被人劫掠侵扰的危险,高句丽被攻破,土地被吞并。

  【安和十七年五月,安和帝发动了对南越的宣战,出兵交趾,宣战理由是当年贵州地区发生叛乱,南越国曾经支持这股叛军,是对大晟朝的挑衅。】

  【由于宣战理由充分,在没有遭遇失利前,本次作战将不会出现厌战情绪。】

  苏宁玦自己肯定是没有当皇帝的野心了,这种苦差事本来事情就多还容易劳累死,但是她可以通过模拟推演中的信息,来选择自己支持谁,要是父皇不幸驾崩,她不管怎么样,都要自己找一条合适的后路。

  秦王和宁王,有长孙家的原因,她肯定不会支持。

  晋王呢,胸很大但是平时做事没有主见,而且经常性一根筋走到底,见小利而忘大义,贪慕美色,万一脑袋一热,冲上去送了,那现实生活又不是模拟推演,输了可以重来。

  现实里,每个人就一条命。

  晋王任性,那就是带着整个集团任性。

  苏宁玦想了想,她可不能支持这样一个有严重性格缺陷的君主。

  至于汉王,也就是那种矮冬瓜里挑出来一个像话的了。

  倘若父皇在位,她肯定一条路走到黑。

  其他的人,她是一个都不想支持。

  【安和十七年八月,大晟朝攻灭南越国,占据交趾一带,帝国版图再次得到了扩张。】

  【由于连年征战,大晟朝内的保守派再次口诛笔伐安和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