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时代:从大秦太子到万国大帝 第199章

作者:青瓜堂霸天哥

“虽然丢了拿下燕云十六州的机会,但是却为我大秦收获了难以想象的声名!比打下燕云十六州的意义更大!”张仪满面红光,语气激动。

这并不是他刻意说好话,事实如此。

中原各国以往都将秦国视为蛮夷,直到扶苏获得九鼎之一,又击败匈奴、为中原开疆拓土后,这种看法才有所改观。

但是依然有不少人还秉持这种看法。

扶苏这次举动为什么堪称壮举?

不仅仅是因为他借道休战的仁义,更是因为他将秦国立场跟中原各国绑在了一起!扶苏明确表明了一个态度:我大秦也是中原国家,异族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为了民族大义,国家小利弃之何妨?

这才是让人拍案叫绝的地方!

当然,扶苏敢如此行事的魄力和胸襟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一般人谁敢这么冒险?“殿下一直很重视我大秦的名声。”

“不论是树立军纪一事,还是这次借道休战,都是很好的例子。”

“王上,臣以为应当大力宣传太子殿下的种种仁义之举,扩大影响力,如此有利于我大秦日后对外的征战与外交。

卫鞅开口说道,向嬴政提出建议。

他的看法是完全没错的,也正是扶苏想要达成的目的。

国家形象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外儒内法、外圣内王!

声名所至,不战而屈人之兵!

此为上攻伐谋!

国家和军队的名声好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很方便。

就比如展开战争,不战而屈人之兵有些夸张了,但至少可以降低占领地百姓的抵抗心理,能够更有利于统治。

因为都知道秦军是仁义之军,不会侵扰平民百姓,百姓为什么要害怕?

这就是名声的好处!“善!”

嬴政很满意卫鞅的提议,然后将目光看向李斯,对他说道:“这件事便交给左相来负责实施吧,务必要将太子的仁义声名在各国推广出去!”

“臣,遵命!”

李斯闻言深深躬身应下。

嬴政想要主动推广扶苏的事迹,以此来宣扬扶苏的仁义之名,打造秦国的形象。

但实际上根本不需要他去宣扬。

扶苏的事迹便已经在各国传播开了。

唐国,长安。

唐国这边的消息是侯君集先传回来的。

李世民初闻很是吃了一惊,愣神许久后才反应过来,然后对扶苏做出了一个极高评价:“扶苏此子。……。必成秦国雄主!”

“秦国当因他一人而兴!”

李世民眼神中充满了感慨之色,发自内心地赞叹道。

他已经不是第一次见识扶苏的魄力了。

然而扶苏每一次都能让他大吃一惊!

“经此一事,秦太子仁名将遍传天下!于秦国而言有着莫大好处。”长孙无忌深深叹道。

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也都点头附和。

以他们的才智,何尝看不出扶苏此举会给秦国带来多么巨大的、无形的好处?

但对于扶苏的举动他们除却佩服之外,并没有任何的嫉妒之意。

因为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事情。

扪心自问,假若换他们去选择,他们很难忍住燕云十六州在前的诱惑。

可扶苏却做到了!

不管他是不是出于利益才这么做,能做到这一步就是值得钦佩!

望着众臣交口称赞扶苏,李世民心情一阵空落落的,忍不住摩挲了一下手掌。

不知道为什么,他总有一种把某个不肖子喊过来打一顿的冲动,不过又没有什么好理由……。

对了,他今日没来向寡人请安!

李世民眼睛一亮,心中找好了回头教训李承乾的理由。

而此时某位唐国太子莫名打了个寒颤。

在御书房内的群臣讨论之际,武媚娘也竖起耳朵听着他们的谈话。

御书房的工作枯燥而重要。

武媚娘每日在这里侍奉,最大的乐趣便是听李世民和群臣讨论国内或者国外大事。

这次又听到他们在讨论一个熟悉的人,武媚娘不禁认真侧耳倾听。

比如扶苏斩武将而树立军纪。

又比如为了民族大义而借道休战,还带着大军为宋军照亮道路。…。等等等等。

这些仿佛是话本故事里的人物才能做到的事情,如今都被扶苏一个人做了出来。“长公主殿下的夫君真是了不起呀。”

武媚娘暗暗咂舌,一双晶莹美眸中满是羡慕之色。

不知道她能不能找到这样的夫君。

明国,大京。

王宫御书房里面,明国君王朱元璋也在和群臣一起讨论着扶苏做出的举动。“秦王真是培育了一位好儿子啊。”

“秦国有这位秦太子在,可保秦国未来百年不衰。”

朱元璋眼中满是赞许之色。

扶苏在他看来就是太子该有的样子。

爱护子民、能打仗、不骄奢、够聪明、还有足够的胸襟和气魄。

简直就是一位完美的太子储君!

朱元璋说完,刘伯温也跟着开口,钦佩地说道:“秦太子为了民族大义而放弃私利,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秦国当兴!”

“有这位太子储君在,秦国崛起是早晚的事情,我明国和秦国交好是正确的。”朱元璋笑了笑,不可置否。

然后他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朱标,认真地说道:“标儿,你要多多向这位秦太子学习,那才是一位合格君王该有的样子。”

“你和他比起来还是有些不如,要多学习一下他的手腕和魄力,你的性子有些温和过头了。”“不然等到咱百年过后,你如何从咱这手中接过这大明?”朱元璋的语气里充满了勉励之意。

他是一个严苛的父亲和君主,但对朱标的严苛中总是带着一份慈爱。

因为朱标是他最看重与最喜爱的儿子。

整个大明的未来,都在朱标的身上!

朱标闻言朝朱元璋拱手低头,沉声说道:“儿臣定当努力,不负父王之望!”“嗯。”

朱元璋这才满意点头。

(看见评论区有人说主角圣母的言论,大概没想到名声带来的长远利益,一份好名声对现在的秦国而言很重要,能够让秦国被其他国家认可,以后少很多敌人、少死很多人。现在趁机打雁门关是容易打下来了,但借道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带来的影响力远没有休战不攻大,名声什么的就别想了。)

(古代战争是国家间的博弈,并不只看你打下多少城池,还有各方面的决定因素,只看见眼前的利益,国家是无法长远的。)。

第188章 赵构的帝王心术!惩罚岳飞、敲打秦桧!(求月票!)

宋国,汴京。

扶苏休战借道让行的大义之举,第一时间在燕云十六州传开,进而传回汴京,以致于整个宋国。

所有得知这件事的宋国百姓都震惊了。

宋国和秦国现在是敌对的两个国家,你杀我我打你,仗打得异常激烈。

金国和契丹举兵入侵,秦国不落井下石已经算是仁义了,可他们不但借道给宋军去平乱,甚至还主动休战不攻!

这等于是放弃唾手可得的燕云十六州!

而除了这些以外,扶苏约束麾下士兵,甚至因为一名宋人女子而斩数名将士正军纪的行为,也引起了极大反响。

整个宋国上下都在议论秦国和扶苏。“秦太子乃真君子也!”

“虽为敌国,但秦军此次襄助我大宋之举,实在~是令人钦佩!”

“那位秦太子说的没错,兄弟阋墙、外御其侮,我们中原国家的战争再怎么也轮不到那-些异族插手!”“听闻秦军克城后都对城内百姓秋毫无犯,能树立如此军纪,秦太子当真了得!”“切!假仁假义的伪君子罢了!”

“你个蠢物就闭嘴吧!你说人家假仁假义,但人家做到了,那便是真仁义!”

“没错,休战借道对秦国有什么好处?秦太子完全可以直接发兵拿下雁门关!要知道当时雁门关可是只剩几千守军!”

“秦国出了这位秦太子,当真是秦国的幸事啊。”

百姓们对这件事议论不休。

但举国上下都是称赞扶苏举动的,只有个别不屑,但也很快被其他声音所淹没。

便是连之前对扶苏屠杀匈奴老幼一事骂的最凶的儒生士子,此时也都转变了态度,纷纷对扶苏开口盛赞。

别的不说,扶苏这回做的事情没得黑。

完全符合儒家的礼义思想,而且还占据了民族大义的名分。

一时间扶苏的名望涨到了最高点。

宋王宫,内阁。

宋国朝廷对这次金辽两国入侵其实是感到很头疼的。

金国和契丹虽然远不及大宋。

但是他们挑的进攻的时机实在太好了。

宋国被秦唐两国拖住,分身乏术,虽然有一百五十万大军,但七十万都被拖在燕云十六州。

其余的军队也都在全国各地以及边境驻防,想要调动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但没想到还没等他们调动大军过去,便传回了岳飞已经领兵去将金辽两国大军全部击退的消息。

随后又传回了扶苏借道休战一事。

接二连三的消息,让整个宋国朝廷都震荡不休,同时也大感意外。

“秦太子此举,真是让人出乎意料。”

欧阳修苦笑一声后,将目光投向了范仲淹:“范大人,这次是您猜错了,秦太子仁义坦荡、胸襟广阔,并没有做出那等和异族联合之举。”范仲淹沉默不语。

之前他猜测金国和契丹是和秦国联合,才有如此底气敢入侵宋国。

但事实却和他想象的完全不同。

金国和契丹是去找扶苏了,但是却被直接拒绝,然后扶苏还特意派人提醒宋军。

只是宋军那边根本没有在意,才对金国和契丹毫无防备,以致于遭到入侵。

但扶苏该做的都做了,而且仁至义尽。

这次若非扶苏主动借道给岳飞、还与宋军直接休战的话,燕云十六州现在恐怕已经是归秦国所有。

所以哪怕身为敌人。

他们也要赞扶苏一声真君子!

只有赵构的脸色很不好看,听着群臣的议论声不发一言。

对于扶苏的作为他是最感到不爽的。

尽管这次受益的是宋国。

但一想到这是扶苏主动为之,他就有种被施舍、被轻视的人下之感。

他根本不想接受秦国的这种恩惠!“不过是为了好名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