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改编了世界 第81章

作者:天风黑月

  一个青衣中年人凭湖而立,面前摆着画案,手持一支毛笔,正在专心致志的画着什么。

  “石斋大兄真是好雅兴啊!”金旺带着张敬来到中年人身边,金旺笑着拱手道。

  此时那中年人也已经注意到有人走近,随手将手中毛笔放在笔搁上,转过头来,见是金旺,笑着回礼道:“富源啊,正想着你这会儿要过来,也该到了……”

  说着,他又看向金旺身旁的张敬:“这便是鸿渐吧,果然一表人才……”

  就在沈翰恭打量张敬的同时,张敬也快速打量了一下眼前的中年人,却见他一张国字脸,仪表堂堂,发际线略高,头顶戴着一枚精美的金丝嵌青玉束发冠,上下唇均蓄着短须,看得出经过精心打理,身着一件闲适的青色羽衣,一脸温和笑意,看着很是和蔼。

  “见过沈先生。”张敬拱手向这名中年人问好,来之前,他便已经得金旺介绍,知道眼前这人便是临州最大士族沈家如今的话事人,沈毕成的长子沈翰恭了。

  “来来,知道你们要来,特意让人取了一些好茶,尝尝……”沈翰恭说着,伸手向一旁一引,一旁的侍者已经在旁边摆好了茶几和座椅,于是三人落座,很快,两名面容姣好的侍女在众人一旁摆上了一系列的物件:精致的炭炉、青瓷水盂、铁壶以及一系列茶具……

  最后,一名身着素雅的侍女跪坐一旁,熟练的操作着,开始煮水烹茶。而在稍远一些的位置,另一名侍女提着一个样式古朴的镂空香炉放置在那里,少顷,一股若有若无的淡雅味道开始在四周弥漫开来。

  金旺对此显然是习以为常,倒是张敬此前并没有看到过这种世家做派,觉得颇为有趣。

  …………………………

  三人就着一路过来的景色打开了话匣子,随着气氛逐渐转热,话题很快转到了金旺与张敬所在的旅行团此前在南诏时遭遇的绑架,张敬能够感觉得出,其实这才是这位沈先生见自己的最主要原因……

  看的出,金旺与沈家的关系,比他此前预想中的应该还要密切一些,再加上他这次在南诏公盘的前后的表现,确实也有着某种传奇色彩,这应该也是沈翰恭愿意见一见他的原因。

  就事实而言,张敬无论身家财富还是社会地位,其实相对于沈翰恭都不在一个档次上,然而,在言谈中,却没有感到任何被俯视的感觉。

  不得不说,这是个极易让人产生好感的人物,待人接物如沐春风,并没有丝毫高门子弟的傲气,相反,言语间很是谦逊知礼,谈笑自若,没有任何架子。

  即便张敬作为穿越者,有着两辈子的人生经验,也不由得在心中对其多了几分好感。心下暗赞,这位沈家当代的掌舵人确实是个人物。

  大约二十分钟左右,一名侍者匆匆而至,在沈翰恭耳边耳语了几句,张敬耳尖听的真切,似是提醒他还有一个视频会议。

  然后,便见沈翰恭点头,冲他摆了摆手,这名侍者便躬身退下了。然后便见沈翰恭笑着起身,向两人抱拳:“俗事繁忙,约好还有一个视频会议要开,也不好让人久候。”

  “石斋大兄自去便是,鸿渐有我陪着便可。”

  “沈先生还请随意。”

  “鸿渐初次来这里,让富源陪你游览一下,这青园还是有不少可观之处的。中午在楼里用餐,早上有渔民捕了湖鲜,我嘱咐他们准备了几个拿手菜,尝尝这里厨子的手艺。”沈翰恭拍了拍张敬手臂,嘱咐道。

  之后,三人再次拱手作别,沈翰恭这才转身离去。

  沈翰恭走后,张敬与金旺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继续坐在那儿一边观赏湖景一边闲谈。

  回想刚才的谈话,众人都保持着谈话的尺度,并没有出现什么交浅言深的事情,看来,这次的喝茶,就真的是如金旺所言的“引荐”一下而已。

  不过即便如此,张敬还是颇为承金旺这番人情的,他知道,自己这位兄长是有意的想把自己往江东的上流圈子里带,虽然自己未必看中这种“提携”,但就金旺而言,确实是出于一片好心。而且这种机缘,也确实是一些人削减脑袋求之不得的。

  大佬走后,两人之间的话题便多了几分随意。

  金旺顺便与张敬说起这观湖楼的渊源,据他所言,这处沈家的别苑,其实是临州顶级士绅定期聚会的场所,通常每月有两次,本地士绅大族的头面人物都到这里茶叙。一则是联络感情、交流有无,二则是沟通一些需要士绅之间协调立场的事件。

  诸如处理一些合股的家族生意、应对灾荒、赈济、应付政府方面的摊派等等诸多事宜……

  由此也可以看到这个世界与张敬前世的不同,在社会运行的许多层面,士绅阶层代替了一部分张敬前世属于政府的公共职能。

  两人聊了一阵后,张敬便在金旺的带领下,以闲逛的姿态开始在周围游览………

第一百七十六章 三公子

  相对于张敬前世游览过的那些私家园林而言,这个世界的私人园林大多是不对外开放的,而公共景区内的各项设施以及物件与植物的精致程度,相较而言,都比起这种精心营造的私人园林要差上不少。

  如果不考虑建造与维护所需要的花费,单纯从居住以及欣赏的角度,生活在这样的园林中其实是相当舒适的,每一株花草石树都经过精心挑选与搭配,给人一种异常舒适的感觉。

  除此之外,作为江南园林,这里有着大片的水域,而尤为难得的是,这里的湖泊池塘都是引自云湖的活水,这也使得时常可以见到有水鸟翱翔而过,张敬甚至觉得,如果自己居住在这里,那有必要准备一根钓鱼竿,闲时来垂钓一定是个不错的主意,毕竟,前世的他家里就摆着两根鱼竿,偶尔也会出去钓上一轮。

  中午是在望湖楼的一间小厅用的餐,期间又遇到了几名士绅,张敬在金旺的介绍下算是去打了个照面。

  果如沈翰恭所言,菜色大多以湖鲜为主,考虑到金旺与张敬都是临州人士,故而用的便是临州本地菜的清淡风格。

  “这个云湖醋鱼,别地儿的大店取的都是桂鱼,桂鱼确实刺少,但是在鲜嫩上却是稍欠一筹,这里用的还是老法,用的都是现捕的云湖草鱼,没有一点土腥,这里的厨子有秘法,可以去掉草鱼的刺,吃起来却是鲜嫩,你不妨多尝尝。”一边吃着,耳边传来袅袅的丝竹之声,金旺点着桌上白瓷大盘中的一尾淋着油亮糖醋的鲜鱼介绍道。

  张敬闻言便用筷子去夹,鱼肉果是触之及破,鲜嫩非常,尤其稀罕的是竟连一丝小刺也无,张敬当下便赞了几句。

  金旺闻言也是来了兴致,又给他介绍了几样菜色,随着金旺的解说,张敬逐渐了解,原来这处别苑的一角设有小型的渔码头,所以别苑里所需的湖鲜,都是直接去云湖现捕的。这不由得让张敬联想起了那个已经有些模糊了的名词“特供”。

  ………………………………

  用完午餐,张敬与金旺又坐了一会儿,便决定离开。两人一边聊着,一边出了望湖楼。

  两人刚刚行出正门,迎面走来一名相貌英俊的年轻人,穿着一件考究的灰色风衣,戴着爵士帽,叼着一支烟,打扮颇为的西化。

  “三公子。”金旺停下拱手为礼。

  “呦,金胖子啊。怎么?有事来见我大哥啊?”这年轻人颇有几分玩世不恭的气质,上下打量了一下金旺,笑道。

  “主要是带鸿渐过来拜访一下大兄。”

  “哦?”那年轻人闻言一怔,目光瞬间便到了张敬的身上,略一打量,伸手取下口中叼着的香烟,用食指和中指夹着,笑着冲他点了点:“你就是张敬?那个好运的小子?”

  “我知道你。哎?据说,你这次在公盘赚了有5个亿?”

  张敬微微一笑,却没有回答什么,默然不语。

  那年轻人眸子微眯,仰头打了个哈哈,在张敬手臂上一拍。之后,他又看向了金旺:“我说金胖子,什么时候,带我也去什么公盘看看,也让我赌赌手气。”

  “三公子说笑了……”

  “嘿,可记得啊,我可没开玩笑啊……”说着,那年轻人掉转身,头也不回向望湖楼内走去。

  叹了口气,金旺领着张敬继续向外行去。

  “刚才那是山翁的三子沈翰铭。山翁有三子,次子早年意外亡故。这三公子乃是继室所出,曾经在荷尔斯泰因留学。不过……。”

  金旺想了想,斟酌着道:“鸿渐你以后如果与三公子接触,要多留个心眼。三公子其人,风评上不及乃兄多矣……”

  “多谢兄长提醒,我有数的。”

  ***

  承和三十六年西历2016年1月21日09:06云山坊张宅

  “特殊事件:您在“贝壳音乐”以“雨落天门”为艺名,发布了原创乐曲《天空之城》…………

  您和您的歌曲目前…………较弱的扰动。

  共计增加30624点许愿点。”

  “特殊事件,江陵海云大厦出现了某些诡异的事件,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随着警方与军方的介入,事件背后的真相开始暴露。由于您的介入,事件最终得到解决,你击杀了从封印中复苏的妖魔‘魍魉’。

  您的行为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展开调查。

  目前该事件已经被制作为视频节目“老蔡说新闻”,并在多个网络平台上播出。

  您的行为,导致了一些人对于唯物主义与玄门的认知发生较大改变,世界底层意识发生了较弱的扰动,该扰动目前还在扩大。

  共计增加70916点许愿点。”

  与往常一样,完成了今天的早锻炼以后,张敬去浴室冲了个澡,然后裹着浴袍召唤出许愿书,坐在书桌旁,开始观察最近的点数变化。

  让他略有些惊讶的是,有关歌曲方面的许愿点似乎最近上升的幅度较大,他打开贝壳音乐确认了一下,然后便发现邮箱里有几条未读通知,点开一看,确实平台又给安排了一轮推荐,难怪效果不错。

  此外,平台方面还告知他,近来有一些影视剧配乐方面的版权授权请求,希望能够获得他乐曲的商业授权,关于这点,接口人可悠比会与他细谈。

  张敬没有急着去与可悠比谈商业授权方面的事情,而是继续研究许愿书下面的文字。

  果然不出所料的是,海云大厦的事件目前已经开始发酵,而那条被居民拍摄下来的视频,也如他预想那样开始传播出去。

  只不过,以他观察到的,官方已经开始舆论管控的现实来看,这样的传播恐怕维持不了多久吧……

  张敬一边想着,一边用手机打开了“有乐”视频平台,搜索“老蔡说新闻”,很快他便找到了这个号,号的运营方为江陵宙间飞翔文化有限公司,看了一下关注度,是个超过百万关注度的大号。

  只是当他点开这个号,并且向下寻找他的最新节目时,却发现其最新一期的节目还是1月15日播出的,这肯定不可能是有关海云大厦的相关节目。

  张敬干脆点入了最新一期,也就是1月15日的那期节目,观看下方的评论,果然,有许多人在那儿留言。

  “18日的被和谐了?”

  “最新的那期呢?我想看……”

  “真的被屏蔽了啊!!!”

  “我艹,来迟了一步,没看到啊啊啊……”

  “谁有那期的视频发我看一下啊,我的邮箱是……”

  “………………”

  张敬翻看了一下评论,便大概猜明白了情况,这显然是平台将其屏蔽了。张敬于是重新搜索了一下关键词“老蔡说新闻”,在搜出的节目中,跳过那个官方号,看下面的其他号,果然,他很快便找到了有在讨论18日的“老蔡说新闻”的其他节目。

  按照张敬的经验,此类新闻评论类节目,大多是互相抄袭观点和炒冷饭,所以,只要某一条新闻观点有着爆炸性,那其他类似的节目就会一拥而上的蹭热度,这种情况是很难禁绝的,也很难因为屏蔽了某一则视频而在短期内完全按下舆论。

  事实上,这也是网络时代舆论管控的难点之一。

  大约在二十分钟后,在拼凑了几则同类新闻中爆出的片段和所谓的“理性分析”后,张敬已经大概明白了最新一期“老蔡说新闻”里究竟说了什么。

  而在此之后,他又在无尽网上进行了搜索,发现那一期的视频节目确实已经被大部删除了,就连一些转载都被删除了,但还是可以看到在某些论坛中有着讨论,毕竟这也是不可避免的。

  甚至还有许多因为没看到当期节目懊恼不已,而晒出邮箱希望有人为他传上一份节目的,想来,这种私下的传播还会持续相当一阵子。

  张敬翻过许愿书,确认了一下目前最新的许愿点数,共计剩余176389点,应该说目前的点数剩余还是相对较为宽裕的。

  最后,张敬下意识的又看了一下此前那条通知他强制性考验即将降临的通知,一如既往的没有什么变化,于是,张敬收回了许愿书,目前他还没有做好经受考验的准备。

  为自己取了一瓶瓶装茶饮料,打开后喝了几口,然后坐回到书桌旁,接下来,张敬打开了千罗。

  不出所料的,可悠比已经给自己留了言,大概的说辞与站短内的通知相差不大,主要是某文艺片剧组看上了张敬的音乐《穿越时空的思念》,想将其作为电视剧中的重要配乐,希望能够获得张敬的商业授权。

  此外,还有另一个剧组,同样是看中了张敬的另一首曲子《腐草为萤》,希望能将其略作改编后,作为其网络电影的片尾曲,希望能够获得张敬的商业授权。

  张敬大概看了一下,便决定同意,原因无他,他主要的目的还是在于尽可能的扩大自己乐曲的知名度,至于收入之类的,目前并不在他的考量范围内。

第一百七十七章 天师遗书

  当然,因为对这行比较陌生,张敬还是询问了一下可悠比具体细节应该如何操作。

  可悠比很爽快的和他讲解了相关细节。

  因为此前可悠比向张敬“推销”千罗互娱集团公司旗下的星座演艺经济有限公司时,张敬并没有应允,所以张敬目前还处于没有自己的经济公司的状态。

  这使得,这次的授权合同,多了一些更繁琐的手段,张敬需要先和贝壳音乐补签一个授权协议,授权贝壳音乐有权代理张敬的音乐授权事宜。

  此前,张敬与贝壳音乐签的合约主要还是围绕在贝壳音乐平台上发布及获得相关收益时的一系列约定,并不涉及代理授权。

  而这一次,既然涉及到这块的业务,就需要将这部分合同补上,在授权成功后,贝壳音乐将会在其中抽成30%作为服务费,至于授权费用,大体会按照贝壳音乐给出的标准价格进行。

  例如,这次张敬涉及的两项授权,总体涉及的授权金加起来大约会在6000元左右,说实话,这样的金额对于目前的张敬而言,也确实谈不上是什么大钱。

  这样的合同算不上是经济合约,双方没有推广以及配合等一系列的相互义务,仅仅只是在有授权需求找到贝壳时,贝壳能够代理作者做出相关商业授权而已。

  而如果张敬自己独立对外进行授权,同样也可以不通过贝壳的代理进行。

  总体而言,贝壳方面对于这块的协议条款还是相对公道的,这也许是因为其最近发力扩张,正在与其竞品平台“抢人”有关。

  张敬对此并无异议,直接决定与可悠比签约,于是,很快,电子版的合同便被发了过来,张敬在手机上进行了电子签名后,授权便达成了。

  其后的事情,便交给贝壳方面进行操作。

  完成了可悠比这边的事情后,张敬放下手机,从书桌的抽屉中取出了一叠A4纸张,放到了书桌上。

  这些纸张每一张都是被高精度打印出来彩印,上面打印的便是一张张泛着棕黄色的古朴书页,有不少纸张上海密密麻麻的写着不少批注。

  这些便是张敬上一次从天师墓葬中取出的那个银盒中的书稿,当时为了保存书稿,张敬将其都分别拍摄了照片。而反回后,为了翻译方便,张敬又特意将其打印了出来,便是眼前这厚厚一叠A4纸。

  而出于信息安全角度考虑,在将其实体化后,张敬便将手机上的照片备份全部删除了,并用专门的软件将残留痕迹也进行了粉碎。

  虽然,就字型而言,本世界因为文化传承没有出现较大变故的缘故,不存在繁简体字的差异,这些书页上的文字,和张敬如今常用的文字,除了在某些字上存在个体差别外,对于大部分的字而言,差异都不大。

  不过,毕竟是一千多年前的古人所写,而古今在行文、用语上存在的较大区别,再加上作者写作的时候,没有考虑第三人阅读的因素,某些文字写的相对潦草,故而张敬在阅读时,还是相当费力的。

  而这样来路不明的东西,他也不好直接花钱请学者进行翻译,只能在网上购买了《辞海》、《说文解字》、《古文用典赏析》、《齐书通览》、《齐代民间宗教研究》等等工具书进行参考,然后逐字逐句的将其解读出来。

  花费了十余日的功夫,张敬对于这本书稿上写的东西,大体已经有了了解,今日便要将最后十页也翻译完成。

  大约半个小时后,张敬抬起了笔,看了下笔旁写着的注释,满意的点了点头,他终于将这数百页书稿完全翻译了出来。

  将书稿翻到第一页,重新将这一叠书稿整理好,台灯下,便见到上面写着:

  “圣贤之教,曰博文于学、约之以礼。又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此录之所以作也。自旦至暮,自少至老,置之座右,书以识之,文行相须,故新相寻,德进业广矣……”

  正如上面所言,这是一本日记,天师宋守玄的私人日记。在这厚厚一叠书页中,记叙的,是天师宋守玄一生所经历的大小事宜。除此之外,还能窥到许多那个年代,玄门乃至朝堂的诸多方面的见闻甚至秘辛。

  张敬伸手在书页上轻抚了一下,将其压平,然后取过一个拉杆夹条,将这叠纸张边缘对齐、夹好,看起来便如同一本书籍也似。

  这样的东西,即便不涉及宋守玄本身的部分,也让他对于玄门的了解更加的深入了,想来,如果落入那些专门做这方面研究的学者手中,大约是能解开不少所谓的历史疑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