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桔梗一心同体 第64章

作者:欧阳若雪

“……”桔梗的情绪变得相当复杂,半晌后,她才道,“好吧,不过要谨慎一些,一旦发现问题,我会立刻终止。”

“好嘞。”冯雪点点头,摆出五心朝天的姿势,开始试着引导自己的气,不过很快,他就重新站了起来,因为他发现自己犯了个二。

对于修行而言,寻找气是最困难的一步,但对于冯雪来说,他体内的气反而太多了。

略微思考了一下,冯雪将这具经过龙骨精加强的身体塞进了迪拉克之海,然后重新钻进了那具几乎没有任何附加能力的木头义骸中。

霎时间,波纹、灵力、气……全都消失的无影无踪,只留下已经刻入灵魂的灭却之力和at力场。

缓缓的闭上眼睛,冯雪开始冥思,他其实不算是毫无基础,上辈子瘫痪在床的时候,他就有进行过冥思存想的修行,而在穿越后,在山洞里的那段时光,他也一直在用冥想来打发多余的时间。

闭上眼睛,想象着眉心有一道白光,伴随着思维的凝聚,其他的杂念都开始慢慢褪去,而那白光,也变得越来越亮。

按照冯雪的经验,这时候应该慢慢让白光暗下来,但就在这时,他感受到了一丝杂音,那并非他的杂念,而是,来自于桔梗的念头……

第一百六十八章 静

对于第一次尝试打坐入静的人而言,桔梗的效率其实还是很快的,但是与冯雪相比,无疑就慢了不少,也就是她生性喜静,否则此时恐怕念头还会更多一些。

冯雪聆听着那起起伏伏的杂音,并没有觉得着急,就如越清澈的水中,杂质就越是明显,能够像这样让接近入静的他感受到杂音,毫无疑问是只差临门一脚的程度。

他放款心态,用平静的心境等待着桔梗,而桔梗似乎是有了冯雪状态的参照,心绪也逐渐被理顺。

这就好像你空想一张白纸,可能会不由自主的在上面添加一些东西,但是在你面前放上一张白纸的话,你脑中的白纸也会渐渐变得宁静。

传统观想法中的大日观,入门时便是要取一张白纸,在上面绘制一个圆,以方便作为参照,在脑中构建出一个足够圆的发光体。

渐渐地,桔梗感受到了“静”,她觉得自己的各种思绪都开始慢慢蒸发,抽离,让自己的思维越发的平稳,随后,一种古怪的满足感,开始涌上心头。

桔梗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种感觉,但那着实是一种让人感到非常舒适的状态,虽然达不到传说中如漂浮在母胎中一般的感觉,但却仍旧让她有些沉迷。

离喜妙乐地,是禅定、入静的一个非常高的境界,在这个境界,入定者不再是单纯的在接近“静”的状态,而是开始从静中获得快乐。

一般来说,这是只有修行了半辈子的人才能够接触到的境界,但桔梗,却因为两人灵魂的联系,在入定之后,便共享了冯雪的境界。

而冯雪之所以能达到这个境界,原理又与普通人有所不同,因为他开始试着冥想时,还躺在医院的特护病房里,全身袭来的疼痛不停的刺激着他的精神,因此仅仅是单纯的静,对他而言,便已经是享受了,也正是因为从一开始就能够享受到静的魅力,这也让他在入静这方面,简直一日千里,短短的几个月,就达到了很多修行者半辈子都达不到的境界。

不过冯雪也很深刻的明白这个状态的危险,不等桔梗过多地体验入静的快(emmmm……)感,便开始顺着入门教材上的内容,开始引导自己的“气”。

……

“你有没有看到小玉……啊呀!”就在冯雪与桔梗双双入静的时候,房门忽然被打开,揉着脑袋的老爹话还没说完,眼珠子便瞪得老大,随即一把捂住了自己的嘴,以避免打扰到冯雪。

不过他也并没有就此离开,而是远远的观望着冯雪的状态,望气术的作用下,他能够看到冯雪此时精神的状态,但也正是因为如此,老爹的世界观再一次受到了冲击。

“阴阳相生,循环不息……为什么会是这种状态?他为什么能炼出平衡的气?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少阴少阳相辅,却又泾渭分明,看上去就好像是两条纠缠在一起的阴阳鱼一样……可是为什么会是这样的?”

老爹嘴里碎碎念着,却不敢发出太大的声音,只能默默注视着冯雪练气。

这具枯木般的身体中的气被理顺,归纳,然后藏于中丹田。

按照书中的说法,上丹田藏神,中丹田藏气,下丹田藏精,调和精与神,便是练气。

这和修真小说中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又或者以精养气、以气养神的路子并不一样,修真小说中的那一套,主旨是升华,是不断的提升自身,冲击更高的境界。

而冯雪拿到的教材中,重点在于调和,调和自身的气,调和身边的气,进而调和世界的气。

而为题也出在这里,因为冯雪在调和自己气的时候,桔梗的气,也混了进来。

好在这种基础功法并不存在什么走火入魔、爆体而亡之类的风险,甚至于,其实只要能够初步进入静的状态,便可以修行,而冯雪与桔梗所达到的“离喜妙乐地”,已经远远超出了功法所需要的标准,这样的精神状态,完全压制了两股不同的“神”所可能造成的冲突。

于是,在这个交互中,两者的神反而先一步调和,构成了一个相对平衡的太极之相,然后这太极之相的神与精汇聚,调和,就成了这种怎么看怎么反常识的奇怪的气。

而在老爹的眼中,这显然是难以理解的,因为在他的常识里,除非达到了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极高境界,否则气必然是单一属性的,因为人本身的五气是有限的,心火肺金生阳气,那么肾水、肝木就会被压制,反过来说,如果肾水肝木生阴气,心火肺金就会被压下,如果已经修出阴气,还要再修阳气,就必然导致五气冲突,作为以“调和”为基础理念的练气术,五气冲突,就与破功无异。

可冯雪不止没有半点破功的迹象,反而还在不断的壮大,在他身上流转的气,那种静谧、柔和的姿态,几乎已经可以赶得上他这个老家伙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种阴阳平衡的气已有太极之相,说不定有机会摸到传说中的先天一炁。”

老爹摸着光秃秃的下巴,悄悄地走到书架前翻找起来,一般的法师,往往要修行数十年,才能从自己的阳气中诞生出一点阴气,然后慢慢培养,又过数十年,才有机会一窥阴阳平衡,此时他们大多寿元将近,想要更进一步谈何容易,只有少数天赋异禀的,能够跨过这道坎,调和阴阳,成就太极,但再向上一步,修得先天一炁的,却是一个都没有——至少老爹知道的前辈中并没有达成这一条件的。

不过即便如此,前辈们还是留下了许多关于先天一炁的猜想,而老爹现在在搜索的,就是这些前人的笔记。

他不是那种敝帚自珍的人,哪怕自己达不到,若是有人有机会窥探到那从未有人达到的境界,便可以为后人的修行指出名路。

修行就是一代代人经验的积累,既然眼前的人有那个机会,老爹也不介意帮他一把,毕竟,他也很想知道,先天一炁,究竟是什么样子。

第一百六十九章 先天一炁

“这就是气吗?”从入境中醒来,冯雪感受着游走在义骸中的力量,喃喃自语。

对于体内的能量,冯雪也见过不少,有斡旋造化的灵子,有净化一切不洁的灵力,有变化万千的查克拉,有生命流出的波纹,还有那纯粹无比的气,甚至连妖力,他也不是没有体验一下。

但是此时他所修出的力量,却与它们完全不同。

不是说威力或者量的问题,而是一种感觉。

在完成第一次周天运转之后,冯雪就有了一种明悟,那就是他,几乎可以将任何掌握的力量,融入气中,又或者将这股气,化用在任何能量上。

它几乎不存在任何的“定式”,无形、无相、无拘、无束,生灭之间,有无数变化,它是对自我的诠释,对灵性的总结,是一个人的本质。

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气,它不只是对力量的积累,同时也是对自身心性的打磨。

虽然没有任何证据,但冯雪觉得,只要自己就这么按部就班的修行下去,不出十年,所谓执念的缺失,灵魂的纯化,都将不是问题。

正打算继续再来几个周天,情绪中却忽然再次泛起杂音,不,那不是杂音,而是……桔梗“贪”了。

这个贪不是贪心那个贪,而是指在禅定中因为过度享受“静”所带来的感受,而忽略了本质。

换言之,桔梗似乎,有些沉迷于入静的状态了。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常人入静,要循序渐进,往往数十次才能够成功入静那么一两次,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耐心会慢慢的成长(或者说耐不下性子的在这个阶段就止步了),而耐心的增加会遏制杂念的诞生,从而进一步增加入静的概率。

从只不足十分之一的入静效率,逐渐变成每次冥思都能入静,这个过程同时也在锻炼人的心性,过贪,过燥,过急,都会打断入静的进程,于是入静者也会慢慢的学会克制自己的贪,压制自己的燥,平定自己的急,如此修行数年,方能进入离喜妙乐地。

也就是说,一般人在进入离喜妙乐地的时候,已经学会了如何掌握自己的情绪,但桔梗,并没有经历这个过程。

贪会诞生执,执会诞生妄,妄念一起,心魔从生。

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一般的修士也只能靠自己来克制这种心灵层面的问题,但冯雪与桔梗灵魂相容,不分彼此,在察觉到那份贪的瞬间,冯雪就结束了周天,就如在产生在吃一口的欲望的瞬间离开餐厅,从源头上打断了贪的可能。

脱出入静状态的桔梗立刻意识到了什么,但她没有开口,只是静静地回味着之前入静时得到的感悟,那是和她十余年巫女生涯的修行完全不同的东西。

冯雪则是细细体悟着身体中的气,感受着那二元一体的太极之相,一时间甚至有了一种自己无所不能的错觉。

不过他也很清楚,这就只是错觉而已。

就好像一个刚看完游戏教程的玩家会产生“学会了学会了”的错觉一样。

压下心头的躁动,冯雪站起身来,就看到老爹正捧着一摞书,用有些狂热的眼神看着他,弄得他有点想要后腿几步,不过还不等他付诸行动,老爹便将那一摞书塞了过来道:

“这个给你,多读读,多看看!”

“啊,哦!”冯雪看着怀里的线装古书,脑门上冒出了一堆问号,老爹却是摆摆手道:

“老爹现在要去找小玉,你先回去吧。”

“额?”冯雪歪了歪脑袋,刚走到门口的老爹忽然顿了一下,扭过头到:

“还有一件事!书只是借给你的,看完记得还回来!”

“啊,哦!”冯雪连连点了两下头,正打算跟着老爹出门,老爹却再次扭过头来:

“还有一件事,你被妖怪抢走身体的问题,老爹需要查查书,你先不要急,有什么问题可以打老爹的电话。”

冯雪连忙刹住脚步,避免撞在老人家的身上,同时连连道:“好的,我知道了。”

老爹这才再次转身,一路走到楼下,就在冯雪即将出门的时候,身后再次传来了老爹的声音:

“还有一件事,你如果见到成龙,让他赶紧回来!”

……

离开老爹古董店,冯雪将那十几本书装进影子,然后找默借了点启动资金后,在老爹古董店附近租了一间不算太大的公寓。

米粒家租公寓要找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建造的这件事想必不用废话,冯雪分出几个影分身收拾房间之后,就开始研究老爹给他的古籍。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古籍基本都是私人笔记,换言之就是孤本,对于老爹居然愿意将这种书籍交给只认识了一天的自己,他还是有些感动的。

不过在粗略浏览(顺便让利己主义复制)之后,他却发意识到了老爹给他这些笔记的目的。

“先天一炁吗?能够化生万物的炁之本源……”冯雪看到这里,脑子里不由得浮现出了“炁体源流”这个名字,作为他追过的少数非搞笑类国漫,他的印象还是非常深刻的。(顺便一提,现实里也有本书叫炁体源流来着,全真龙门派的老道士写的)

但是和《一人之下》中的“术之尽头”不同,这些笔记无一不是先人们对于先天一炁的推演,是追寻“炁之源头”,也就是如何让自身的气,更接近那最初的一口先天一炁。

而这种理念,更接近三一门的逆生三重。

冯雪本来是这么认为的,但是随着他阅读的逐渐深入,慢慢开始理解不同先贤对于先天一炁的剖析,他渐渐开始认识到,这个世界对炁的理解,和一人之下世界有着本质的不同。

在一人之下中,先天一炁被认为是每个人出生就有的一口气,出生后会散入四肢百骸,成为异人修行的根本。

但在这个世界,他们认为先天一炁并没有消失,而是一直存在于人体之内,只是人无法直接应用而已。

修行炁的过程,就像是一个两头尖尖的纺锤形,从先天一炁开始,又终于先天一炁,无论中途如何分化,当炁走到顶点的时候,必然会回归最原始的样子。

第一百七十章 炁魔咒

将书大致读了一遍,已经是几天后了,冯雪重新取出了那具高级义骸,将灵魂换了进去。

果然,各式各样的能量在身体中游走的时候,他对炁的感知也开始大幅度下降,不过说到底,炁的入门最难的就是寻找气感,一旦有了气感,什么都好说。

所谓一回生二回熟,在又一次入静之后,那阴阳相济的炁,再一次于身体中流转起来。

然后,那游走于身体中的炁就好像一颗海胆,放出了无数的棘刺,戳向了他身体中其它的力量。

波纹入老阳,灵子入少阴,灵力入少阳,就连根本不在体内的at力场,也与老阴相连。

这并非是吞并或者融合,而是一种奇妙的联系,就好像,这每种力量,都是炁的一种表现形态而已。

呼吸积累的波纹可以转化为炁,然后再次转化为其它的力量,整个过程之流畅,甚至超过冯雪对查克拉属性的转化,就好像它们之间,本就没有任何的区别。

念头一转,一切就都化作了炁,再一转,又成了波纹,成了at力场,成了灵力,成了灭却之力……

冯雪头一次感受到如此顺畅的变化,那阴与阳的流转,让冯雪几乎感觉自己再一次进入了“静”的状态。

“这就是‘先天一炁’的感觉吗?不,似乎还差了一点。”冯雪感受着那阴阳之形,心中生出几分明悟,因为他发现,还有一种能量,并没有与他的炁融合——

那是来自龙珠世界的气。

无阴阳,无善恶,无形相。

它从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中涌出,遍布身体的每一个角落,但却始终不与炁相合。

如果将气比作水,那么炁就是在这水中畅游的鱼,两者的互动几乎毫无排斥,甚至偶尔会直接接触,混成一团,但很快,又会再次分离,就好像水与油一般泾渭分明。

虽然没有任何证据,但冯雪觉得,这气,很有可能就是达成先天一炁的重要一环。

不过究竟要怎么继续向上提升,冯雪仍旧有些摸不着头绪,对此,冯雪决定去找老爹商量一下。

……

“欢迎光临老爹古董店……诶,是你?”

“我来还书,话说老爹你又一个人看店啊?”冯雪捧着那一摞古籍走进古董店,笑着和老爹打了个招呼。

“成龙带着小玉去墨西哥了,留下我这把老骨头在这里看店。”老爹从座位上站起来,从冯雪手里接过一半的古籍一边带着他往楼上走,一边道:

“怎么样,有什么想法吗?”

“感觉还差了那么一点意思。”冯雪轻轻摇了摇头,帮老爹将书放回书架,老爹听他这么说,却笑着道:

“太谦虚可不太好,来,看看老爹找到的东西……”

说着,只见老人家从桌上拿起一本看起来很新的笔记本,看着上面的字迹,毫无疑问是最近才写下来的。

“谢谢老爹。”冯雪拿起笔记本,伸手从口袋里一掏,取出一个小册子递了过来,“我也没什么可报答您的,这是我修习的吐纳法,可以通过呼吸积蓄纯阳之气,对身体很有帮助。”

“那我就收下了。”老爹点点头,没有推辞,而是很自然的接过了写有波纹呼吸法的小册子,虽然没有太多的交流,但两人却不约而同的坐了下来,开始阅读手上的笔记。

老爹是一个对法术非常痴迷的人,不然也不会舍弃学了多年的戏剧去寻觅法术,拿到全新的“法术”,虽然只是基础的吐纳术,却仍旧让他感到非常的好奇,一不注意,就看入了神,连开店的事情都抛在了脑后。

而冯雪坐在老爹的对面,看着手里的笔记,却又是另外一番感觉。

从笔记和之前老爹给他的入门教材,可以看出老爹修持的法术大致分为两个派系,其一为斋醮,其二为化物。

斋醮就是通常所说的开坛做法,通过将各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素材作为材料展开仪式,从而达成驱魔、驭鬼、祈福等效果,原著中的“妖魔鬼怪快离开”,就是这一派系。

而化物则是类似于传统小说中的炼器,通过自己的炁蕴养法器,使之获得神秘学上的威能,增幅自身的炁,比如后期老爹经常拿来当激光枪使的河豚干、壁虎干。

而笔记中记载的,就是如何通过斋醮来驱逐妖魔,以及通过化物获得斩除妖魔的法器的技术。

如果仅仅是两个法术也就罢了,但老爹给出的,其实是两个“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