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改编了世界 第232章

作者:天风黑月

  “麻烦斐总久等了。”安慧灵下车后,微笑着与斐总打了个招呼,伸出手去。

  “不麻烦,不麻烦,大小姐第一次莅临创研院,大家都翘首以待啊。”斐势广顺势伸出右手握住安慧灵的右手,摇晃了两下便即松开。然后,顺势便站到了安慧灵的身旁,略退后一步的位置,开始为她介绍身后的一众创研院高层与企业高管。

  就在安慧灵下车的同时,眉儿也从另一个车门下车,为安慧灵提着包,同时自觉的跟在她的身后。

  “这位是曾院长,这几年,曾院长为我们东南创研院的发展,也是费劲心力啊……”斐总首先为安慧灵介绍的便是创研院的院长曾琪。

  “曾院长好,我记得,曾院长是卢恩惠尔研究所回国的访问学者对吧?爸爸曾和我提起您对于产业的一些见解,例如,在深空殖民地智能网络的研究课题,我也一直期待来参观学习一下。”

  曾琪闻言,脸上的笑容更加热切了三分,同样也是伸手握住安慧灵的右手摇晃了两下:“创研院这里的科研项目,一直在推进,一会儿,我会为大小姐专门介绍一下。”

第六百零五章 东南创研院

  “那就期待曾院长的介绍了。”安慧灵微笑点头。

  “这位是创研院的副院长……”在此之后,斐势广与曾琪又为安慧灵逐个介绍了在场迎接的一众人员。

  可以说,在场的基本都是创研院的高层,此外还有一些入驻创新孵化园的内部孵化企业高层,即便一再控制了人数,还是有足足二十多人的数量。

  而令所有人感到意外甚至有些惊讶的则是,安慧灵的举止不但相当的稳重得体,而且在介绍每一位迎接者时,无论其职位高低,安慧灵都能够准确说出他们的一些履历,二十余人,无一人有错漏。这当然也让在场迎接之人,无不感到颇为荣幸,笑容都更真诚了许多。

  而在有心人眼中,则是急剧调高了对于大小姐的评估,看来,大小姐并不是传言中那个有些内向的普通大学生,什么都不懂。单单是这待人接物的手段,便不是等闲之辈啊……

  这些人并不清楚的是,安慧灵其实并没有在事先做过多的了解,她只是在来时的车上简单浏览了一遍眉儿整理好的关于接待人员的简单介绍。对于如今的她而言,随着修行的深入,记忆力同样获得了极大加强,虽然还达不到传说中过目不忘的水准,但记住其中重要的部分,倒也没太大问题。

  这就使得,她在面对那些人时,听到名字,便能够对应上本人的一些履历,自然便能够说出。

  当然,这里也有安慧灵个人的一些尝试在内。随着病愈之后,她的人生显然也发生了某些巨大的变化。她开始时不时的接触到一些家族的生意与人事,这其中,有些是父亲安正权有意安排,也有一些,是集团内一些人想要率先押注。总而言之,这也让她逐渐的开始接触到一些与以往学校象牙塔中截然不同的东西。

  如何与这些形形色色的人接触,也是她一直尝试着去学习的。

  当然,相较于修行而言,这些东西并不难掌握,正所谓由俭入奢易,学习如何成为一名上位者,永远比在社会底层打拼要容易的多。

  对此,安慧灵也有着清醒的认知,也许是因为此前的人生,大多是处于疾病的折磨中,而在不久前,她甚至还直面过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安慧灵总觉得,在面对那些在普通人足以虚荣沉迷的场面时,她下意识的总会产生一种疏离感,仿佛在告诉她:“这些富贵荣华,都如梦幻泡影……”

  也因此,她明白应如何去做,也懂得如何去做,却很难真的沉醉于此。

  只是安慧灵没有察觉到,这样的她,反而会让身边的人觉得沉稳、内敛、喜怒不形于色,能堪大任。

  要知道,在许多情况下,人们愿意追随的,是一位能“成事”的强者,而非是一位只懂得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好好先生。

  在大门口略作寒暄后,安慧灵便被众人簇拥着向大门内走去。

  千罗东南创研院集孵化、技术研发与一体,依托临州历史名城的底蕴与科研院所人才储备,是千罗集团在东南一带最大的创研基地。

  占地面积超过五十万平,目前只开发了其中的一部分,还有着相当的面积作为储备用地。

  创研院主体建筑是典型的花园型建筑风格,由著名设计师李仪平设计,整体建筑密度较低,同时周围的绿化风格都按照东南传统园林的风格布置,堪称赏心悦目。

  东南创研院创研院主要分为两部分,千罗创新科研基地与千罗创新孵化园,前者主要负责攻关和研究各类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软硬件结合、信息处理方面的课题。而后者,则是进驻了不少千罗投资的中小型公司。

  因为创研院整个园区范围极大,所以众人换乘了园区专门准备的内部车辆,由斐势广与曾琪两人陪同讲解,一路上为安慧灵介绍沿途的风景和创研院如今的重要项目进展。

  千罗集团是以网络社交起家的巨型财团,而在社交这块主营业务上站稳脚跟后,集团一直向着多个领域不断拓展。

  最近几十年,深空探索的呼声和投资越来越庞大,同时,在近十几年的时间中,各国也开始逐步放开对于航天航空的相关管制,使得一些民间资金能够涉及到与航天有关的工业与研发投入中。

  千罗集团虽然起家于互联网,但是作为大型财团,自然也不可能落下这波机遇,甚至作为一种防御性的投资,也必须将每年一定比例的盈利,投入到这方面的研发中。

  而东南创研院这边,所涉及的课题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是应用于星舰系统以及未来的深空殖民地之中。

  安慧灵大学主修的是商务经济,对于创研院研究的这些课题了解的并不深入,而对于自己不了解的问题,她也真的如她所言的那般,以学习参观为主,在许多问题上,多看少说,倾听专业人士的意见。

  事实上,她的这种态度,一路下来,让许多人都对她印象颇佳,毕竟,此前许多人都担心如果大小姐真的随口指点起来,那究竟是听呢?还是不听呢?

  好在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中午,安慧灵一行人在创研院的员工食堂用餐,顺便观看一下员工食堂的伙食,下午她们将去创新孵化园参观。

  …………………………

  ***

  承和三十七年西历2016年3月31日11:33临州云漫茶餐厅

  云漫茶餐厅是一间口味较为清淡,主要以建安菜为主的茶餐厅,距离张敬家的距离并不远,张敬此前来此吃过两次,对其菜品和环境还是颇认可的,所以这次见面便约在了此地。

  张敬走进茶餐厅的时候,正是中午午餐的时间点,餐厅宽敞的大堂里已经坐了一些人,在服务员的引领下,张敬被带到了一张靠窗的餐桌旁,此时餐桌旁坐着的一位中年人已经站了起来。

  “孙先生是吧,你好,鄙姓张,表字鸿渐,‘历史文物保护研究基金会’的董事长,幸会。”张敬笑着伸出手去。

第六百零六章 收购疑云

  “张董幸会,鄙人孙仲合,表字德中,张董称我德中便可。”中年人忙伸出双手与张敬握了握,之后两人便重新坐下。

  询问了两人后,服务员从一旁搬来了一面屏风,替两人围了起来,以增加私密性。

  两人先是点了菜,在这期间,张敬也在观察眼前的男子,这是个身材高大的男子,面目方阔,眉毛淑淡,鼻梁挺直,看上去四十多岁的年纪,衣着得体,总体来说,是个颇英俊的中年人。

  “我听知行说,你们是大学同学?”张敬端起桌上的茶壶,为对方倒了一杯。

  “是东南财大的同学,不过江师兄比我早两届,我们当时都是学校摄影社的成员,处的挺不错,毕业以后也保持着联系。”孙仲合双手接过茶杯,点头道。

  两人就着江善林又聊了几句,张敬顺便介绍了一下他名下的“历史文物保护研究基金会”。

  之后,两人又就着这里的菜谱聊了些饮食方面的话题,过了一阵,菜开始端上来,两人边吃边聊,话题也渐渐走向了正题。

  “…………毕业后我去了卢恩国王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财务和金融分析。”

  “硕士毕业后,我在导师的推荐下,得到了一个雷德费尔德投资银行培训生的职位,我在那儿做了两年,后来被调到证券投资部任金融产业分析师……”

  张敬听孙仲合介绍自己的履历,不时的往嘴里夹一口菜,不得不说,眼前这位在国外的履历,确实符合许多人印象中的“金融精英”的人设。

  作为西方世界的领头羊,卢恩联合王国的金融产业相当的发达,雷德费尔德的金融街更是被称为世界经济的晴雨表,某种程度上而言,在金融产业的开放性这个层面,还要超过昭帝国一筹。

  孙仲合在金融街打拼了十年,十年间,跳槽过一次,从雷德费尔德投资银行证券投资部门跳槽到亨利.珀利投资基金,张敬听说过这个基金的名字,这是一家近年来发展的颇为不错的私人投资公司,旗下发型了数支规模不小的的全球市场投资基金,据说收益颇为稳定。

  “德中,那你后来怎么想着回国了?”张敬有些好奇。

  “父母在,不远游。”孙仲合叹了口气:“06年我父亲中风,我是家中独子,不得不从卢恩回国照顾父亲,后来父亲的病情稳定些了,我也结婚了,妻子就是在医院认识的,我们都是临州本地人,第二年有了孩子,我于是就彻底歇了返回卢恩的念头。”

  “后来就去了南方银行旗下东南证券工作,担任私募基金经理,先后管理过三支私募基金……”

  孙仲合一边介绍着自己的履历,一边也和张敬聊了聊自己对于资本市场的看法,以及操作习惯。张敬两辈子对于财经这块也有着一定的兴趣,虽然谈不上有多专业,但也称不上一窍不通。

  听下来,眼前这位的投资风格应该算是那种稳健型的,用张敬前世的话来说,这位是价值投资的信徒,习惯于在缜密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在行业周期的低谷时进入。因为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又是分析员出身,所以他在此前的操作中,出手还是相当稳健准确的。

  只是,这样的投资风格,后来怎么会栽这么大的跟头?

  张敬一边听着,一边加起一块烤乳猪送进自己口中,然后忽然道:“我听知行说,你后来遇到事儿,从东南证券出来了?”

  孙仲合闻言吸了口气,苦笑了一下,显然也没有隐瞒的意思,毕竟在他看来,当时的事情有点大,是隐瞒不住的。

  “去年的深空科技事件您知道吧?”

  “略有耳闻。”张敬点头道,去年这则事件闹的确实很大,因此他今世虽然没有涉足股票,不过在各路媒体的轰炸下,也是有印象的。

  此外,他在来之前,也从江善林处听到了一些资料,当然江善林所知并不全面,不过还是足够让他事先做一些功课。

  孙仲合闻言点头,直接将事情简单描述了一遍。

  去年2月初,主营业务为星舰子系统软件提供商的深空科技登录松江证券交易所,因为属于目前被广泛追捧的深空概念,上市即涨停,与许多新股打开一字涨停之后就陷入绵绵阴跌之路不同,深空科技在连续7个涨停板后,股价又大涨了20%。

  随后的一个月,深空科技的股价走势也非常平稳,基本维持在48到55元一线。

  然而这种平静的日子没有维持多久,4月初,深空科技以“筹划重大事项”为由,突然停牌,随后又转入了重大资产重组。

  5月份,深空科技宣布了与另一家宇航用通讯器件供应商维先光电的重组计划。而当正式交易细节终于公布于众时,舆论一片质疑。

  原因很简单,这是一则披着现金收购外衣的股权收购。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收购有现金收购与股权收购两种。主要区别就是,现金收购不稀释老股东的权益,而股份收购会。

  因为此前曾经出现过一些骗局,造成了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所以如今的昭国与世界其他多数国家的监管机构都会规定对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类重组方案审核很严格,但相应的,如果上市公司采用100%现金支付的方式进行并购,则无需监管机构的审核。

  原因也很简单,说通俗点,股份这玩意很虚,而现金却很实在,能搞现金收购,就证明你更有实力,也就更靠谱。

  因此,为了避开日趋收紧的监管、提高收购的成功率、加快资产收购事项的速度,深空科技选择了100%现金收购的方式。

  然而,深空科技在这场收购案中,需要资金近180亿,而他自身的公司总资产才16亿,即便将账上所有资金用来收购,也是妥妥的高杠杆收购。

  现金远远不够怎么办?借呗!

  具体情况是,深空科技本次收购的资金均来源于前四大股东提供的15年长期借款,合计约158.6亿元,此外,还有20亿来自于前三大股东提供的3年短期借款。

  如此一来,在这笔交易当中,深空科技实际上一分钱都不出,收购所需资金全部从股东中来。而且钱在转了一圈后,又回到了深空科技四大股东手中。

  这个近乎空手套白狼的收购方案在公布后,引起而来舆论广泛质疑,之后便收到了交易所的问询函,最后,这企收购以失败告终。

  而在复牌后,不出所料的,深空科技股票连续跌停,这让持有深空科技的投资者损失惨重。

  而为戏剧性的则是,深空科技之后便爆出了股东内讧的事件,总的来说就是二股东联合三股东想要踢开大股东,之后大股东愤怒之下爆出二股东与三股东的黑料,结果,这场堪称自爆的公司内斗直接揭开了深空科技一些不能为外人道的隐秘,又牵扯出了公司业务长期数据造假的“假账门事件”……

  总之,此事因为过于离奇、富有戏剧性且一波三折,故而在当时被各路媒体炒作的沸沸扬扬,也因此,深空科技的股价不断下跌,如今已经跌到不足上市价格的十分之一。

  而悲剧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深空科技的股票换手率长期低于0.1%,这说明根本没有资金愿意入场抄底接手。

  这无疑让一些持有深空科技的大资金根本没有机会从这个烂泥潭中拔出腿来。

  这其中,东南证券旗下的两支私募基金因为重仓深空科技,可谓是输的几乎当掉裤子。

  而这两支基金中,便有一支名为“东南强势精选”的私募基金当时的基金经理便是孙仲合,因为重仓深空科技,亏损已经接近腰斩。

  “公司方面,需要对投资者有个交代,所以,我已经从公司离职了,上个月刚办完离职手续,对外宣布是个人原因。”孙仲合的脸上写满了落寞。

  “我听说,当初在投资方向上,你有过不同意见?”张敬询问道。

  “我做过分析员,所以对一些财务方面的数据相当敏感,这支股票虽然一度被热炒,但是我看了他的财务分析后,觉得其中水分颇大,甚至有些数据存在问题,但是……”

  孙仲合犹豫了良久,最终还是叹了口气:“我签过协议,一些事不能说,不过有一点应该可以从公开渠道上了解到,东南证券的投资总监邵海新正在接受监管部门的调查……”

  孙仲合口中的邵海新,正是他在东南证券时的顶头上司。

  如果是其他人,可能会对孙仲合这番说辞将信将疑,不过对于张敬而言,这种级别的事件要确认真假,简单的掐算一下便可以。他很快,便确认了孙仲合并没有说谎。

  至于具体的细节,他其实并不用了解清楚,多半便是内幕交易,利益输送这一套,无论前世还是今世,在资本市场中,这样的事情永远少不了。

  PS:最近找了一大堆关于西方宗教的资料在看,无法自拔……@-@

第六百零七章 大空头

  也因为有这样的认知,所以孙仲合这种在其他人眼中,也许会显得有些“藏着掖着”的表述,在张敬看来,恰恰是其为人厚道,口风紧的体现。如果孙仲合随随便便的便将其上家的内幕和盘托出,那么张敬反而会感到犹豫,毕竟他也不想以后自己的一些财务情况被人同样说出去。

  所以,张敬也没有继续追问这方面的事情,而是转移了话题:“那么,德中目前有什么打算吗?”

  孙仲合苦笑着摇了摇头:“也不瞒您说,出了这样的事,短时间内,我是不好换下家的。好在这些年,也赚了些钱,我准备给自己放个假,顺便也陪陪孩子。”

  “哈哈,我这里倒是有一个新的选择,德中你不妨听听。”张敬笑着开口道,他自然知道,所谓的陪陪孩子只是孙仲合现阶段的无奈之举,当不得真,否则他根本没必要赴自己的这个约。

  “张董您请说,我洗耳恭听。”孙仲合知道正事来了,下意识坐直了身子。

  “是这样,我想要成立一个私人性质的投资基金,这个投资基金不会向外募资,所以无需向公众投资者披露,只是处理我个人的财务,直接向我本人负责。”

  孙仲合听了没有任何的意外,事实上,他在赴约前,便从自己的好友江善林那儿大概知道了一些张敬的目的,张敬提出的这种私人投资基金在这个世界也是比较普遍的,毕竟本世界的各国都存在着大量历史悠久的皇室、贵族、财阀,其需要打理的私人财富和家族财富也都是天文数字,而许多皇室、贵族与财阀家族旗下都有着各自的家族投资基金,用以保守家族财富的秘密和使家族财富稳定增值。

  此时孙仲合也不提那些“给自己放个假”之类的话了,而是直接了当的询问道:“张董,您想要成立投资基金当然没有任何问题,不过您有更具体的要求吗?”

  张敬点了点头,却没有直接开口,而是取出一份文件推了过去,微笑道:“之后的一些信息涉及到一些需要保密的东西,所以,希望德中你看一下这份保密协议。”

  张敬自然知道,所谓的保密协议防君子不防小人,不过他防的便是君子,某种程度上而言,这种协议只是给人一种暗示,“后面的事情不能乱说,要保守秘密”,所谓响鼓不用重锤,对于孙仲合这样的人而言,这就足够了。

  孙仲合也不意外,取过文件简单的阅览了一遍,这是一份简单的保密协议,没有什么多余的东西,在此前的执业生涯中,这样的东西他也签了不少,这就是商业,大家都按照规矩做事,并不会有被冒犯的感觉,他于是痛快的在上面去签了名。

  张敬收回了保密协议,点头继续道:“投资基金的主要的投资方向是二级市场的股票、期货、债券、外汇等产品,投资方向不限国内外。”

  “这个投资基金我初步将投资3个亿,未来视情况会陆续注入新的资金,具体的投资项目我不会插手,全部由基金经理负责,此外,投资收益的10%会作为奖金池,作为基金工作人员的提成。”

  孙仲合闻言点了点头,张敬的这个收益分成比例在行业中,应该算的上是较为慷慨的了,虽然比起那些作为行业明星的拥有超高收益的基金还是没法比,但是作为私人投资基金,这个比例就相当可观了,毕竟本世界所有的私人和家族式投资基金,一般都以稳健著称,分成激励也偏向保守。尤其是,以孙仲合如今谤满全身的状态,想要找一个好的去处那是极为困难的。

  而如果重新去某个公司从底层干起,那他又有所不甘,这才会在此前有“给自己放假”之说。

  对于孙仲合这样一个有着职业污点的基金经理而言,这样的机会,确实是难得的,3亿元这个数字,在公募基金行业,只能算是一个小虾米,然而在家族私募中,虽然依然不大,却也算不上小了,尤其张敬表示这只是初期的投资。

  他也能够理解,毕竟他的身上还有污点,对方能够在并不熟悉的情况下,直接表示拿出3亿元,已经算是莫大的信任了。

  对于他而言,这也是一个极好的证明自己的翻盘机会。

  看了一眼孙仲合的表情,张敬继续道:“我希望能够德中你能够过来帮我管理这支基金,我不会干涉你的日常管理事务,只是有一点,我对中短期的投资方向有些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