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方舟当导演,不被封杀就算成功 第173章

作者:许氏子谦

  “——朝廷不可一日无东南,东南不可一日无胡宗宪。”嘉靖也是点了点头,淡淡道:“剿灭海嗣要靠他,抚住灾民不造反也要靠他。”

  “不能让他愁死,更不能让他累死!”

  下一刻,只看见嘉靖缓缓一仰,整个人靠在了精舍的垫子上,下一刻,他说出了身为一国之君,堪称让人惊讶的台词:

  “国库没有银子……让严世蕃他们弄去。”

  “一两银子十二钱归国库,四钱归他们,朕认了。”

  “十钱归国库,六钱归他们……朕也认了。”

  嘉靖的这一出略显不甘心的话语,着实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吃惊了一番,别说大炎皇帝和魏彦吾了,就连特雷西斯这种暂且没有正规国家政府的掌权者,都很吃惊,君王居然要和手底下的臣子讲价钱。

  而更让人惊讶的是,君王明明知道手底下的臣子贪污,居然依然纵容着他们这样做,而这一切都是没办法,他们居然都可以理解。

  毕竟如今看来,只有严党可以为嘉靖带来利益和金钱来充实国库,嘉靖知道他们贪,但没有严党,嘉靖想要自己派人去想办法充实国库,那真是难如上青天。

  只有严党,就仿佛一款高利润的理财产品,可以让嘉靖在投入了一部分金额后,可以给他的国库带来相对大利润的盈利,因此他想要充实国库,只有严党可以用了。

  但哪怕如此,嘉靖也有自己的底线,他想要倒严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自从知道严嵩开始管不住严党,而严世蕃更是管不住手底下的人时,他就有了倒严的念头。

  “要是他们还想再多捞,连个胡宗宪都不能容,逼反了东南……朕也就不能再容他们!”

  嘉靖自己也憋屈,但是如今还没到时候,严世蕃还没有到他忍无可忍的地步,他要再看看严嵩是否还能重振大局,如果严嵩做得到,那么严党就还有存在的必要。

  “可惜是人太少了。”嘉靖也是忍不住感慨,如今的大炎能用的能人实在太少,以至于严世蕃这种人都不得不用了。

  “裕王派到胡宗宪身边的那个谭纶要保——暗地里传话给裕王,徐阶、高拱、张居正,如果再奏请什么人到浙城去,一律批红照准。”

  “还有,告诉杨金水,以后宫里不要再为难胡宗宪。”

  “好一手平衡之术。”而特雷西斯也是立刻看出了嘉靖皇帝驭人的标准,那就是无论什么地方,他都不能让一家独大,更不能让一派的人全权负责。

  就比如剧中的浙城,如今严党的势力已经在浙城根深蒂固,倘若没有胡宗宪这位还尚且心系百姓的东南一柱,那么整个浙城都会成为严世蕃狠狠捞钱的地方,到时候百姓被逼造反了,头疼的就是嘉靖了。

  因此,他需要派遣清流党的人,去浙城平衡严党的势力,保证事情不会失控。也需要自己身边的势力去坐镇,好让他知道在浙城发生的每一件事情。

  “嘉靖便是用这种方法,每一次都能确定自己得到的讯息是正确且全面的……司礼监,这些官员的情况类似于死士吗?难道我也要思考一下,培养对自己绝对忠诚的势力?”

  特雷西斯如今的脑海里不禁如此想到,而不只是他,情况比较类似的乌萨斯新皇发现,自己的遭遇和嘉靖皇帝何其相似?

  旧贵族派就像是剧中的严党,而他一手扶持的新贵族就像是清流,他们两派严格来说都不是忠诚他,而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反倒是他差点没控制住这一切,让自己这个皇帝的权力都丧失了一段日子。

  他也从嘉靖的遭遇中得到了灵感,开始审视起了自己国家内,那些曾经在自己落魄的时候,那些依然坚持照顾自己的仆从、侍女……虽然都不算有才能的人,但或许他们能干的事情,不只是如此?

  剧中,嘉靖的旨意传到了裕王这里,而如今,几人也是在商议着如今浙城的局面,他们该怎么做才能和严党保持平衡。

  而清流派第一想到的,就是卡喉咙,不发赈灾粮给胡宗宪去浙城。文月饰演的张居正也是对裕王说道:

  “这不需要道理,他们就是想让浙城那些丝绸大户,就地拿粮食,把受灾粮食的田都兼并了去,还美其名曰‘以改兼赈,两难自解’。”

  然而,张居正虽然这么说了,语气里也尽是对严党的所作所为的不屑之色,但是当裕王一问到,户部为什么不能把粮食调给胡宗宪时,她却是又换了一副嘴脸,道:

  “王爷,说句您不一定爱听的话。能调,这个时候,我们也不会给他调的。”

  “……这话,什么意思?”而裕王也是察觉到了清流背着他墭又有了主意,而此刻,张居正也是告诉了他,清流党的打算。

  “干脆让浙城乱起来——到了这个时候,臣等的意思,也该让王爷明白了。”

  “严党把持朝政二十多年,其实早已是土崩鱼烂,之所以能够维持,完全是逢迎圣意。宫中需求无厌,他们又层层贪剥,所以才落下这么大的亏空。”

  “王爷本该知道,他们这一次提出的改稻为桑,其实是为了补亏空才想出来的法子。但这么大的事,连胡宗宪都知道,一年之内,绝不可施行——可他们等不得,底下人又认准了,这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所以才干出了,毁堤淹田这般伤天害理的事情。”

  “反正是剜的老百姓的肉,其实也是剜我大炎朝的肉,来补他们的疮!这么明白的事,朝廷上下居然视若无睹?”

  “好不容易有个胡宗宪站出来说话,也是为了他们好,可他们却视若仇雠,连一个胡宗宪都容不下,可见他们气数已尽了。”

  而下一刻,文月饰演的张居正,前面那么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对趴在大炎身上吸血的严党深恶痛疾的模样。但下一刻,她却是立刻说出了清流的打算,以及这个压根不符合他们“清流”这个名字的主意。

  “所以我们觉得,长痛不如短痛,这次干脆就让浙城乱了——就当是我大炎朝,烂了一块肉。”

  “而这块肉烂了,严党这个浓疮,就到了该挤的时候了!”

  毫无疑问,张居正这一番话语,站在一个国家的掌权者的角度来说,可以称得上正确。然而如今,却是没有一个人愿意说剧内张居正的方法是正确的,反而听出了那隐藏在正论背后,对浙城百姓的视若无睹。

  而大炎皇帝也是一副不屑的模样,张居正一席话,便是让他对清流这一派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

  “想掰倒严党,取而代之……好啊,好,取而代之,并非不是他们比严党好,只是他们不服严党,恨自己不是严党罢了。”

  “只当我大炎朝烂了一块肉,这一块肉,不也是百万生灵?所谓清流,不过比严党道貌岸然,依然是一群衣冠禽兽罢了!”

  PS:今天第二章!晚上还有一更!(快码出来啊我,悬赏就要还完了,这是我为了活下去最后的挣扎了!瘫……)

第一卷 : 第299章:以泰拉的整体素质,大部分还不如嘉靖(笑)

  不得不说的是,《大炎王朝1566》的一些台词虽然犀利,但倘若说类似的事情并没有在其他国家出现过,只是大炎独一份的话,那就是完全的胡说八道了。

  许多治国的理念和建议,都是互通的。而“舍小取大”这样的事情,只要是在人类社会之中,统治阶级内一定提出过非常多类似的建议,甚至采纳之后,做出过很多相同的事情。

  但,正如大炎皇帝所说的,《大炎王朝》和《是,首相》是不一样的。后者虽然也出现过类似的情节,但是在搞笑的加持之下,大大加强了民众对政治的接受度,这其中反应过来的很多尖锐问题,都是被浅化过的。

  但是这部剧,没有了笑声,没有了空话,故事背景里更没有了尚且还处于强势的国家背景,甚至皇帝都不管你们结党谋私……在如此多的问题之下,所有人除了在皇上面前畏之如虎,其余时刻,众生丑态显露无疑。

  就比如文月饰演的张居正所说的这番话,这个比喻特别容易让人忽略问题的本质,“只当我大炎朝身上烂了一块肉”,但这赫然是要牺牲一整个浙城的百姓,逼着他们造反来摘除严党。

  而可怕的是,如今在场的所有的上位者,如果从抛开良心,只是作为一个政治动物的角度来说,都觉得这或许是巩固权力的最好办法。

  从君王的角度来说,严党虽然有用,但是倘若严嵩和严世蕃控制不住那么多门生手下,那么对于国家来说终究弊大于利,早晚是要除掉的。

  而从权臣的角度来说,没了严党,从此清流一家独大,他们成为离皇权最接近的派系,许多政策就可以有希望落实了——但清流真的比严党要强,要比严党心系百姓吗?

  “不过是一群自视甚高而不服严党的人聚集在裕王手下,将成为下一个严党的未来,赌在未来的君王身上的人罢了。”

  “清流……不随大流者为清流,然而清流却为了取代大流而不择手段,但当‘清流’成为大流的那一天,他们可会比之前的大流更好?”

  此刻,乌萨斯皇帝也是品出了这“清流”二字的意思,之前他和大家都一样,听到这个称谓的时候,觉得这个清流党应该是比严党更正派一些的存在,但如今看来,他想错了。

  严党上下铁桶一块,依然有胡宗宪这样的好官护着浙城百姓,虽然终究被排挤了出去,但他也尽力顾及两边了。

  而清流为了掰倒严党,却一开口就要牺牲整个浙城,比起之前张居正对严党毁堤淹田的义愤填膺,也真的是让人觉得讽刺。

  “用大炎话说,这就叫天下乌鸦一般黑,瞅得见别人黑,瞅不见自己黑吧?”塔露拉也是摇了摇头,眼瞳里尽是失望之色,淡淡道:

  “如今为了倒严,他们就能放弃一座移动城市的百姓,任由他们去造反,那未来再冒出来几个和他们竞争的派系,他们又要放弃多少座移动城市?”

  她之前和陈晖洁一样,都觉得清流与严党对立,应该是一些好官聚集起来的,但如今这一幕,让她更对剧内的大炎的未来感到绝望——两派都并非什么好人,对立并非因为理念,而是因为利益。

  “……徐阁老和高拱,都是这么看吗?”而剧内,裕王对于如此的做法,身为皇子却是连第一时间反对的勇气都没有。

  不过很显然,从裕王的表情来看,他并不是很想准许清流派的人这么去做,扭头问起了一旁的谭纶,希望他可以给自己一个回绝的理由。

  而为此,谭纶在一番沉默后,还是略带犹豫的开口道:

  “是大谋略,只是……苦了浙城的百姓。”

  而就连谭纶都是如此不支持不反对的态度,裕王的表情也是显得有点失望。而就在在场所有掌权者都沉默不语,觉得这种虽然无情,但是有用的提案不得不执行时,裕王妃却是忽然闯入了几人的对话之在。

  此时此刻,裕王妃就仿佛了一行观众们良心的代表一般,对着这一群自诩忠臣,道貌岸然的读书人,说出了自己和观众的心声,道:

  “你们刚才说的话,我在里面都听到了——大势所然,有些事情本就不是一时能办好的,但是有一条,永远都不能忘了:我大炎的江山社稷。”

  “王爷是皇储,接下来王爷手里抱着的世子亦是皇储。念在这一条,你们也得往远处想,要给王爷和世子,留一个得民心的天下。”

  “王爷是皇储,将来是大炎的皇帝,大炎朝所有的子民,都是你的子民,将来更是世子的子民,哪有看着子民受难,君父却袖手旁观的?”

  “胡宗宪尚且知道爱护自己任地内的百姓,王爷,还有你们,难道连个胡宗宪都不如吗?”

  “大炎卂朝不是严党的大炎朝,更不是他们手底下那些贪官豪强的大炎朝。他们可以鱼肉百姓,王爷,还有你们这些自诩忠臣的人,你们不能视若无睹。”

  而裕王妃的一番话语,让剧内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之中,更是让戏外,如今不少觉得只剩下这么一个办法,哪怕无情也必须这么做的掌权者,默默的羞红了脸庞。

  很显然,剧内裕王妃的话语是真正的大义,也称得上真的为国家考虑,为君王考虑。从这些官员开始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争斗,而将百姓作为牺牲品的那一刻起,他们无论说的多么天花乱坠,多么大义凛然,就注定是错误的选择了。

  那么既然没有办法在粮食上做文章,那么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将浙城作为两派争斗的战场,在这浙城一决胜负。

  如今无论怎样,严党的命运已经被严世蕃压在浙城了,改稻为桑搞得好,那么严党对于嘉靖来说就有价值,就暂时不需要倒严。

  而想要掰倒严党,最后的方法就只有让改稻为桑出差错,严党只要没办法再进行改稻为桑,那么嘉靖必然会让失去价值的严党彻底倒台。

  而第五集的最后,在严世蕃送给了自己推举的新任浙城知府,自己的门生高翰文一套珍贵到能做传家宝的文房四宝,就得到了高翰文的感动和一腔热血的回报。

  而最后,严世蕃还特意解释了一番,自己为什么要让高翰文这样一位“百无一用”的书生去担这么重要的岗位,道:

  “翰林院那种清苦毕竟难熬,储才养望本就为了施展,他们这种人,火里水里能够挣出来,便是不枉此生。”

  “再说,这次让他去推行改稻为桑的国策,倘若引起民变……这面对朝野,也算有个遮挡。”

  而严世蕃的话语,悄然之间已经定下了高翰文的结局。他知道高翰文这种追求功名,为了施展报复而对知遇之人可以以死明志的小年轻,去了浙城一定会为了推行国策而努力,不用担心他会反水。

  而另一方面……之前说了,百无一用是书生,高翰文在严世蕃眼里就是这样一个人,办好了自然好,办砸了……就高翰文这种读书读傻了的书呆子,甩出去背锅,也是情理之中的。

  而第五集的内容,也是就此彻底结束了。大殿的众人还没反应过来,一直到温德米尔公爵有些诧异的问道:

  “这就没了?不是,后面的斗官呢?这后面才是重点,怎么到这儿就结束了?”

  而看了《大炎王朝》的所有人也都是知道,接下去的斗官才是重点。严党在浙城的这些蛀虫,为了落实改稻为桑,还会做什么手段?而清流一派为了阻止严党,又会用什么方法接招?

  政治争斗,所有人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但到了具体实施,却要看操作者的手段如何了,这些细节,可都是干货啊!

  “真是抱歉,各位,因为时间太紧张,所以我们这边只把第五集做了出来,至于后面的内容,如果各位还想看,我只能便是敬请期待了。”

  “各位也还请理解一下,后面的官斗很多细节都需要拍,自然耗得时间会长一点,相信大家如今都清楚,我们这部剧要讲清楚一切,是非常需要时间的。”

  而陈祈这么一开口,所有人也都是沉默了,如今他们都已经很直观的感受到了《大炎王朝1566》的震撼,虽然这部剧相较而言,苦涩难懂,但是就宛如一剂良药一样,苦口,但也是真的有用。

  尤其是对于如今身为统治阶级的他们来说,其中就有许多值得他们参考的地方,这对于他们搞清楚下面人的动作,熟悉官场,都相当的有帮助。

  因为,以如今泰拉大陆的普遍政治水平来看,大家的招数,对比起《大炎王朝》里的,还真的都是太嫩了。

  这是一部鲜少有傻子的电视剧,每个人都在勾心斗角,每个人都在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和利益而不得不用出一切手段,官职越高,招数越是高明,所有官场的智慧,可都是在这里面了。

  “——陈祈导演,朕有一个不情之请。”

  而就在这个时候,乌萨斯皇帝居然忽然的站了起来,这位乌萨斯新皇目光注视着陈祈,强忍着自己现在拉拢陈祈的心思,开口道:

  “朕这一次是为了与大炎和平而来,但一方面也是为了陈祈导演之才而来,如今,两国和平之事已成,而陈祈导演的大才,朕也见证了。”

  “然而,朕再惜才,也不可在大炎久留,但又舍不得陈祈导演的才华。那么,陈祈导演能否在拍完新的一集之后,将这部剧的内容制成录像带,送到乌萨斯的圣骏堡去?”

  乌萨斯新皇想的很清楚,如今他的形势和嘉靖皇帝比起来,也是相差不大,但是要论帝王心术,他不得不承认,自己不如嘉靖。

  虽然他同样看不上嘉靖这种啥也不干,一心成巨兽的“无为而治”,但他又不得不承认,嘉靖的帝王心术很适合他破局,去破如今乌萨斯,新老贵族两派的局。

  他想要借嘉靖的帝王心术,去一点点的把皇权从新老贵族的手里抽回来,重新回到他的手中,他不愿意做处处受约束的“吉姆.哈克”,他宁愿做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的嘉靖皇帝!

  “陈祈导演,我也有同样的想法。”而特雷西斯在这个时候,也是紧随其后的提出相同的请求,显然,他和乌萨斯皇帝的想法比较类似。

  特雷西斯如今也非常需要这些帝王心术,去平衡王庭里的诸王,这些知识对他同样有用。而里面的许多官员的争斗会用的手段,也都是他未来重建卡兹戴尔用得上的。

  而见特雷西斯和乌萨斯皇帝都这么说了,其余的几位谁也都不装矜持,纷纷表达了,他们也要一份,回去慢慢学。

  “陈祈导演,维多利亚这边就拜托了。”

  “陈祈导演,叙拉古的秩序也需要你的知识了……”

  “停停停!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各位放心,等我们每新的一集拍出来,在大炎播放,也会专门第一时间,把这些成品送到你们手上的!”

  而陈祈也是有点汗颜,当下是没有拒绝他们的请求——毕竟,嘉靖皇帝的帝王心术,哪里是那么好学的?而未来《大炎王朝》也肯定会公开播放,他们能抓着这点时间学到多少,悟到几成,只能说看他们自己的本事了。

  不过,就陈祈自己来看,以泰拉这样“单纯”的环境,他们大部分想看明白这部剧,只怕是还得花上不少功夫呢。

  PS:今天第三章!还欠悬赏最后一章!(脱离苦海的日子就在眼前了捏!努力码字,努力啊……瘫……)

第一卷 : 第300章:左宣辽与左乐的父子局,左宣辽想对儿子传递的话

  “你倒是答应的真痛快啊,你就不怕他们拿你的电视剧去学嘉靖?这嘉靖可算不上什么好皇帝啊。”

  国宴暂且告一段落,而陈祈和塔露拉也是回到了拍摄现场,而此刻穿着一身极其朴素的布衣,饰演海瑞的陈晖洁,也是自然从二人嘴里听说了关于国宾们找陈祈单独买剧的事情。

  是的,买。在国宴散去之后,陈祈单独被乌萨斯皇帝拉了过去,而也是那个时候,陈祈才得知了乌萨斯皇帝的意思——他希望陈祈的这部《大炎王朝》的录像带,可以单独寄到他指定的位置,而不是以官方的名义寄到圣骏堡。

  而乌萨斯皇帝这么做的目的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打信息差,他不想让新老贵族的任何一派,知道《大炎王朝1566》这部剧。

  因为很显然,自己可以想到从这部剧里学嘉靖的帝王心术,他们也自然明白可以从这部剧里品如何破解的方法,到时候双方一个互相牵制,乌萨斯皇帝学了嘉靖学没学成不知道,但这些人当起“严嵩”来,那是一个比一个精明。

  因此,乌萨斯皇帝绝对不会让他们看到这部剧,他要比他们更早一步学到精髓,好用在新老贵族的身上,到时候,自己尽可能的夺回一些权力,等他们反应过来,可就为时已晚了。

  “嘉靖可没有那么好学……不过倘若真的可以让他学会,对如今的乌萨斯来说,可能还真算一件好事。”

  “乌萨斯皇帝确实开了个好价钱,而且吩咐的事情也不算难,知道到了乌萨斯的边境,他就会派遣信得过的人去接我们的录像带。”

  陈祈也是对陈晖洁和塔露拉,说明了一下自己为什么答应乌萨斯皇帝等人的这个请求,道:

  “而我们这部剧得拍完,按照现在的进度,起码还得一年多。我们必须拍完了剧,才能在大炎公映这部剧,而这一年多,就是乌萨斯的新皇扭转局势的时间……说实话,不太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