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改编了世界 第2章

作者:天风黑月

  他先是将这枚古币在灯光下仔细的拍摄了四张图片,然后在网站上随手注册了一个名为“sfdfgh”的网名,接着在其“鉴定专区”版块里开了个帖子:顺化通宝金币,请诸位大佬帮忙鉴定。

  帖子的内容除了四张照片外,他还打了一段话:祖上传下来的,黄金的,个人对古泉不是很懂,想问下各位大佬,值多少钱?

  发完这个帖子,一时半会儿也不可能有结果,张敬将金币收在抽屉里,想想又不放心,又换了几个地方存放,均觉得不放心,最后叹了口气,还是将其塞进钱包中,他决定这几天都要将钱包贴身带着。

  再一次将许愿书召唤出来翻看了一下,张敬发现其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最新的一页上依旧只有早上多出的那些字:

  愿望:我想获得一百万元帝国卷,在不违法的情况下。

  看来,单纯得到金币还不够,也许要等到拿到钱才会显示完成愿望。张敬心中暗道。

  看看时间还早,张敬站起身来,换了一套运动款的秋装将钱包塞在衣服内侧的口袋中,带上破损的衣裤出了门。

  如果实在前世,这样破损程度的衣服他肯定会直接扔掉,然而在当下,他可舍不得这么做,毕竟在这个世界,普通人家的日常便是衣服破损小修小补司空见怪,就是实在无法修补了,宁可作为布料留着也不会丢掉。

  不过,以张敬的手艺,要修补这样尺寸的破口着实有些为难他了,即便是补好了也会很难看,故而,他决定去不远处的裁缝铺。

  张敬找的裁缝铺就在不远处,走几十米就到了,铺子就开在一户人家的家里,这是一间这里常见的两层木屋,中间用粗糙的木板隔开,无论是底层还是阁楼层高都只有2米左右。屋里住着老板娘一家五口,底层是用来做生意的,阁楼上住人。

  张敬抬脚走了进去,光线昏暗的屋子里一个妇人正坐在缝纫机前工作着,听到动静转过头来,接着便站起身来,略一躬身,苍老的脸上满是挤出一些笑容来:“是敬哥儿啊,有东西要补吗?”

  “郁嫂,今天出门晦气,摔了一跤,这不,把衣服裤子都摔破了,想找你补补。”张敬略一拱手后道,这名郁嫂的丈夫姓郁,她本姓王,因为出嫁后冠夫姓,故而大家都称其为郁嫂或者郁王氏。

  名为郁嫂的老板娘是这里的老住户,这裁缝铺便是她赖以谋生的手艺,价格便宜手艺又精细,故而周围的居民凡是需要修补上档次一些的服装都会找她。

  “放心,都给你补好。”打开衣物略一比划,郁嫂便点头道,她张口还想说些什么,忽然用手捂口压抑的咳嗽了一阵。

  “郁嫂你没事吧?我看你脸色不太好。”张敬有些担心道。

  “没事,没事……喝点水顺顺就好了”抚胸顺了顺气,郁嫂感觉好一些了:“都是老毛病了,有些哮喘,换季了便会发作一下,不碍事的。”

  “这些先放在我这儿,你傍晚来拿就好。”

  “那我就告辞了,郁嫂你有空还是去医院看看,身体要紧。”张敬拱了拱手。

  离开裁缝铺,张敬特意又绕路前往吉庆访公交站台打探消息,当他到达公交站台的时候,发现那里围满了路过的行人,挤进人堆里,发现前方已经用临时围栏围了起来,围栏后还有警察在来回巡视。

  那个巨大的坑洞依然敞开着,从张敬的角度可以看到坑底有一些人正拿着一些工具小心翼翼的探索者什么。就他看来,这似乎并不像是在修路的样子。

  一旁有个中年妇女正向着大坑的方向指指点点,一边向旁人谈论着什么,张敬于是凑过去小声问道:“这是什么情况?”

  那妇女转过头来看了他一眼,接着便开口道:“这个公交站不久前被进站的公交车压塌了,后来路政过来检查,好像说是发现了什么古墓。”

  说着,她用手指了指坑下正在探索的那些人:“你看,那应该是考古队的人过来抢救性挖掘了,听说是东南大学的人,刚到的。”

  因为传统的原因,挖坟掘墓这种事,在当前的大昭是个禁忌,是要被舆论口诛笔伐的。故而,连带考古这种活动,在正常情况下,即便是专业人员也是不会去碰那些完好的古墓的,哪怕那是无主的,通常只有在墓葬遭到破坏,或者因为某些意外,墓葬发生暴露的情况下,才会进行抢救性挖掘。而现在应该就是这种情况。而如果墓主人的后人还在世,那是可以对墓葬的陪葬品提出申索权的。

  诺诺连声了几句,张敬便退出了人群,他心下已经大概清楚了情况,看来自己就是意外遇到了一处古墓,而自己得到的那枚顺化通宝金钱,应该就属于古墓的陪葬品之一。

  也不知道当初修路的时候怎么就没发现这处古墓……张敬心里想着,对许愿书近乎诡异的能力,又多了一分震撼。

第五章 价值百万的交易!

  傍晚的时候,张敬去裁缝铺取回了自己的衣裤,破损处已经完全修补好了,甚至还洗好烘干并烫平了。此前的破损处只要不仔细凑近了看也看不出曾经损伤的痕迹,这花了张敬30元钱的手工费。

  吃完简单的晚饭,张敬再次打开了“大昭古泉网”,点开之前那个帖子,他惊讶的发现自己的这个帖子有成为版面热帖的趋势,其下的跟帖已经有了6页之多。

  排除掉前面一些“沙发”,“围观土豪”,“金币!少见啊,坐等大佬上课……”诸如此类无意义的跟帖外,张敬看到在第二页上,有一个论坛级别颇高的ID回复道:

  “好东西,看着开门,顺化通宝金钱是真的少见,应为真品。”

  而在第三页,又有一个高级别ID回帖道:

  “乾朝顺化帝在位只有8年,比较短,故而普通顺化通宝的价格在市场上一直以来也较高。这枚是金币,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顺化帝登基时铸造赏赐群臣所用,当时礼部铸造了金、银两种花钱,金币存世尤其稀少,史载铸完后便毁弃了模具。楼主这枚包浆古朴,看着开门,好宝贝!”

  这两个回帖周围是大量的吃瓜贴,其中也有不少问价的帖子,甚至还有询问张敬地址想上手确定并谈价的,这些帖子张敬都暂时没有理会,他继续往后看。而在第五页的时候,有一个该版块版主,论坛ID为“汲泉斋主”的回帖让他大感兴奋:

  “顺化通宝赏字金钱,背后有浮屠雕饰,稀品。目前国内传世的不到十枚,且大多博物馆藏,前年的富比都秋拍时出现过一枚,最后以85万价格成交,看图片,楼主这枚品相甚至还要略胜于那一枚。包浆自然,好东西啊!”

  而在此之后,便再没有什么有价值的贴,大多是一些诸如“抓到潜水大佬一枚”,“云山先生都定板了,看来真品无疑了。”,“学习了”之类的废话。

  此外,张敬还发现自己的网站邮箱里多了4封邮件,打开一看,其中三封都是问价的,而最后一封便恰好是那名“汲泉斋主”的邮件,邮件的内容比较简单,开头是一阵客气的寒暄,之后便询问他是否愿意将这枚金币出让,他愿意花一百万元帝国卷的价格来收,之后还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

  张敬心中暗道,应该就在这里了!

  不过,小心起见,张敬还是在论坛上搜索了一下这位“汲泉斋主”往期的帖子和信息。之后便发现,这位不但在论坛上有着一票粉丝,还是古泉收藏圈的知名藏家,某省古泉收藏协会的理事,看照片是一名颇有学者气度的老者,而看他往日的帖子,基本也是有问必答,并不拿捏,故而口碑颇佳。

  最另张敬感到满意的是,从有关这位老者的帖子中可以发现,这位老者此前也曾在论坛上向多人求购过古币,均为珍惜的品种,而从结果来看,这些交易应该都颇为顺利的完成了。双方都没有出现什么不佳的言论。

  如果是在前世,出于对良好治安的信心,张敬并不会太过考虑安全方面的因素,而在当世则不然,他觉得自己还是有必要小心一些的。现在这番查证让他感到很是满意,略作考虑,张敬便拿起电话拨通了那个号码。

  一阵忙音后,电话接通了,对面传来一个听起来颇为儒雅的老者的语声,张敬简单的介绍了自己,对方的语气顿时便热情了起来。

  老者自称姓杨名浩,字云山,京城人。看的出,也是颇有诚意,言谈间很是客气。双方寒暄了一阵后便将话题转到了那枚顺化通宝上面,老者倒是并未如同某些买家那样为了压价故意挑刺,而是毫不掩饰自己对这枚古币的喜爱。

  同时,在价格方面,他在前年富比都拍卖的价格上再溢价15万,给出100万的价格,这也是个比较厚道的价格。

  按照老者的说法,如果张敬选择自己去拍卖行上拍的话,剔除手续费和保管费,张敬只能得到拍卖所得的85%左右,即便算上行价有所上涨的因素,至多也就是这个价格。

  因为前世的经验,张敬对于藏品拍卖的流程不算陌生,心中知道老者并未忽悠自己。故而,也不再迟疑,表示自己确实有出手的想法,如果云山先生有意的话,自己是愿意达成这笔交易的。

  双方于是皆大欢喜,很快便说定了细节,由于双方不在同一个城市,于是约定先由老者确定航班的行程,直飞过来,等确定机票具体时间后,双方再约地点见面。最后,双方还互相交换了各自的“千罗”号,“千罗”是大昭最为普及的手机聊天工具,类似他前世的微信。

  至始至终,双方都默契的并未提及关于藏品来历的任何话题。

  第二天一早,刚刚在单位完成打卡的张敬在千罗上收到老者发来的讯息,老者告诉他已经定了第二天中午的机票,大约下午15时左右能够到达临州国际机场,临州是张敬目前所在的城市,自古便是漕运重镇,东南大埠,鱼米之乡。

  于是,两人便约好明天下午在机场旁的一家名为“江岸之星”的四星级酒店碰头,张敬会提前订好房间在那里等待。而达成交易后,老者会乘坐当晚的飞机直接飞回去。

  ……………………

  当晚22时左右,张敬洗漱完毕,入睡前,躺在床上刷手机,新闻APP里一条本地讯息吸引了他的注意,点开一看:

  昨日,我市吉庆坊站公交站发生地陷原因已查明,路政公司在原公交站塌陷处地下发现乾朝古墓,目前东南大学历史系李子臣教授带领的团队已经开始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初步判断墓主人身份疑似为乾朝重臣王定邦之墓。王定邦曾于乾朝至德三年任江南提督,后官至太子少保,王家曾为江南望族,后因在乾末义军席卷江南时困守孤城不降,为当时义军左宝兴部所屠。历史上,关于王定邦的墓地,曾有多方猜测……

  ………………………………

第六章 实习生

  “玲子姐,我下午要请半天假,有一些私人的急事要办。”第二日上午,刚上班不久,张敬便走到了距离自己工位不远处的一名女子工位前,小声道。

  “一定要今天办吗?最近新游戏上线不久,组里工作很重。”这是一名画着淡妆的女子,面颊瘦削,嘴唇有些薄,大约30岁左右的年纪,闻言抬起头来,皱着眉道。她想了想后又道:“你昨天刚请了一天假,要不下周再请吧,把这一阵对付过去再说。”

  “不行,事情很急,拜托玲子姐了……”张敬摇了摇头,颇为坚定的道。

  “大概是什么事情?”

  “比较私人的事情,不太方便说……”

  盯着张敬看了几秒,她这才捏了捏眉头,道:“行吧……你去走个OA。手头工作要抓紧,影响到团队合作的话,会影响你以后转正的。”

  张敬当做没听出对方语气中的不悦,道了声谢,转身走回了自己的工位。

  “什么事?看来玲子姐不太高兴?”旁边工位同时进公司的实习生同事孙运兴八卦的凑过来打问,这家伙平日里就喜欢东家长李家短的八卦,有些嘴碎,张敬并不是很喜欢他。

  “没什么,下午请了个假。”张敬微笑着摇了摇头,便不再多言。

  见张敬不多说,孙运兴多少有些没趣,嘴里轻轻嘟哝了一句什么,便转过头去不再看。

  实际上,前世里也算是职场老鸟的他,对于转正之说完全抱着姑且听之的心态。早在穿越过来的第一天,他便看出了这家公司在用人上的猫腻,因为实习生薪酬水准远低于正式员工,故而公司长期招募大量的实习生,并且将实习期订为半年,以他的观察来看,最终能够转正的人少之又少,所谓的转正,不过是公司给这些不经世事的新人凭空画的大饼罢了。

  …………………………

  临州机场坐落于临州市北郊,临州是江东省的省会,也是帝国东南最大的城市之一,故而临州机场从建立初始,就被作为地区枢纽性机场来建设。

  张敬是乘坐地铁来到机场的,临州市的公共交通采用的是地铁为主,公交辅助的模式,十年前建设完毕的地铁线路能够覆盖城市主要城区。

  机场的建筑式样非常的具有现代气息,全金属结构配合玻璃贴面,从高空俯视下去就仿佛一个巨大的黑色莲花在地面盛开,机场的西侧是大片正在封闭施工的区域,从官方已经公布的消息,这里正在施工的是临州市空天飞机母港,未来从这里可以直接登上空天飞机飞往月球的希望市,那是人类第一个超越国家范畴,隶属于人类联盟(简称人联)的自由都市。

  自从1988年各国在位于塞尔柱帝国首都的高门堡签署颁布《自由月球法案》之后,希望市便成为了人类联合防卫指挥部(HUDC)的总部与人类目前最大的宇航工业中心,由于得天独厚的低重力优势,人类目前大部分重型空舰几乎都是从这里下线的。由于海量的投资涌入,希望市的资源和人才储备可说每时每刻都处于扩张状态。

  张敬从机场西门前大广场处的出口处走出地铁站,广场上人流如织,一侧的建筑上用隶书挂着“临州机场”四个大字,一旁的大屏幕上正在播放地球防卫军第一舰队的征兵广告,画面上正在显示的是轨道空降部队突击的画面,几艘“丘陵级”登陆舰正在突入星球大气层,称得上气势磅礴,引得不少路人驻足观看。

  地球防卫军第一舰队隶属于人类联合防卫指挥部(HUDC),其假想敌是防御来自外层空间的入侵,母港设在太阳系边疆古柏行星碎片带的烽燧堡。

  要说穿越过来以后,最令张敬感到惊叹的,便是这个世界的宇航工业,的确要比前世先进的不止一个时代,而这也与100年前那场改变了世界史的重大事件有关……

  拿出手机看了下时间,现在是下午14:30,张敬此前与人约好碰面的“江岸之星酒店”就在距离这里不到一百米的地方,张敬张望了一下便已经看到了不远处酒店的招牌。

  进入酒店大堂,定了一间位于二楼的钟点房,张敬编辑了一条讯息,将房号告知老者,之后便坐在房间的沙发上一边刷手机,一边开始等待。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左右,正当张敬坐的有些不耐,准备站起身来走动走动,门外传来了敲门声。

  张敬忙走上前去开门,门外站着一名微胖,一脸笑容,颇有风度的老者,身着一件浅灰色的窄袖儒服,头上戴着一顶方冠,这种打扮其实是经过现代审美改进的儒服变种,相较于那些宽袍大袖的传统服饰,这类服饰更便于出行,在当代贵族与士人阶层中颇为流行。

  张敬忙一拱手,老者也是回礼,两人互相道了一声好,接着他便将老者让进了屋内。

  在这个世界,由于东方文化传承保持了一贯的延续,故而连带传统礼仪也并不像张敬前世那样简略。

  房间并不大,屋内的窗边有两张单人沙发,沙发的中间是一张小茶几。

  老者显是比较健谈,两人互相做了介绍后,便分别在房间的两张单人沙发上坐了,先是聊了一阵飞机上的见闻,铺垫了一下气氛后,张敬便从衣服内侧口袋中掏出了用纸巾包裹着的钱币,打开纸巾,将钱币小心的放在沙发中间的茶几上。

  老者也不立刻去取,而是等到张敬将钱币放稳了,收回了手。这才不急不缓的从口袋中掏出一个眼镜盒,并从中取出一副玳瑁边的眼镜,带在脸上。

  接着,他又掏出一副棉质的薄手套,带好,这才伸手取过钱币,对着窗口的光线看了起来。

  少顷,他长吁一口气,叹道:“真是不错,保存的这么完好。”

  事实上,以老者的眼力,还是可以看出无论从金币包浆还是清理程度上来看,这都更像是一枚刚出土的钱币,故而,对于张敬所谓的祖传之说,他其实是不太相信的。不过,古玩这个行当,藏品的来历本就多种多样,更有些还和盗墓之类的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故而,太过较真物件的来历并无什么必要,有时候反而会将气氛弄僵,故此老者也并不打算说破这一点。

第七章 一百万到手!

  “鸿渐小友准备怎么交易?用银行卡转账可以吗?”老者也不拖拉,直入主题。

  “当然,直接转这张卡里吧。”张敬从钱包中抽出一张南方银行的银行卡,这是张敬唯一的一张银行卡,卡里还存着1530元钱,南方银行是一间大型商业银行,尤其在大昭南方各省拥有众多网点,听说背后有著名的江东财团的股份。

  老者掏出手机,再一次和张敬确认了交易金额为一百万元帝国卷,双方确认无误后,他操作网上银行的转账功能给张敬将一百万转了过去。

  等钱到账的功夫,两人又就古币形制的演化这个问题聊了一阵,在张敬看来,老者确实在这方面造诣颇深,虽然只是打发时间的闲聊,但也让他听得很是津津有味,不时的还提出一些问题,老者也都给予了解答。

  大约五分钟后,张敬的手机上传来一声提示音,打开一看,是银行发来的一条提示短信,提示账户内有100万现金已经到账。忙打开网上银行确认了一下,当他看到账户当前金额显示为1001530元后,心中便是一定。

  “已经到账了,那我这里就没什么问题了。”张敬放下手机,向着老者笑道。

  “那就好,那这笔交易,我们就两清了。”老者闻言也笑道。

  “自然是两清了。”张敬也明白老者的言外之意,收藏圈讲究钱货两清,风险各凭眼力,出手的货物,如果以后出现涨价之类的情况,也是不可能反悔的。

  “那如果云山先生没有其他事的话,我就要告辞了。”张敬笑道。

  “那我就不留你了,小友走好。”

  “云山先生有长者之风,今天受益良多。”张敬起身拱手:“以后如有机会再倾听先生教诲。”

  两人又是一番客套,老者将张敬送到了门口,目送张敬下楼。

  下楼来到前台,张敬预先为老者结了5个小时的房费,刚才聊天中,他已经了解道老者来时便已经订好了回程的机票,是在晚上七点多。

  一路上,心情都是颇为激动的,虽然在前世,张敬的身家是超过这个数字的,但那也是将房产之类不动产的价值也包括在内。更何况,这笔钱在今世还是有相当购买力的,只要张敬不立即出手买房,正常的花销足够他用度无虞,毕竟,对于许多社会中低层的家庭而言,这已经是他们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

  地铁转公交车,一路压抑着兴奋的心情,张敬回到了位于吉庆坊的贫民区,手里提着路上顺手买的菜,准备回家烹制晚饭。此时已经是下午17:20,走在贫民区的巷子里,随处可见一些没有工作的男人们三三两两地蹲在地上晒太阳,小狗在生活垃圾间互相追逐。女人在门口洗头,墙壁上张贴着几张已经变了色的偶像组合的宣传海报,穿着校服头戴蝴蝶结的少女结伴放学,一些孩子聚集在空地上踢球……

  他甚至还看到一个粥棚,被一些流浪汉当做临时休憩的地方,临州的一些士绅不定期的会在这里施粥,一般每周一到两次,赈济一些穷人。

  在快走到家门口的时候,张敬看到三名年轻人手中捧着一叠宣传单在那儿散发,两女一男,其中一名有着一张苹果圆脸齐肩短发的女孩,算不上绝色,但元气满满的样子很有亲和力,不时熟络的和走过的居民笑着打招呼,而周围走过的人也多对她报以善意的问候。

  “玉珠姐姐来了!玉珠姐姐来了!玉珠姐姐发糖了!”

  还没等张敬走到面前,一队小孩就已经从他的身后冲了过来,争先恐后的冲到那名圆脸女子面前。这些都是附近居民的小孩,最大的也不过6~7岁的样子,个个脏兮兮的,有的光着脚,还有的根本没穿衣服。

  “排好队哦,每个人都有……铁蛋,你不准插队,插队没有糖吃哦!”

  一只只伸过来的小手大多黑漆漆的,这女孩却丝毫也没有不耐的表情,而是变魔术搬掏出一口袋糖果来,一边让孩子们排好队,一边笑着,一边往每个人手里都放了三颗糖,十足的孩子王样子。

  取了糖的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和女孩倒了谢,接着便纷纷跑去玩耍了,直到所有的孩子都领完了,一个跑在最后的孩子才跌跌撞撞的来到女孩面前。这小孩看上去至多四岁的样子,似乎因为跑得急了,还摔了一跤,脸上满是一条一条的泥渍,一副要哭出来的表情。

  “哦,小糯米别哭,姐姐给你留了……嗯……五粒哦!”女孩蹲下身子,用袖子替孩子擦了擦脸上的污渍,笑着摸了摸他的头,然后做惊喜状在他的手中放了五粒糖果,顿时将小孩逗的破涕为笑,一边拨开一粒糖塞在嘴里,一边含糊的说着谢谢姐姐。

  对于这些人,张敬并不陌生,这是一些年轻人成立的一个帮助穷人争取工作权益的公益组织,那名年轻的圆脸女孩是一名刚毕业的见习状师,名叫缪玉珠,也是这个公益组织的发起人。而她团队的其他成员,则应该是她大学中的学弟学妹被她拉来做公益的。

  应该说,这个组织还是为这里的穷人们做了不少事的,包括讨要欠薪,为工伤的人追索补偿,要求改善恶劣的工作条件等等。故而这里的穷人们普遍都对这些年轻人抱有相当的好感。

  张敬清楚,这里的穷人生活相较于前世而言非常的艰难,许多人的月收入只有500元左右。除了这个世界普遍缺乏各种劳动保障条例和最低工资等规则外,另一个原因则是这个世界的教育水平两极分化极其严重。

  虽然这个世界,国家同样对教育进行了补贴,但是相对廉价的公立学校各项资源匮乏,从师资、教材、课程等等方面都无法与那些推行精英教育的私立学校媲美,故而大部分穷人的孩子在公立学校只能“快乐”的玩耍至初中毕业,之后便辍学打工去了,而实际上,他们在学校学到的也仅仅是识字而已,甚至有些人脱离计算器都无法进行复杂一些的四则运算。

  然而,这样的教育程度使得他们无法承担那些有技术含量,薪酬相对较高的工作,而私立学校动辄十几万几十万的学费,却不是他们能够承担的。这也导致了这个世界大昭大学生的比例远低于前世的华国。

  在这个已经进入宇航时代的世界,大量的劳动力就这样因为教育成为了边缘人口,大多只能在低端的职位上打短工为生。同时,他们的工作机会还要面临不断发展的机器人等技术变革的挤压。

  就张敬所知,这不但是大昭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所面对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