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独自发展,我带回个美械师 第217章

作者:老战归来

除了如何快速拉起部队外,还谈到了如何提升部队的战斗力。

提升部队的战斗力主要也是两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充足的训练!

训练到位了,战斗力自然就提升了。

高强度的训练这就又牵扯到了后勤保障问题了。

也就是要提供充足的军粮,能够保证战士们吃饱穿暖,这才能充足的训练。

第二个就是武器装备问题了。

时代变了。

现在是热火器时代,自然是要考虑到武器装备问题。

武器装备没办法自产的话,那么就只能找运输大队长小鬼子要了。

苏正也都是有啥说啥有一说一,并没有藏着掖着。

毕竟在场的都是自己人。

对此老总是高度赞扬了苏正,越来越欣赏苏正了。

部队的问题聊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聊一聊发展根据地的问题了。

老总望向了苏正道:“苏正,你的根据地发展得是真不错,犹如世外桃源一般,你传授一下发展根据地的要领和经验吧!”

苏正沉默了片刻,才开口道:“其实吧......发展根据地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

“人多了,那就会有人口红利了......哦......人口红利的意思就是人口带来的发展有利的条件的意思!”

人口红利这个词在这个年代还没有出现过,苏正简单的解释了一下。

苏正继续说道:“当我们有了人口红利,这才能发展根据地。”

“无论是中央军还是晋绥军,对于难民的问题都十分头疼,很多部队为了避免麻烦和防区的安全,都不愿意接济收纳难民,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难民中的人口红利!”

“要知道,难民中大多数都是高知识分子、工人以及一些技术人员......简单的说,难民中都是有不少的人才!”

“我们独立营对于难民是来者不拒,所以就可以让根据地快速发展了!”

“别的不说,就说我们根据地的第一道防线的碉堡、战壕等等工事的构建,都是老百姓在极短时间内帮忙构建的,要是靠我们部队自己构建的话,那颗需要不少的时间!”

“所以一个根据地想要发展的话,那么就必须要有足够多的人!”

“如此一来才能发展和繁荣。”

顿了顿,苏正又继续说道:“当然了......接纳接济难民......肯定会有许多问题,这些就靠我们想办法去解决了!”

“难民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就是找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活下去就行了!”

“我们只要解决了难民的这些问题,那么难民的问题就不会有问题了!”

老总点了点头道:“对......说的对......新中村根据地如此的繁荣发展还是有一定的原因的,苏正说的很好,难民只要利用得当,那么就是很好的发展生产力。”

“来......跟大家继续分享一下!”

苏正紧接着和众首..长继续分享发展根据地以及提升部队战斗力的一些经验和方法。

这也算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毕竟都是自己人。

老总、丁伟和孔捷、以及八..路军高级军官交流团的众首..长也都是看到了独立营和新中村根据地发展成功的案例,自然都是虚心学习交流,而不会因为苏正只是个副团长就不愿意学习交流。

在这一整天的时间里,苏正都是在和八..路军高级军官交流团的众首..长交流心得和经验。

这也是得到了众首..长的一致肯定。

苏正这个人能处,好东西真的一起分享。

交流了一天之后,这让众首..长都是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听着苏正的经验和心得,这让众首..长收获颇丰,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也学到了很多方法技巧,并且也打算推广利用到自己的部队中,发展建设自己的部队和根据地。

总之......一众首..长觉得这一次来新中村根据地没白来。

当然,想要完全复刻独立营的成功,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毕竟很多时候一支部队的崛起跟运气和时局等等也都是有很大的关系,再加上苏正还有一个超级外挂——系统,其他部队想要复刻独立营的崛起之路,几乎不可能。

但是他们还是可以学到不少东西的。

吃完晚饭后,众首..长也是各自的回房间休息了。

老总则是把丁伟和孔捷叫到了自己的房间。

丁伟和孔捷还是比较有能687力的军事干部......这一点,老总还是清楚的。

虽然老总之前大骂孔捷的独立团是发面团,这也是爱之深痛之切啊。

老总望向了丁伟和孔捷两人道:“孔捷、丁伟,你们来新中村根据地交流也有两天的时间了,对于独立营、苏正和新中村根据地,你们有何看法想法?”

丁伟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口道:“老总,我实话实说,无论是独立营还是根据地的发展,我们八..路军内部都找不到任何一支部队和一个根据地发展,比独立营和新中村根据地更好的了!”

“我们可以看到独立营的发展扩编速度,以及根据地的繁荣程度,这都是创造了奇迹。”

“至于苏正这个人,那也绝对是一个十分难得的人才,能拉队伍能打仗,个人本事和能力都很强,还创造出了三三制战术、大炮上刺刀战术等等。”

“这就是我的看法,苏正的独立营和根据地发展真的是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之外。”

孔捷开口补充道:“是啊......老总,我们可以说是看着独立营和根据地发展起来了。”

“别的不说,就说独立营的赫赫军功战绩,还有那疯狂不可思议的扩编速度,这就让人很难企及。”

“昨天一天的时间就扩编了一千多人......而且我还听说今天又有六百多个参加独立营!”

“这六百多人还是经过了审查筛选出来的人员,其他不合格的人员有两把多人......想象一下,这扩编速度是多么恐怖!”

“我觉得,无论是独立营的发展和军功战绩,还是根据地的快速发展和繁荣,这都离不开一个人,那就苏正!”

“苏正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显然,丁伟和孔捷对于苏正都是高度评价!

PS:保底四更完成。打赏和自订加更.

第262章 挂着一个营的番号,过着旅长的日子!(加更,求订阅)

丁伟和孔捷都是高度赞扬了苏正的独立营和新中村根据地的发展情况。

事实上也是如此......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当他们抵达新中村根据地后,看到根据地的发展和独立营部队的英姿,那都是大为震撼,确实不一般。

这就是苏正和独立营创造出来的奇迹。

整个过程也就不过是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而已。

这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老总听着丁伟和孔捷的话,微微的点了点头道:“嗯......没错......你们说的都没错!”

“来到了新中村根据地后,根据地的发展和独立营部队的风貌,着实让我们大开眼界大为震撼!”

“苏正也很不错,在交流会上也没有藏着掖着,给我们分享了心得、经验和方法!”

孔捷点了点头道:“是啊......苏正这个人是相当不错的。”

“老总......我说句实话,我觉得以苏正的能力,当个副团长确实是有点屈才了!”

“以他的能力和军功战绩,我觉得即便是当个团长甚至是旅长都完全不为过。”

丁伟也是开口道:“对......现在独立营的兵力都快达到了一个旅的兵力了!”

“原本独立营的一线作战兵力大概是两千五百多人,昨天征收了超过一千人的新兵,今天又增加了六百多人,这加起来就有四千多人了!”

“按照这样的征兵速度发展下去了,苏正的独立营虽然还挂着一个营的番号,但是过着的就是旅长的日子了!”

“所以我觉得苏正当个旅长,那都是问题不大的。”

确实,凭借着苏正的能力和军功,当个旅长确实也可以。

毕竟战争年代军衔和军职晋升都比较快,一切靠军功战绩说话。

老总望向了丁伟和孔捷道:“对于苏正的能力,以及军功功绩,还有他对我们八..路军做出的贡献,确实可以当一个旅长!”

“不过我让他当个副团长,那也是有我的目的和安排,是想把他当作大将人才来培养,磨练一下他,让他多积累一些经验,同时也是对他的一种考验!”

正如丁伟所说,现在苏正的独立营虽然是一个营的番号,但是早已经是快成旅长了。

不过老总这么做也是有自己的目的的。

老总这一次来到根据地,亲眼看到了根据地的发展和独立营的风姿,更加觉得苏正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必须要好好地培养一番。

未来必然是大将级别的人才!

老总望向了丁伟和孔捷两人道:“好了......你们对独立营和新中村根据地的看法我是了解了!”

“对了,你们明天早上早点起来,我们换上老百姓的衣服,去微服私访的了解一下根据地老百姓的看法,看看独立营和苏正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是怎么样的々` !”

微服私访!

之前李云龙和赵刚也是微服私访过根据地的老百姓。

得到的结果都是大为满意,同时也是有些意外。

现在老总也是打算要微服私访。

丁伟和孔捷两人点了点头道:“是,老总。”

这一次老总决定微服私访,就是想看到独立营不一样的一面,更加深入了解新中村根据地的发展情况。

次日。

早晨。

老总、丁伟和孔捷三人吃完早餐后,随机变换上老百姓的衣服,然后深入到新中村根据地了解情况,看看独立营和老百姓的关系,同时也更加深入了解新中村根据地。

此时三人已经是换成了普通老百姓的衣服了,混入在村民中,根本不会被人发现。

新中村的苏正路。

苏正路,这是新中村根据地中最为繁华热闹的一条主干道路。

原本这一条路是并没有名字的,随着苏正率领着独立营进入了新中村,并且把新中村一个小山村打造成了一个十分热闹繁华的根据地,于是村长就把这一条路命名为了苏正路。

这也是对苏正的一种肯定。

此时苏正路上是有不少的商贩在叫卖在交易,人来人往的,十分热闹。

老总、丁伟和孔捷看着如此热闹的一幕,内心有些感慨。

因为他们很少看到如此热闹繁华的乡村街道了。

丁伟开口道:“老总,这一条路叫做苏正路,是以苏正的名字命名的道路,看来苏正在根据地还是十分有影响力的,同时也是受到了老百姓的拥戴。”

老总点了点头。

三人伪装成老百姓在苏正路先逛了一下,看到了一个大婶和一个小孩正在售卖一些野果蔬菜,于是上前聊天了。

因为新中村根据地发展到现在也不过是四个多月的时间,所以整个新中村的商业体系都是比较局限和脆弱的。

简单的说,卖的东西比较少,同时所卖的东西只能是现成的或者是短暂的作物、手工品等等。

不过苏正路还算是十分热闹的。

老总蹲了下去,看了看这些野果和蔬菜,于是和大娘聊天起来。

“大娘,你这些野果是在哪里摘的?”

“在村后的后山啊,大叔,我跟你说,这野果可好吃可甜了!”

“多少钱?”

“一圆三个!”

“那还挺便宜的。”

这些都是自摘或者是自种的,并不贵。

一圆并不是一块大洋,而是法币中的一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