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赚个邻家小姐姐 第149章

作者:泡面级厨师

生意要紧,这是一大笔订单啊!

“梦程,你以前也是一中的?没看出来?”赵晗不由一愣,重生前都只知道,她是宅女、才女,但不知道她以前的学历。

“不值一提!就考了个安师大,丢了一中的脸,不好意思提。”柳梦程凡尔赛了一把。

陈静静倒是觉得没啥,赵晗则是略微惊讶,安师大还是能排得上省内前十的。

那边的张梨花,则是一脸震惊,身边都是高学历的,让她一个只读过九年义务教育的,感觉到亚历山大。

而林若曦走路不禁一歪,高跟鞋差点踩断跟了,心态真的有点绷不住了!

主要原因就是,凭什么……柳梦程那样,不是太聪明的样子,也能考上一本。

而她,明明更努力,却是因为发挥失常,而考了个大专。

毕业后,陆陆续续换了几份工作,现在这份房产中介,也仅仅在县城,没有太大的发展前途可言。

“这位先生,你准备买什么样的房子?”林若曦深吸一口气,也算是看出了,赵晗是一行人的中心,这几个小婊砸,包括柳梦程在内,目光主要是围绕着赵晗。

一瞬间,林若曦心中露出了鄙夷。

以为她柳梦程是什么冰清玉洁的货色呢,原来……是靠着这个,有钱来买房啊!

大学白念了,还不如当初让她考上一本。

“我随便买个商铺吧,不要太好的位置。城内的,人流量少无所谓,但要求是临近公路旁边,水电没问题,网络通信没问题,每平米单价要低一些。”赵晗想了想,说道,“最好二中范围内,嗯,就是那个接近于城中村,能看到田的那片断掉的路,就可以!”

现在看到农田的那些商铺,以后农田没了,路也通了,四通八达了,还有桥梁。

以及一中分校搬到附近了,也带来了更多的人口密度。从而,提升了这片,原本不太繁华的城区的商铺的价值。

“这么偏僻的位置,您准备拿来做什么生意,如果不方便也可以不说。”林若曦好奇。

赵晗故意模糊了一下,说道:“互联网电商,不太喜欢考虑线下的客流量!你懂的!”

“原来如此!您是打算,城内的商铺作为仓库,只要有水电网,方便物流来送货,就不在乎有没有线下的客流量?”林若曦也是知道互联网经济的。

毕竟,地产中介也是整天上网查询各种信息,比如,一线城市房价涨了,这涨了那涨了,就开始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开始编写话术了。

本质上,地产中介并不是真正的研究地产行业的规律,而是利用信息差和情绪差,从客户中里面赚到交易佣金。

“差不多吧!所以,我要每平米单价低的,你可以把附近价格较低的商铺房源列举出来,给我作为选择参考!”赵晗说道,“如果这单满意,以后我们还会还会有合作机会的。”

第二百六十九章 买房如买菜

林若曦态度秒变专业,找了一叠资料:“二中东面,这有几间门店,紧邻二中的教师公寓小区。”

二中让教师比较满意的一些举措,大概就是90年代校方拿下学校对面比较荒凉没有开发的便宜地皮,开发了教师公寓,成本价卖给教师。

当然,以后土地价格贵了,没那么好的事了。买到教师公寓便宜房子的老师,基本上是以很低的价格,入手了房产,也就这一次机会,后面就无了。

跟后来大国企福利分房政策,老一辈满意,新入职的不太满意,因为,到自己工作了,福利政策就没了。

现在二中教师公寓小区,算是农景房。

站在阳台上,可以看到马路对面的农民,在田间忙碌的场景,可见其位置的偏僻,如果不偏僻,二中的教师公寓也建不起来。

以后,随着城内的那点农田,被改为开发用途,尤其是公路从断头路,变成了四通八达,这片也算是比较热闹繁华的地段了。

“价格怎么样?”赵晗看了看图文资料介绍,包括房主的联系方式,就是没有价格。

“这一套面积最小,36平米,整套5万。”林若曦看了看赵晗。

赵晗点了点头,让她继续介绍。

林若曦又介绍:“还有,66平米的,原本是个小饭店,后来经营不善,关门了,总价八万八,里面桌椅板凳、厨房设施白送。

还有一套63平米,本来是网吧,被家长投诉举报多了,被关门了,价格九万块。

这套要注意,接手后不允许开设网吧或其他的娱乐场所。”

赵晗看着那个以前网吧的门店,不由一乐,特么的,这不就是赵晗当年和同学逃课上网,经常被老师逮着的网吧?

网吧开在教师公寓外面,也算是关公门前耍大刀。

以前传说,这网吧有什么背景,现在看,传言不可信。

“嗯,三套我全要了!不打点折扣?”赵晗看了看,卖房中介小姐。

“这个,36平的可以降低到四万八,66平的那套最低让利到八万五,最后一套,位置比其他两套好,没法让利了。”林若曦带着一丝讨好,笑道。

赵晗脑海很快就勾勒出位置画面,在90年中期之后,二中关闭东面的老校门,围墙砌墙封住了。导致东面这一侧的店铺,生意大部分都出现了衰落。

之后,二中大门就一直开在南面,到东面确实绕了一段路了。

学校附近的主要人流量就是学生,距离学生上学放学的路径远了,人流量降低,生意就差了。

越是临近校门,越是旺铺。

当然,以后就未必了,主要是以后东面会有一中的分校。夹在二中和一中分校之间,未必比二中正大门的位置差。

赵晗能预知未来,房产中介未必知道,毕竟,要有这眼光,也不当中介了。

“我呢!我也要买商铺!”柳梦程感觉自己被忽略了,连忙说道。

“哦?”林若曦职业假笑,“我这边也有很多旺铺资料,你看看……”

“我建议,梦程你选大一点吧。”赵晗想了想,“以你性格,零零碎碎小商铺,管理起来太麻烦。”

“对!要大的!”柳梦程说道。

“大?”林若曦随后故意找出一些面积大的商铺,“这一套,三环路已关门的江城超市,面积619平米。你觉得够大了吗?”

其实……林若曦也是有点坏心思,这套三环路的商铺,倒了几家商场经营者了。

原因,就是位置太偏了,想来在这做生意,无论如何也会亏钱。

“你直接说价格多少吧?”柳梦程一副不差钱的样子。

“三环路那边比较偏,但这么大面积,也要45万。”林若曦想要报价让柳梦程死心,她是断然不信,柳梦程能买得起一套这么大的商铺!

嗯,如果买了,也是亏!

都能称她的心!

“买!”柳梦程说道,“就这套了,上个月攒的钱没处花,买一套!”

一瞬间,林若曦樱桃小口张的大大的,简直能吞下一颗鸡蛋。

“我们柳梦程总,也是小富婆了。一个月稿费买下商铺,也是绰绰有余。”张梨花也是笑了笑。

显然,她看出了这个柳梦程的同学,妒忌心太强,故意说出来,气气她。

“梦程,你现在到底是在干什么工作?”林若曦已经感觉到,整个人有点不真实起来了。

什么时候,柳梦程这么有钱了?

“主要是写书啊!”柳梦程没有隐瞒,“你知道,我写的武侠小说,稿费赚的。”

中学时,林若曦还带着嘲笑的心态,把柳梦程写在小本本上的武侠小说,当众念出来,名义上夸奖。

实际上,笑话她,正经的课程不好好学,弄这些有的没的。

“你……恭喜你!以前就觉得,你特别有才华!果然,现在成功了!”林若曦忍住了失控的情绪,感觉自己活得像是小丑。

原本,林若曦还是有点嫉妒,主要就是嫉妒学历。

现在,没得嫉妒了,差距已经让两人像是完全不同的阶层。

一般同一个阶层嫉妒最多的就是同一个阶层。

既怕亲友混不好,又怕亲友开路虎。这段话精准概括了,人不可能妒忌一个不认识的人,这类情绪只会在熟人和原本同一阶层的人之间产生。

上升到另一个阶层,逐渐就感觉嫉妒不起来了。

然后,林若曦态度恭敬起来,继续给陈静静和张梨花服务,介绍了商品房。

“商品房可以按揭吗?”陈静静关心的说道,貌似这里她反倒是最穷了。

虽然,她有公司股权,以后股权价值不菲。现在,她买房还得找姐姐陈文文借钱,不太够全款。

“静静,我可以借你,不要利息的!”柳梦程大方的表示。

“谢谢了,我还是想要贷款!主要是加点杠杆!觉得,以后房价增长速度,会比利息快一些。”陈静静不是学金融的,但稍微了解,也知道,国内的房地产价格太低了。

被赵晗启发后,更是明白,涨价的幅度,会比现在银行利息要高,相当于借到就是赚到。

赵晗主要是把事物的方向性,也就是房产周期处于什么位置,大致描述了一下。

举的例子,也是香港房价历史,陈静静差不多能理解了。

“有按揭的,可以到银行办理。不过,要提供工作单位,工资流水。”林若曦变得平和起来之后,也是很专业。

“我跟静静买一样的吧!”张梨花挑了一套89平米的商品房,原本想要全款,但见着陈静静也准备按揭,于是,跟风俺也一样。

第二百七十章 十一看房游

十一别人是外地旅游,赵晗等人则是本地看房游。

林若曦找中介公司的领导,申请了一辆车,带着赵晗几个,把有购买意向的房子都看了一遍。

约见几个房东。

签了意向合同,给房主交了押金。

然后,就等着十一过后,正式的买房过户。

房产中介不放假,并不意味着政府部门不放假,也不意味着银行不放假。

节假日一般银行存取款业务,还能办理。但像是贷款业务,则是需要等到节后。

看到赵晗等人买房如同买菜的态度,随着林若曦知道众人创立的公司的文文静静科技公司之后,就不怀疑众人的财力了。

文文静静科技公司,在国内名声不显。

但是,县电视台每天都能看到,财大气粗的广告,也不推销产品,主要就是介绍公司和招聘广告。

静静阅读网欢迎网络小说爱好者投稿,写小说就去静静阅读网。

静静应用软件公司,招聘码农。

还有本地新闻里面,也看过领导带队视察本地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也就是文文静静公司。

所以,文文静静公司在本地还是有点知名度的。

虽然,林若曦不懂互联网经济,但她懂本地的领导重视程度。

文文静静公司在本地的广告,没兴趣推销产品了……毕竟,本地能有多大的消费市场?

主要就是对本地人口红利,不……人才红利感兴趣!

百万人口的县,得有多少潜在的网络文学爱好者,潜在的作家?

仅是重生前,赵晗通过柳梦程,加了县城里面的入群的网文作家,大概就有70多人。

这还是,柳梦程后来知道的,邀请入群的网文作家的数量。不知道,没有联系的,不知道有多少。

虽然,本县域打广告,最终能获得的作者资源数量,对于大型文学网站杯水车薪。但,也有一个优势,更容易沟通和组织。

比如,本地组织一群作家,优势互补。

如脑洞创意的、写的快的、文笔好的,以组合笔名创作的模式,异地协同还是不太稳定。

而赵晗就知道,未来网文行业,主流还是个人作者单打独斗。

但还是有一些以主打精品内容的工作室,这类团队创作的工作室,后来从炉子打到糕点,几万订甚至十万订的都出过,这就是优势互补的威力。

原因是,个人作者可能有个爆款创意,可惜自己不擅长题材,写不好。又或者,某个作者特别擅长某类型题材,可是他的套路太老,缺乏新意。或者,某个作者文笔还可以,就是速度太慢。

这类优势互补,可能会把个人的一些文风特色给磨掉一些,可能会损失潜在的艺术价值。但是,就商业创作而言,却更容易打造出卖座的。

这种团队创作的方法,就是好莱坞的编剧工作室的方法。只不过,网文在后来摸索很多年,炉子时代才出现了那种成熟的团队写作模式。

除此之外,静静应用软件公司,持续的招聘码农,本质上,也不是天天会有人入职。只不过,本地电视台广告,比招聘网站广告便宜,不放白不放。

长期播出招聘广告,其实也是对于本地的一些人才选择就业进行引导。

计算机是热门的专业,相信本地考上大学的,学习计算机每年上百个应该是有的。只不过。这些人很难回到本地就业,因为县城以前没有相关的产业。

但静静应用软件公司长期的本地投放广告的效果,主要就是,潜移默化的给本地人留下印象,学计算机的,在本地也能找到专业匹配的工作。

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或许一开始没有影响到求职者本人。而是影响到码农们的家长,可能码农毕业回来,或者是外地混的不如意,家长就有可能插一嘴,本地也有一家互联网公司,不如去试试看……

这种潜移默化,会让回流本地的码农,条件反射……选择本地就业,就去文文静静公司。

上一篇:我忽悠了全世界

下一篇:日在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