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导演,人家也想红 第339章

作者:都市小明星

“又不是特别大的诗人。”

“没错,张问陶我是没听过,他说的话能靠谱吗?”台下几个学生辩驳道。。

第680章 高鹗是谁的妹夫??

沈知微笑道,“你们觉得张问陶是道听途说来的?好,那么我再给你们看一样资料。”

说着,换了张纸,递给院长和教授。

接着示意章媛媛继续发微博。

这些微博内容都是沈知提前告诉她的。

“这是一首张问陶悼念妹妹的诗,这里也有一个小注,妹适汉军高氏,意思是说,他妹妹生前嫁给了一个姓高的汉军,,所以我大胆的推断一下,这个高鹗其实很有可能就是张问陶的妹夫。”

“啊?”

“我靠!”

“不是吧?”

众人都愕然不已。

妹夫?

你妹啊!

还可以这样吗??

沈知侃侃而谈道,“如果真是如此,那么诗人张问陶对于自己妹夫的成就,又怎么会不知道?何谈道听途说?所以他说的话是相当可信的。”

不过他话也没说满。

“当然,因为资料有限,张问陶和高鹗到底是不是亲戚关系,还不足以盖棺定论,出于学术严谨的观念,我的这些只算推断,只是给大家一个新角度。”

他那个世界,有人从张问陶的家谱推翻过这个论证。

也有人从这首《赠高兰墅同年》诗中猜测张问陶写它的时候和高鹗还不认识。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存在很大争议。

但《红楼梦》本来就是神秘的。

这部巨作的谜团太多了。

即使在沈知那地球上,也有很多未解之谜没有揭开。

争议是正常的,没有争议才奇怪呢!

很多历史都无从查证了。

除非是有新的历史资料和文献被发现。

否则很多谜团都将永远成迷,会一直不断争论下去。

沈知之所以提出来这个。

只是为了告诉大家。

他的话是有资料和文献依据的。

也是符合逻辑推断的。

而不是瞎说八道没有任何证据的胡乱猜测。

这边。

刚刚好多对沈知的观点不屑一顾以为他胡说的复大老师和学生,也都安静了。

诚然,他们还是无法认同沈知胆大包天的推理。

但是在沈知一番论证后他们竟然发现。

他们居然反驳不了。

因为跟沈知一样,在高鹗这个问题上,他们也拿不出任何证据和文献资料证明。

“还是不对”!”

“这观点站不住脚!”

“对,不可能是高鹗写的!”

“虽然没有证据,可,可这还要什么证据啊?”

台下好多人议论哄哄。

不过到了这时候,大家都也觉得这次的演讲他们是来值了。

因为无论沈知的观点如何,这次的演讲简直太不一样了。

与其用听着演讲者干巴巴的讲故事,讲道理。

还不如听这些不一样的故事。

怎么想也知道,这次沈知的演讲肯定能轰动教育界和文学界!

院长再次说道,“对不起沈知,您的这个观点我还是接受不了,后四十回是高鹗所著的证据依旧不足以说明问题,资料太少,凭空想象太多,而且高鹗就是个负责整理书卷的人,也不具备书写《红楼梦》的素养,不可能续写得那么好。”

沈知摇摇手指,“这你可就错了。”

“为什么?”院长反问。

其他复大的师生们也看向沈知。

沈知又信誓旦旦地放了话,“高鹗是具备续写《红楼梦》的素养和条件的,而且在那个时代,我认为也只有高鹗具备,大家别这样看着我,你们对高鹗的了解可能不够,多半只是知道他是一个整理者,却不知道他的其他背景,如果大家不相信,好,这些都事我从资料的角度上论证,下面我就从情怀的角度上说一说,嗯,这段其实不是重点,讲不讲都可以,你们想听吗?”

“想!”

“当然要听!”

“必须的啊!”

教授和院长也点头叨。

不认同是不认同,但大家还是想听。

沈知说道,“那我就简单说说,高鹗一直挂着保存者传播者和整理者的头衔,其实好多人都不清楚,其实高鹗的素养才是他最光彩夺目的。”

他看见旁边的教授微微点头,便接着道,“教授看来是了解的。”

文学系教授肯定的道,“沈知说的对,凡在有目,谅皆欣赏一一这是那个时代的人对高鹗的评价。”

沈知笑道,“是这样的,高鹗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用困厄失意、才华过人八个字足可概括高鹗的一生,落魄不遇,使他与曹雪芹有类似的人生体验,早年的科场淹滞、晚年的平淡仕途使他始终处于悲苦困厄的心绪体验中,这使他能够在情感上理解和贴近曹雪芹,完成那个动人心魄的悲剧结局,此外,我们只要翻一翻资料还能知道,高鹗为人忠厚,常常勖勉、规劝弟子们克尽忠孝,走举业之路。他的八股文写得很好,思力精到,笔力雄健。在诗文中,他还常将人生如梦的感伤情怀抹上一层佛老色彩。所有这些,我们在《红楼梦》后四十回中都可以依稀感觉到,所以从情怀的角度讲,高鹗是在那个时代最适合续写《红楼梦》的人,他也是有能力做到的。”

(了好好)顿了一下,沈知接着道,“我先前说过高鹗续写的红楼有点跟前面格格不入,但那只是个人风格的不同罢了,我没有否定高鹗,相反我还很尊敬他,他为红楼续写了结尾,方便了《红楼梦》的广泛传播,高鹗是做出了极大贡献的。”

怎么越说越真了啊!

台下一个历史系的复大高材生突然举手说话了,“您说的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红楼梦》八十回后是人续写的前提之下的,我觉得现在不是争辩到底是高鹗续写还是某个无名氏续写的问题,而是……您凭什么说《红楼梦》只有八十回是曹雪芹先生的原稿?凭什么说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是被人续写的,而不是曹雪芹先生的原作?就凭清代诗人一首诗和带有八十回字眼的小注吗?”

第681章 难道所有人都错了?

沈知失笑道,“你还挺激动。”

那历史系的学生哭笑不得,“能不激动么,您说的太颠覆认知了,合着我们这么多年的历史课都学错了?合着整个共和国的教育界都犯了一个低级错误?连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的作者都没搞清楚?”

这也是大家不相信沈知的最主要的原因。

这么多专家,这么多学者,难道所有人都错了?

不可能啊!

虽说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

可你丫这也太少数人了啊!

存着这个观点的就你一个人啊。

一个是教育界和学术界,权威中的权威。

一个是导演界的著名导演。

你说谁更值得相信?

答案已经一目了然了,问都不用问。“我们是没证据反驳您……”

“对,但您也反驳不了我们的观点啊。”

就好比说《西游记》吧,你要偏说这书其实不是吴承233恩写的。

而是吴承恩的双胞胎哥哥写的。

他的双胞胎哥哥也取名叫吴承恩从小就冒名顶替了吴承恩。

但只有吴承恩家里人才知道吴承恩不是吴承恩,而是他哥哥。

而别人根本不知道这个吴承恩不是那个吴承恩。

但以为吴承恩就是吴承恩。

真要这么说是不是也行?

要是有人发表这个观点。

没证据别人也反驳不了。

那《西游记》的作者是不是也得改啊?

那样文学界还不乱套了吗!

可沈知却道,“谁说我没有证据反驳了?”

中文系大三的周学长道,“可您刚才的资料都……”

沈知笑着道,“刚刚只是个开场,帮助大家进入一下氛围,我既然敢这么放下话,自然有我其他的证据和资料佐证,那么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件事,《红楼梦》最早的那些古本,除了高鹗整理的版本,不(adch)管是这个本也好,那个本也好,那些流传下来最早的古本中,有记载超过八十回以后的故事吗?”

众人一呆。“有吗?”“不知道啊。”

“呃,等我搜索一下!”

学生们都开始拿出手机查证了。

文学教授也是蹙眉,闭目凝思,回忆起来。

一个文科系的复大学生突然大喊道,“有啊!这里有一个古本是一百二十回的!”

沈知笑了,“这位同学,那你再查一查,这个古本是哪个年代印刷发行的,我可以告诉你,你看的这古本的原本只有三十五个回目,后面是被人在179l年以后补充印刷发行的,是改过的,按照高鹗的版本原封不动加上去的。”

他也做了很多功课。

那文科系学生一查,一下不说话了,还真是!

文学系教授以及台下的一众老师顿时也有数儿了。

奇怪啊,还真没有!

沈知摊手道,“所以大家看过最全的一个古本,就是高鹗编撰的,是在1791年印刷发行的,那么我就有一个疑问了,为什么以前所有古本都没有出现过八十回以后的故事?一本也就算了,为什么八本十本里都是这样?”

文学系教授开口道,“因为古本遗失摧毁的太厉害了?”这个世界的《红楼梦》古本的保存确实惨不忍睹。

但沈知说道,“可也太巧了吧?难道大家都没有这个疑惑吗?有的古本只剩下十几回,有的多一点,保存下来了四五十回,可是这些比高鹗版本还要老很多的那些古本都没记载过八、高鹗以外的人将其抄录出来?这么大的篇幅,就算不能抄得其全,抄录一部分也行啊。但为何在程伟元、高鹗之前,就没有人抄出哪怕一回的文字附在前八十回后面呢?”这一问,把很多人都一下子问住了就连几个钻研过《红楼梦》的复大老师都一时噎住。

文学系教授也抿了抿嘴。

台下有人说道,“可能就是巧合,这不算证据啊。”

没有见过的八十回目的古本,不过也不能说咱们完全没有见过,因为高鹗的版本里已经将这个八十回古本发行出来了,当然,里面是经过他修改和填补过的,但大体没有改变。”台下又有人问道,“那为什么不是高鹗拿到了一个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古本,整理发表的?”沈知没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道,“大家谁听过脂砚斋这个人?”

好多学生摇了摇头。

家学者和红学爱好者并不把这个算做古本里,因为觉得它不太权威,可能是随便涂鸦瞎写的。”学生们上网一查,果然有这个古本。

“说的对。”沈知笑着道,“脂砚斋这个古本很不被人重视,一来是太残缺,二来是看不懂,所以大家从没有认真研究过,就算研究了也就是一带而过,没怎么在意,呵呵,不过我现在要在这里告诉大家,理解不了就说它没有道理是涂鸦瞎写的,这本身就是对学术的不尊重,其实脂砚斋的古本,才是流传至今的楼梦》古本里最权威的版本。”。

第682章 外校人闻讯赶来

在沈知的那个世界,《脂砚斋》的古本可是流传最完整评语最详细的。

他看过原版的。

“怎么会!”台下有学生表示不信。

复大也有不少学生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