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之王的退隐生活 第323章

作者:Lee太白

“等、等等你听我把话说完啊 怎么还是这么急性子!”

“我们……”

帘幕渐渐合上,明非真最后见到的,是她嘴角那明艳无俦的笑容。

“后会有期。”

她笑得极美。

可你却心底发寒。

你永远不清楚这个女人的脑子里转动着什么念头。她的情感与理智之间的比例实在是惊人的小。她可以将身边的任何一个人当做棋子,而不露丝毫动摇。

她本身,又是个聪明绝顶的人。这样的人,作为谋士,是最为可怕的。

所以她能够布下明暗棋局,让人身陷其中而不自知。她想让你知道的事,你会以为你本身就知道。她不想让你知道的事,你想破了头也不会知道。

连教她韬略的那人,也不禁常叹。

这世间……少有这般异才。

卷五 完

第六卷 六扇三分 第1章 三分六扇·伊人有望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此句原是用来形容刺秦壮士豪胆惊天,不畏生死,但近来坊间却是沸沸扬扬,以此事形容了一个算不上勇士的莽人。

这句话在京城风行,最近却是用来形容金银宗新任宗主大胆谋逆,以下犯上,已被判处死刑一事。

此人还暗练魔功,以残忍手法将自己忠心耿耿的手下吸成感受,夺取功力。又凭着盖世魔功斩杀数十朝廷卫士,下手之残虐,事态之残酷,一时间轰动京城。

要不是潜龙十七士及时赶到,又有天下闻名的大罗山弟子,十七蛟龙排行第一的,万里乘龙洪十八出手,怕是谁也无法降服此獠。这丧心病狂的金宗主势必要作恶京城,祸延万家。

只是这厮实在狡猾,在重伤之余竟然还是杀出了重围。

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一段,就是这金王孙的家奴阿虎,因为不满其暴虐脾性,奋起反抗,虽然也受了重伤,好歹从他的手里夺回了金银宗传世之宝金乌噬月,并且献给了当今圣上。

当今圣上以其大义灭亲,捍卫正道为由,将金乌噬月又复赏了给他,并命金银宗中人去除他家奴身份,务必要将他培养成为一代英豪。有了朝廷在他背后撑腰,武林正道中势必又要多出一名大侠豪杰,此事彰显皇上识人之明,京城武人无不津津乐道。

至于金王孙谋逆一事又是众说纷纭。因为澄空君事件也才发生不久,令民间更是揣测百端。有的说是因为皇上不愿女儿嫁入金银宗,金王孙这才不忿还手;有的说金王孙跟橙王根本是同盟,只是一个动手在先,一个动手在后,没能配合好;有的说是金王孙狼子野心,竟然勾结魔教;有的却说这是皇上一直以来的图谋,就是要金银宗好看。一时间物议沸腾,无人能知其真相。

朝廷之中,对此事的看法也是两极分化。

要知道,以白王七冠一直以来的地位和与朝廷的关系,有这种事发生不只是始料未及,简直是石破天惊。

白王七冠在江南武林名垂百年之久,白王七冠每一冠都是拥兵自重,自征赋税,等同裂土封王。一宗之主在其领地内甚至对治下的百姓有着生杀大权。虽则白王七冠的封地大小没有大到可以直接影响到朝政施行,但位置是与京城拱卫相望,在军事战略意义上是非同小可。

过去百年,多少次战乱谋反大事,没有白王七冠出手,朝廷可能已经不是今日的朝廷了。

因此白王七冠在武林中、百姓之中,声望莫大,几乎要盖过朝廷。白王七冠的实力从来毋庸置疑,他们的公断、他们的统治力,在江南有着绝对的地位。不提手下的名侠武士,那七位宗主对于百姓们来说,几乎都是活在传说里的人物。能见到一个就已经是缴天之幸。

这些活在云端上的大人物,一直以来几乎成了朝廷的心病。他们不需要做什么,只需要那一方响亮的金字招牌,就是对朝廷威望的冲击。但如今,这七面金字招牌,却有一面被褪去那光鲜的外衣,从云端拉下,直直地堕入尘泥之中。对于白王七冠的声望不咎于一次重创。

金王孙的倒台,对于白王七冠和朝廷的关系,对于整个江南武林的版图,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这不,金王孙被褫夺宗主之位还有通缉的消息一广告天下。江南武林顿时为之震动。

同一天的下午,一直以来逢年过节都不理会朝廷超然物外的白王七冠,七冠之中竟然有五个门派都传来信函,纷纷表示对金王孙的不耻,对皇上的尊敬慰问,甚至把养子不教的金银宗老宗主都骂了个透。

可是不约而同的,都在之后笔锋一转,说道此事乃是金银宗内部事务,不该由朝廷插手。废立宗主的事情兹事体大,皇上切勿轻举妄动,待金银宗自行解决最好。

皇上登时勃然大怒,在朝堂上冷笑不已:“你们看看,你们都看看。这才多久,朕早朝之前发布的消息,他们现在就能把信齐刷刷的放在朕的书桌上。朕要是真要用到他们,他们没个十天半个月都回不了一句话!废立宗主兹事体大,不该由朕管?这是把江湖放在庙堂之上啊。朕这个皇帝,在他们眼中,还不如江南一个武林门派的掌门。这些人,年年管朕要钱练兵,练的是谁家的兵?关键时候,这些兵究竟是保朕,还是保他们?”

一时间谁都不敢接茬,关键是这几封信来的太整齐了,简直像是有人安排的似的。也不怪皇上生气,因为唯二没有写信过来的门派,一个是本身没脸的金银宗,另一个就是皇上老丈人在的乌衣帮。乌衣帮是不折不扣的亲皇派,对此事完全采取附和态度。

白王七冠有这种反应,其实并不奇怪。

因为他们之所以能一直保持自身的超然地位,就是在于皇权不能直接干涉他们的领地。哪怕只有一砖一瓦,如果皇上无法干涉,那这也会变成最宝贵的江湖领地。皆因你要藏污还是纳垢都没有人能管你。他们不在乎金银宗宗主倒台,他们只在乎皇上能不能直接对付他们。

朝廷之中为了这件事大吵了数日,至今没能有个结论。

以兵部尚书为首的革新派主张要借机打压白王七冠,势不能在世上有能与皇权相抗的势力。

但以吏部尚书为首的主和派却觉得朝廷没有能力一下子取代白王七冠这么庞大的力量,三司衙门也无法一下子接管江湖。因此两房吵得吐沫横飞。

至于还有中立的老丞相李斯在中间和稀泥打太极,一点正事都没有。原本情绪激昂的皇上到后来耳朵都要长茧子了,不得不跑到老丞相身边要碗茶喝。

今日,元圣帝又高坐龙椅,于文华殿召集六部主管与李斯丞相相会。

一直以来吵来吵去的话题终究是没个头,于是今日皇上打算说些别的。

“今天的事,并非关于金王孙了。乃是朕想在朝廷提拔提拔人才,扶掖后进,各位以为如何?”

第2章 三分六扇·诸公朝堂

“今日议题,不涉群臣,朕只找了七位来。盖因七位乃是朕朝之栋梁,不可一日或缺的骨干。”

殿心排开两边各三人,中间一人,无不面露笑容,这七人一生在朝廷尽忠,殚精竭虑报效家国,今日得陛下如此褒奖,心底自然是开心的。只是皇上要么不夸,一夸就全夸,这七个人中倒有五个人不满,五个老大人左右看看,便不服地哼地一声侧过了头,退了半步,以示君子不与敌同列的决心。只是五个人一起退半步,导致又再度同列这点倒是成了盲点,没一人发现。

如今乃是早朝的时间,可是皇上不见群臣只召他们觐见。而这七人却是坦坦荡荡,一点也没有受宠若惊的意思,足见乃是见惯风浪的人物。

这七个人在朝中,每一个都是跺一跺脚就要颤三颤的人物。

从左边数来,分别是领导朝中革新派的二人,兵部尚书烈惊禅、工部尚书鲁波安,这两人以兵部尚书为首,向来是朝中的主战派。这二位对外主张以战平北疆西域,扩大国家版图同时一劳永逸,以绝边疆再起战患。对内则主张三司衙门需要加大扩招力度,将白王七冠一个接一个连根拔起,将占去的领地收回,以朝廷武力直接统治江湖。对国家方针,则劝皇上开新立异,加重工科学习,希望除了文武试,追加一门工试,这一条颇有创见,深受皇上欢喜。

只是这两位有点太喜欢打仗了。且不说白王七冠根基深厚,要扳倒任何一个都不容易。就说西域与北疆,西域七国向来同气连枝,如若一体。北疆的两大国更是豪杰无数,论实力都不输于本国。这战端一起恐怕要打了没完没了。

皇上还真仔细算过,要是按照他们两人说的做,要打的仗加起来可能要超过太祖皇帝过身后一百年加起来的总和。这不是胡闹么?

从右数来的二人,吏部尚书张淳风、礼部尚书孔端、户部尚书钱无缺。这三位乃是朝中主和与保守派的代表,轻易绝对不肯启动战端。这三人老成持重,尤其以吏部尚书张淳风为主,他们的主张是皇上应当以仁厚孝义治国,大力弘扬文治,统领江湖的事情有白王七冠和三司衙门足矣,不需要再花力气。

他们三人的老成持重皇上本来也是同意的,本来皇上也不愿意看到多起战事。可惜的是当年皇上趁着魔教内乱,要发兵攻打一举扫平,这三人竟然也还是不同意。皇上便觉得这三人是保守过分,书生脾气。

本朝开朝以来扬武抑文,大力发扬武人在朝野的重要性,所以即使主和派人数较多,可是文人居多,因此势力上来说只能是打平而已。这两大党派在朝中各分一半,几乎每日上朝都有嘴仗要打,已经是司空见惯。

至于那站在中间大殿之上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如此佼佼不群者,自然是老丞相李斯大人了。今天老大人起的有点早,于是现在还有些打瞌睡。听皇上说了两句,这就有些昏昏欲睡,想跟周公下两盘棋了。

而老丞相身旁一个中年男子,则是刑部尚书冷名冷大人,他主管刑部司法,自来不参与党争,也不喜欢拉帮结伙,向来独来独往。也因此特获皇上敬重。

皇上笑道:“今日朕有一事,要拜托七位卿家。”

这话话音才落,烈尚书咚地往前一步,这位尚书大人是军旅出身,生平历经无数战役,生的虎背熊腰,络腮胡子生的一大把,又浓又黑。烈尚书一瞪牛眼:“皇上!有啥事吩咐,俺答应下了,这就去办!”说罢撩撩袍子,一副斗牛出征的模样,似乎这就要走了。

张尚书三絡文士须,一身极清朗的造型,执礼甚恭地朗声道:“请圣上示下,臣愿出谋划策。”

接着再对烈尚书冷笑一句:“连什么事都不知道就要去办,如此粗疏,能成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