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赚个邻家小姐姐 第275章

作者:泡面级厨师

即便是公司写代码,如果,我跟其他码农是有竞争关系,他技术好,可能会影响到我在公司的地位,那么,我掌握一门技术和诀窍,能解决对方的问题,但我为什么要帮他?

除非……我是师父,我带头做项目,对方是我领导下的徒弟,徒弟是给我干活,我会因为利益,教导他。

师徒制,本质上是一种用利益,来诱惑师傅传授经验和手艺给徒弟的机制。

徒弟利益跟师父相关,师父能分享到徒弟的成果!如果,不用这一套机制,想要让现代人,无私的传授谋生的技术和手艺,大概是不可能的。”

“老板,你这么一说,是不是会改动公司未来的管理模式?”在旁的沈春花也不禁思考。

“没错!我提倡多维度的管理,未必要呆板的自上而下。大的战略方向上,集中资源重点项目是自上而下的!

但不影响主要战略的,其他更多跟公司战略不一样的小项目,在也是允许员工去内部创业的。

你内部不给其实践其想法的机会,很多人才就会带着自己的奇思妙想,去外面创业了。

多给资源,投资内部创业,倒是可以留住优秀的人才,把优秀的创意,留在公司内部,而不是人才跑去外面创业。”

赵晗微笑说道,“未来,我觉得可以抓住大的几个平台。其他小的变现,或者是试错性质的产品,可以多多益善,由下面的人,想要做,可以申请资源去做!

我们集团公司一堆的流量平台。

然后,平台主方向是正确的,什么内容、什么服务会火,什么产品是变现的主要方式,没必要在战略层面操心。让下面具体做项目的人去发挥才智,让市场去经验。

最多,管理层也就把关一下,靠谱不靠谱,可行不可行,需要多少资金之类的。

自己搞技术学校,培养人才,也是一种新的尝试。自己从源头上参与,培养需要的人才。根据公司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的方向。

不至于,将来稀里糊涂招了一些人,发现其知识和技能,跟我们业务不搭配,不知道如何使用,形成了人力资源浪费。”

“如果技术学校发展起来,是不是以后公司用人,以内部培养技校生为主?”陈文文想到。

“不会!”赵晗摇头说道,“技校仅仅是公司配套和试验的一个人才培训基地。

未来甚至可能成为,一些新员工和老员工,技术过时后的回炉重造的基地。

又或者,我们一些有技术的老员工,工作遇到瓶颈期,想要休息一段时间,也可以找到像是到学校当老师,教学生这种合适的岗位,让人换个工作方式来调整身心。

技术学校即便是以后成熟了,一年估计也就招生几百人,我们只要最优秀的一批,只会有一小部分优秀学员会被公司聘用。

我们以后规模会持续的扩大,可能以后一年招聘上千人甚至几千人,更多还是市场招聘的。

但培养机制,也是能有效补充,我们人才缺口。哪一类人才缺,就专门培养哪一类。

多管齐下,不同的渠道获得人才,才能避免人才来源单一。”

第516章 授之以渔

互联网企业发展到最后,最主要的成本与核心竞争力,其实就是人才、人才还特么是人才!

或许,有些互联网企业的成本大头,是是房租、硬件、带宽、版权、推广成本等等……但长远来看,人才是主要成本支出,以及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利润来源于人才,而成本也是来源于人才。

如果人才的开支太贵了,创造不了利润,反倒是持续亏本。除了方向性错误之外,很大程度上就是管理制度不行,导致了带薪拉屎的员工太多,创造价值的很少。

思考如何让员工发挥出最大的利益,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

如果,人员过于臃肿,而有价值的项目很少,而且还搞低效率卷,图耗时间不产生效益。那么,要么就是有才能的受不了,选择了离开。剩下的,一堆带薪拉屎,却特别会表演勤奋的表演型员工。

什么原因导致,大量员工带薪拉屎,工作效率低下。

一种情况是待遇太低,自然不能指望人才发挥出太大的才智。若是待遇不低,依然效率低下,那就是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出了问题。

就如,后来一部分资金充裕的大厂,本着即便是我不需要的人才,也招聘过来,避免友商获得人才。

这种……尽可能的超过自身需要的人才的拉拢到大厂体系中,造成市场上程序员的薪酬增长速度,超过了行业营收增速。导致相当于规模小的创业团队,雇佣不起高水平的程序员。

因为,在大厂的刻意拉高水平的程序员的薪资待遇,导致这些程序员的年薪价格,可能比初创企业所有的资金都要高。

某种意义上,程序员薪酬很贵,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逐渐成了互联网大厂,最主要的开支大头。

这种情况下,未雨绸缪自己建立人才培训体系,作为一种补充,也是很有必要的。

短期来看,这种做法是没有必要,浪费资金。

但长远来看是可以节约成本,因为自家企业培养的人才,学历上仅是中专,职业技能可能会匹敌本科。

只要教学质量达到要求,用这些学历只有中专,但技能不逊色本科的程序员,确实会达到节约成本的效果。

“文静技术学校,今年9月份,要开学。”

赵晗说道,“上半年,就需要筹备师资力量。不要怕花钱,一定要有教学水平高的老师。读技校的,应该是文化课不行,至少是贪玩或者偏科,应该不太可能通过高考这条路上大学了。我们提供另一条,定向培养手艺的路。不仅是对家乡做贡献,长远来看,我们企业也是受益方。”

陈文文点头说道:“我会把文静技术学校搞好的!”

这个学校,不仅仅是公司的人才培训基地。而且,还会是成为扶贫项目,如果,培训成功,掌握了一门手艺,就有可能,被文文静静科技公司招募,成为一名基层员工。其实……对于一个本地的普通人而言,也算逆天改命了。

“文静技术学校,初期投资1000万元。后续……每年追加不少于1000万资金。”

赵晗说道,“如果今后需要扩招,也会追加资金。

学校,永远坚持非盈利,不收学费。

毕业生,择优录取。

不优秀的……其实,其自己后续钻研一番,或许也能找到出路。”

“老板,对老家也算是仁至义尽了!”沈春花不由感慨说道。

老家冶山镇,即便是想要招商引资1000万规模的企业,也很难吸引到企业的入驻。

原因也是很简单,国内和省内穷成这样的村镇,并不少见。而相对而言,冶山镇的基建和交通,还不是那么好,自然也很难吸引到什么企业入驻。

即便是到后世,冶山镇第一大产业是旅游服务业,坟地产再加上一些历史古迹,主要大头是县城人,上坟经济。

只不过,县城后来也渐渐有钱了,再加上,不少县城人有些是在大城市发展,清明冬至到公墓上坟,就近消费,导致了这里所谓的“旅游业”,渐渐的占据了整个镇GDP的半壁江山。

后来还搞了一座大型水泥厂和其他的一些工业……工业也有了一些基础。

即便如此,后来镇上的经济结构,其实大部分人还是务农的。

嗯,农村后来稍微升级了一下产业,比如,农民也开始接触互联网,网上直播带货,直接卖农产品和手工艺品。

对少数个人网红,或许能改变自身经济条件,但大部分农民,其实即便触网,在网上带货,也未必有什么效果。

主要是,后来带货太多了。

某种意义上,特别穷的地区,很多人改变家境的出路,最主流的还是高考,考上比较好的学校,然后,通过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改变家境。

但这年头的高考,对于冶山镇这种教育极其落后。村、镇的很多小学中学,只有特别穷的家庭,会就近读书。稍微有条件,其实都愿意到县城读书。

比如,赵晗就是从小学就在县城,然后按部就班,上了一个不怎么样的大学。但是……这还是县城的教学水平,跟乡镇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结果。高考的分数,并不会因为,你在乡镇读垃圾的中学,而给你降低分数线。

同样是高中,现成的一中,貌似现在基本上九成多都是能考上大学。二中基本上也维持在六七成以上考上大学。到底下乡镇中学,惨不忍睹一个班级四五十个,录取只有几个。

即便是以后高考扩招,到了乡镇中学,录取率也是非常低的。

某种意义上,就教育资源而言,乡镇算是输在起跑线上。

所以,赵晗觉得没能力给本地弄一所大学的情况下,一家互联网大厂,配套的职业技术学校,及格的可以包分配体面工作。

其实……已算是对老家做出的最大的贡献了!

某种意义上,比直接投资一个亿,更有效果拉动本地的经济。原因是,技术学校培养的人才,就业大概率还在县城。

有可能,未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在乡镇成立分公司,就业安排在老家的乡镇,也是有可能的。

这种强调技术的职业技术学校,每年可能供给几十个高薪的就业机会。

剩下的,即便是没有被录用的人才,也有可能后续自己利用技术,寻找一些就业甚至创业的机会。

这种可持续的提供一个高薪就业机会的窗口,赵晗觉得才是给老家最大的礼物。

……

在参观了校舍之后。

赵晗带着陈静静和柳梦程,又跑到了森林中的养蜂场参观。

“杨老六,你的养蜂规模扩大了不少呀!”赵晗笑的看着林中的养蜂场。

“扩大了十倍!”杨老六骄傲的表示,“以前一年我就养1000多斤蜂蜜,现在一年产出1万多斤。也多谢赵老板,你高价采购,品牌厂子就在本地,所以,我敢养更多。”

“能照顾的过来吗?”赵晗不由问道。

“一个人当然不行,所以,我雇佣了一些亲戚。”杨老六说道,“雇了三个人,分工合作,加上散养一些,不要求蜂群产量高,只要求扩大蜂群数量,尽可能采一些。扩大产能,是可以做到的!”

“品质没有下降吧?”赵晗舔了一口刚采集的蜂蜜。

“当然没有!

一开始6块钱一斤,现在提高到7块钱,而且,白莉蜂蜜承诺,质量没问题,每半年上调一次收购价。

基本上,经常会有人过来看情况,怎么可能弄虚作假?”杨老六连忙说道。

赵晗稍微算了一下账,年营收应该7万多。扣除成本之外,估计保守估计赚三万。

杨老六的养蜂场的土蜂蜜,采集的主要就是森林的树木和一些野花的花粉,然后酿造的蜜。

检验蜂蜜品质由于加工厂就在当地,可以随时过来看,蜂群的种类很容易看出来端倪。

加上,酿造蜂蜜的成熟周期,也是可以就近监测的。

在长期的利益带动下,杨老六这样的本地养蜂人,不至于弄虚作假。

“现在镇上的养蜂人大概多少?”赵晗问道。

“至少有三四十个,恢复到了鼎盛时期!”杨老六感慨说道,“一年估计产出几万斤蜂蜜~!几乎是,高端的全收,少部分质量没达标的,本地消化。”

“本地消化?”赵晗一愣。

“赵老板你不知道?你爸妈,在县城开了鲜蜂鲜果奶茶店,奶茶加甜味用蜂蜜。”杨老六说道。

“哦?”赵晗不由惊讶。

父母居然还有点先知先觉,去开了奶茶品牌?

后世,奶茶店卷成了狗脑袋,逐渐的开始开奶茶店难以赚钱,倒是骗加盟费,容易割韭菜挣钱。

但现在的各种奶茶、咖啡、饮料的连锁门店,行业发展才是刚刚开始。

线下的奶茶和饮料连锁,本质上就是对工厂生产的饮料的一种逆反。

消费者不再满意,那种工业流水线,添加了各种添加剂的饮料,渐渐的开始有了个性化的追求。

渐渐的,就开始有了一些连锁的现做的饮料店,属于消费的升级。

以后去做,后知后觉是会亏钱的。

现在去做奶茶连锁店,大概率能挣钱。

不仅仅挣钱,而且,再过几年甚至能融到风投资金,乃至于上市。

第517章 超前的商业见识

跟养蜂人杨老六的聊天中,赵晗了解到,镇上的蜂蜜产业形成了白莉蜂蜜合作社。

以合作社的形式,对合作的养蜂农户进行企业标准规范,聘请国内专家,制作了《种花蜜蜂活框饲养技术规范》,监督蜂农按照技术标准要求来进行养蜂,保证蜂蜜品质。

企业对接合作社,合作社是镇上的蜂农自愿加入。

镇上的蜂农都是合作社的成员,而杨老六还是合作社的负责人。

当然了,蜂农的产品的质量把控,合作社是要配合的。可以对收购的蜂蜜,溯源到具体的养蜂人。

一旦出现,出现恶意的以次充好,产品不达标,后续会被剔除出合作社成员,也会被剔出出白莉蜂蜜的蜂蜜采购的白名单中。

加入白莉蜂蜜合作社的好处,就是可以把蜂蜜以确定的高价卖给白莉蜂蜜公司。

基本上,跟白莉蜂蜜合作的养蜂人,没有年收入低于5000元的,稍微勤奋点,年赚一两万是轻而易举。

而白莉蜂蜜品牌公司基本上是有计划的在上调高品质蜂蜜的收购价格。

这种确定性的提价,保证了蜂农按照要求生产,年收入会一年比一年高。

后世其实全县范围内,蜂蜜产业是有几个亿规模的。而后世其实,也是以种花土蜂蜜为主打的高端蜂蜜。

赵晗这么做,其实不过是超前引导了本地蜂蜜产业的发展。否则,蜂农至少要走多走七八年的弯路。

“感谢小赵总,也感谢白莉蜂蜜公司!没有你们的帮扶,我们镇的养蜂人,也赚不到这么多!”杨老六也是很实诚,把收集的最好的一批蜂王浆,装了两大瓶,硬塞给赵晗。

赵晗也没客气,收了礼物后:“加油!杨叔,养蜂也是可以持续做成高端产业!如果白莉蜂蜜品牌做起来了,十年后,本地养蜂人年赚十万,不成问题!”

“要真是有朝一日,年赚十万!我杨老六,逢人就夸白莉蜂蜜,谁要敢说白莉蜂蜜坏话,我打烂他的臭嘴。”杨老六不由很是激动。

上一篇:我忽悠了全世界

下一篇:日在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