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赚个邻家小姐姐 第284章

作者:泡面级厨师

赵晗虽然没有一家企业上市,但是微博网做成了WEB网站流量第一,甚至,营收和利润也是非常可观,就足以让市场对赵晗的一举一动都要研究一番。

“沈总好,久仰大名!”

赵晗喜新厌旧的,紧紧握着沈南鹏的手道,“你能在纳斯达克泡沫时期的1999年创立携程,在2003年,我还没有创业的时候,把携程网做上市。

然后,又创立了如家,如家应该也快上市了。

现在,沈总又成为红杉种花的头号合伙人。

算是从创业,到帮助别人创业的神一般的转型!沈哥,你可真算是我的偶像!”

沈南鹏有点惊愕道:“不至于,不至于!”

当然了,赵晗是知道了,沈南鹏之所以创业成功,原因是他在进入互联网行业之前,先后在花旗银行,雷曼兄弟种花地区负责人,以后又跳槽到德意志银行担任董事种花地区资本市场投资负责人。

这妥妥的华尔街头部的精英,手握的金融资源,只能说是开了挂一般。

所以后面沈南鹏在互联网泡沫时期,才创立了携程网,却是自带金融资源,让携程网平稳穿越几年的互联网寒冬,到03年就实现了上市。

原因……他背后有金融资源,不仅仅有风投资源,还有华尔街的投行背景,各种人脉资源形成完整的拼图,使得市场刚刚转暖就可以把企业运作上市。

而后来,沈南鹏又加入了红杉资本的种花地区的合伙人,负责种花地区的业务,除了因为沈南鹏套现携程网股票,手握大把资金。

另外,就是沈南鹏原本就是更擅长于金融投资,而不是创业啊!

熊晓鸽幽怨的看着赵晗说道:“赵晗,你可真是的。有了新欢就忘了旧爱?”

“别说的惹人误会。咱正常人,不好男色,喜好女色。”

赵晗说道,“我佩服的是,人家沈哥,既能投资,又能创业。两者经验结合,必能成一番大事业!

熊哥,你就差了一点,没有自己创过业。

所以,只有一个视角,而没有创业者的视角。”

软银赛富的阎焱笑道:“可惜,我年纪不小了。如果是二三十岁,倒可以考虑,先去创个业,再回来做投资。”

“风投,没有高下之分,只跟自己认知有关。”

沈南鹏笑道,“我是创立过携程和如家!

深刻感受到,互联网业务跟实体业务结合的潜力!

像是,文文服务网这种,看上去很难的业务,反倒是我所欣赏的!”

赵晗点了点头,随后没有跟往常一般的讲PPT,而是简单是说了一下愿景:“文文服务网现在的是点餐和外卖作为切入点,持续的培养用户一站式服务的消费惯性。

并且,每一天其实都在增强自身的护城河!

即便是不再吸引风投,业务本身产生的盈利,也足以支撑持续的扩张。

但是,我希望发展的更快,节约发展的时间,让优势进一步的扩大。可以说,每早一天的投入,就会更早的受益!

现如今的文文服务网,注册用户虽然仅仅300多万,日活跃用户60多万,但是日成交金额却是稳定在400万元以上。

每次扩张拓展一个新城市的市场,都会带给网站一个全新的用户增长的机遇。

而每个月用户,都是用真金白银消费的用户,还非常活跃和频繁。所以,我们的流量价值是极高的……”

“我大致体验了一下文文服务网的点餐服务。”

沈南鹏说道,“是说一下自己的看法,我觉得……点餐体验非常好,符合我的预期。

我不怀疑它的前景,我怀疑的是,万一遇到一个新的同行,对手资金雄厚,不输给文文服务网,类似的模式竞争,怎么办?”

熊晓鸽和阎焱也是好奇的看着赵晗。

赵晗笑道:“如果对手财大气粗……我选择回避正面竞争,去对手不在的城市继续扩张。尽可能是壮大自身,每一个城市的拓展,尽可能找没有对手的!

等到拓展的市场饱和,必须要抢夺对手竞争的市场时,集中优势兵力,逐步消灭对手。

比如谁都会重视的一线城市市场,最终是消耗和拉扯,持续跟对手打阵地战,如果有钱补贴消费者,打补贴战。最终如果短期无法消灭对手,那么我们会在一些城市共存,但总的来说,我们会覆盖更多城市。

在我们的点餐业务为契机,扩展到更多城市后。服务的类型也会扩大。

比如,上门修理电灯、电脑或其他的电器。家政类,比如钟点工,购买服务即响应。

职业培训,比如,想要学计算机。想要学一门外语,想要学一门手艺,我们平台也提供。”

“旅游和订酒店,以及租房呢?”沈南鹏问道。

旅游和酒店业务,是携程的业务。

而租房业务,则是如家的业务。这两业务,都是沈南鹏参与创业的项目。

“一样会做!文文服务网最终会做所有的服务,甚至最终会会把超市、便利店之类的纳入,更快速的零售业务,也会做。”

赵晗说道,“暂时还未做旅游和酒店,以及租房!

这仅仅是优先级不如外卖点餐业务,但将来不做是对不起文文服务网的投资者!

当然,旅游和酒店,又或者租房是很专业的。

文文服务网,未必会冲击细分市场专业公司的地位,但是切走一些蛋糕,肯定是难免的。”

“好!我投了!”

沈南鹏笑道,“如果估值不是太夸张,我代表红杉资本,投资文文服务网!”

“我给这次的融资,定下的估值是3亿美元。”赵晗说道,“作为第二轮融资,我准备融3000万美元,也就是10%的股权出让……”

“我要5%股权!”沈南鹏说道。

“不行,太多了!”阎焱表示说道,“我作为投资过微博网和网娱视频的投资人,我觉得,我应该有一定优先投资的权利!不能让沈总这个第一次合作的投资人,拿了大头吧!”

“我随意!但要求不低于3%股权!”熊晓鸽想了想。

这一番协商下。

最终文文服务网第二轮风投融资,以红杉资本3.5%股权,软银赛富3.5%股权,IDG资本3%的股权,落下了帷幕。

对于IDG资本而言,第一轮其实已经投了20%股权。

第二轮投资,也就是确保股权不被稀释,且给这一轮融资保底抬价,不一定要投太多,嗯,900万美元也算小钱了。

另外两家红杉资本和软银赛富,各自出1050万美元,其实也算是毛毛雨。

总的来说,这一轮融资之下,仅让出了10%股权,就换到了3000万美元的现金,赵晗觉得还挺划算的。

第530章 文文服务网大扩张序幕

获得第二轮风投之后。

文文服务网估值提升至3亿美元。文文静静科技实际持股降低至60%,但这部分估值直接提升到了1.8亿美元。

而公司的CEO韩晓东,股权比例虽然从5%,降低到了4.5%。其中的价值,却是从150万美元,直接拔高到了1350万美元的估值,换算成人民币,直接就成为了亿万富翁。

而CTO李墨的股权比例下降1.8%,但估值也是从之前的60万美元,提升到了540万美元,身价一下子拔高到近半亿人民币。

其他一些骨干员工,获得的股权,少则二三十万,多则百万。

差不多,靠着这次融资,拔高估值之后,公司不仅仅拿到了发展的现金,而且,员工的士气,也是极大的提升。

“这就上亿身价了?”韩晓东有点傻笑。

“韩哥,清醒一点!投资人还在看着呢,老板也在看着呢。”李墨不由的吐槽无力。

赵晗笑了笑说道:“没事,发财了,高兴高兴,也是正常的!我们作为普通的民营企业,不能靠着高回报来吸引人才,还能靠什么?”

“我总觉得……我这能力,赚这么的身价,有点配不上的感觉!”韩晓东说道。

“没有什么配得上配不上的!

既有时代成就英雄,也是英雄成就时代!

初期的文文服务网,你做的已经够可以!

股权激励是对你阶段性贡献的肯定,初期你参与项目,拿到股权应该的,获得了同步的身价增值也仅是这段时间你伴随公司成长的正常回报。

今后,如果感觉自身能力会拖累企业发展,是可以让出管理权,作为股东和管理的顾问,也是可以的。”

赵晗表示说道,“暂时,老韩你还是得肩负起,把公司继续做大规模,将来做到上市,还有寻找到能力更强的接班人!”

“我会的,甚至人才都找到了!”韩晓东笑道,“我觉得,李墨可以代替我,担任CEO!”

“韩哥,我无意当CEO!还是你干更合适!”李墨拒绝道。

“你们公司的团队,真令我大开眼界啊!CEO都可以这么谦让?”阎焱不由惊讶说道。

“能力更强,会让股票价值更值钱!”

沈南鹏笑道,“关键是,赵晗作为核心人物,给文文服务网打造了良性的企业文化。

我觉得,管理层都是出于做好公司的心态,而不是争权夺利!这种企业,不可能不成功!”

赵晗微微一笑,本质上,还是钱给到位了。

初期公司的项目发起,或许薪酬不高,只有基本工资。但随着公司的逐步的发展,工资会涨。

而且,最优秀的企业核心管理层和技术人才,是可以获得股权激励的。

这种,股票的价值不断增长的前提下,会激励很多有股权的,更加用心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而没有股权的员工,也有想要通过努力,拿到股权激励。这种股权激励,比一半的薪酬,要高出太多了。

本质上,现在的文文静静科技公司的发展,建立在公司的持续发展过程中,对人才进行高额的回报。

因为,回报的是股权,科技公司的资产很多都是虚的。需要核心员工付诸努力,才能把股权变成实实在在的利益。也就是说,拿到股权的核心员工,不仅是为公司打工,也是为了让自己股权,变得更值钱而努力把公司的业务,变得更加有价值。

这种用利驱动发展,没有什么不好!

只要,有利可以拿出来分,能用利来吸引到人才,那么就可以保持竞争力。

也有些企业,不是靠着薪酬,而是靠着大义、信仰!

比如,此时还在低调打磨自己技术的龙芯团队。

龙芯之所以牛逼,原因是……龙芯之前,国内根本没有自研的CPU芯片。

甚至,有种花家没有自研CPU芯片架构的能力,就不应该研发芯片的各种所谓呼声……

尤其是,遭遇汉芯造假事件,进一步打击的国内的芯片设计的信心,觉得CPU那么复杂的芯片,国内凡是研发的就是骗子之类的想法。

但是龙芯初期一共就拿着100万元的国家预算,胡总一句造不好芯片,提头来见!

说出提头来见这句话时,国内自研CPU属于空白,一款都没有!

所谓,提头来见,也没说研究的芯片性能如何,只能说做出一款自研CPU,解决有无问题。而实际上,龙芯团队确实做到了,没有放空炮!

虽然,后世“提头来见”这个当时的豪言,被无数公知、恨国党和理中客们冷嘲热讽。

但龙芯的意义是,打破了种花家不能设计CPU芯片思想钢印。

因为,龙芯确实设计出芯片了,然后,其他同行业自然产生,龙芯行,我也行。

原本国内不敢染指的CPU设计领域,还是雨后春笋,涌现一堆的团队,敢于设计CPU。

芯片设计这个过去认为国内不具备条件去做的高端产业,打破思维的封印之后,芯片设计也就那么回事。做的人多了之后,会设计芯片的人才,也不再那么稀奇。

初期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是空白,没有人去做过!有人做了,越来越多人去从业,也不存在设计不出来芯片。

事实上,龙芯的团队成立初期薪水一直很低,能轻易到海外拿百万美元年薪的工程师,在龙芯持续多年拿两三千块钱。

因为,项目一直仅仅是研发,没有市场,出不起市场价。但龙芯团队,却很难被挖走骨干工程师,原因……人家要是图薪水,早就不可能去参与龙芯从零开始的艰苦设计和填补空白了。

不少国际大厂,一直试图用挖角的方法,掏空龙芯的技术团队,但基本上高薪水很难挖人。

龙芯不是靠着高薪水,而是因为一句话——国家需要有一款自己的CPU芯片!

胡伟武本人,研究芯片的时,其导师黄令仪院士,从来不跟他谈待遇,只说国家需要什么,那些技术国内是空白。

于是,胡伟武开始因为国家需要有人设计CPU芯片填补空白这个理由,说服自己,也说服其他同一志向的年轻工程师,默默是拿在几千月薪坚持十多年。

你用个人待遇挖角,人家追求的根本不是个人待遇。你挖他过去,能给国家填补技术空白,能换来技术吗?不能,去你公司干嘛?这两种理念,鸡同鸭讲。

试问,如何挖这种自我奉献,愿意低薪为国家填补空白做研发的优秀工程师?

某种意义上,后来的龙芯未必是国内最牛逼的芯片设计团队了。

但,却是第一个敢于挑战国产CPU芯片设计,填补空白的团队。

而龙芯的成功,也是变相的给国内其他的芯片设计团队,正名了一件事——芯片是人造的而不是神造的,种花家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也可以设计制造芯片!

过去的芯片产业发展比较晚,人才和技术积累不够,需要补课。

需要有一批火种,先吃透了CPU设计相关的技术。之后,有一个成功案例,技术和人才的火种才有可能在国内扩散!

上一篇:我忽悠了全世界

下一篇:日在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