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第一厂公 第404章

作者:截教0九千岁

本来,他还担心,工坊里面的铁匠,制作不出水管来,如今看来,自己还是小瞧了这大明铁匠的智慧。

铁炉子旁边,放着三根铁管,每根铁管的长度都超过了两米,整体的比例很是均匀。

“这铁管,你们是如何做出来的?”他随手拿起一根铁管来,放在眼前仔细端详,忍不住好奇的问道。

“回主人,这些铁管,都是用铁皮卷成的,只是在缝隙的地方,做了一些特殊处理。”那铁匠头目应道。

东厂的这些工坊,都使用到了水力,特别是火炮坊这边,有着专门轧制铁板的简易车床。

铁水进入车床,在水力的带动下,简易车床进过两次作业,最后将这些铁水轧制成不同规格的铁板或者铁皮。

单单是这水力带动的车床的运用,就让东厂各个作坊的火枪火炮的制造工艺提升了好大一步。

同时期的大明朝,乃至后来的满清,都没有降水力运用到了锻造上,相反,欧洲各国,在蒸汽机出现前,已经大规模使用水力锻造了。

“这种铁炉子,如果全力生产的话,每天可以制造几个?”唐峰沉吟着问道。

“当下,每天可以制造五个这样的铁炉子,若是工艺熟练了,产量可以翻一番。”那铁匠头目回答道。

每天制造五个铁炉子吗,似乎产量有点少了。

“如何能把产量提升上来呢?”片刻的沉吟后,唐峰接着问道。

“增加水车和车床的数量,提升铁板铁皮的产量。”工匠头目的回答很简单。

“那好,那边再多造几辆水车和车床,我的要求只有一个,这种铁炉子的产量,要达到每天二十个。”唐峰开口说道。

造水车和车床,这都是需要银子的,因为都是特制的水车和车床,光是一个系列,就需要五万两银子。

这一来二去,十万两银子便砸了进去。

不过,对于如今的唐峰来说,十万两银子,毛毛雨。

这整个一天里,唐峰几乎都是在火炮坊里渡过的,他亲眼看着工匠们通过车床,压榨出细长的铁皮来,然后再通过锤子等简易工具,将这些铁皮卷成铁管,再将那缝隙处理完好。

另一头,数十个工匠正在打造着暖气片。

说是暖气片,其实吧,就是将几个长三十公分宽窄各十公分的水箱用水管上下连接在一起。

所有水箱都是密闭的,只在一侧的地方,上下各留一个水控,上方是入水孔,下侧是出水孔。

当水箱通过水管跟铁炉子连接在一起后,铁炉子中的水烧热,开始循环,这水箱里的水也就开始循环起来。

到下午的时候,第一组暖气片弄了出来。

唐峰急不可耐的让工匠们将铁炉子和暖气片连接在一起,接下来,就要看看,这土暖气能不能够循环取暖。

很快,工匠们便将这土暖气组装了起来,铁管连接的地方,彼此嵌合,再在外面套上一个特制的铁套,如此,水通过水管的时候,就不会渗透出来。

等到这土暖气组装好,已经有工匠取来了柴火,待到往铁炉子的上方水箱和内部水箱里面注入水后,在铁炉子里面燃气火来。

就在唐峰有点焦急的等待中,铁炉子上方那个装水的水箱里面,终于出现了声音。

铁炉子里的水在加温后,开始在这个土暖气的系统里面循环起来,很快,暖气片有了温度。

成了。

唐峰手掌摸着那渐渐升温的暖气片,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来。

第428章 安装土暖气

唐峰在火炮坊忙活了一整天,等回到沈玲儿的宅子时,天色已经暗了。

吃过晚饭后,沈玲儿有些困乏,他便陪着沈玲儿早早的上了软塌,两个人猫在床上,说些体己话。

随着小年渐近,天气越发的冷。

哪怕是有炭盆,这屋子里面,还是有点冷,加上沈玲儿身子有些虚,冻得将整个身子缩在了唐峰的怀里。

唐峰试着吹了一口气,这都在屋子里面呢,都快能看到白气了。

难怪书上常常说,古代时候,北方的人,最恐惧的,就是冬天了。

这没有暖气,只靠着炭盆,这寒冬腊月,简直遭老罪了。

不过还好,土暖气已经弄出来,等到明日,就先把那一套安装到沈玲儿的宅子来。

有了那土暖气,这屋子里面,也就不会再这般冷了,起码,室内温度能够保证在十七八度左右。

也许后世里的集中供暖,冬日的室内温度会有二十多度,但是,在大明朝时期,北方冬日室内温度能到十七八度,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到次日,吃过早饭后,东厂那边过来十几个工匠,两辆马车,或者拉着土暖气的配件,或者拉着工具。

沈玲儿看着那些被搬进来的东西,那双大眼睛眨巴眨巴,满是好奇。

“爷,这是做什么呢?”

唐峰回头过来,神秘的一笑。

“等会,这边会有些吵,你先去西边的院落里歇息吧。”

沈玲儿虽然是满心好奇,但却也没有再多问什么,点了点头,在几个丫鬟的簇拥下,离开了这东边的院落。

等沈玲儿离开后,工匠们便开始在这正屋里忙碌了起来。

因为这土暖气要烧煤炭,煤尘和烟比较重,自然是要放在后面的偏房里面。

好在这正屋的房间足够多,而且彼此间的距离也不大。

“都手脚麻利点。”

唐峰换了一件衣衫,亲自指挥这些工匠作业。

叮叮咚咚的声音,在这东边院落里响个不停。

因为没有电钻,在墙壁上凿洞,只能人工开凿。

一个类似于洛阳铲的半圆形铲子,在敲打转动中,缓缓伸入到墙壁内,一个深洞,便渐渐成型。

唐峰也不得不承认,撇开现代化思维,古代的人,还是非常聪明的。

这十几个工匠,有的在墙壁上凿洞,有的丈量尺寸,有的用随身携带的工具切割水管,整个屋子内外,都一片的忙碌。

里侧的偏房中,几个工匠把那铁炉子安置好,再将两侧的水管接好,将那外带的水箱挂在了墙壁上方去。

等这铁炉子安装后,工匠们便开始铺设管道。

这一通忙碌,等到暖气片安装好,水管连接好后,已经是过了晌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