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神话巨人 第72章

作者:十九代目

张文宣和女儿张苏茵对视一眼,张文宣点了点头,然后对姜山道:“关于隔温层和隔温层下远古海洋的深海研究项目的建立,起因在十三年前。”

他说:“当时我带着一个海洋研究团队,在马里亚纳海沟附近做相关的研究。本来是一次很正常的海洋生物调研,但在当天夜里,发生了一次深海地震,第二天,我们意外的捕捉到了一只三米长的邓氏鱼!”

“邓氏鱼?!”

姜山一听,不禁道:“是我认知里的那种远古硬骨鱼类吗?”

“没错!”张苏茵从她的文件包里,拿出了一叠照片:“姜先生您请看。”

张苏茵已经调整好了情绪。

但在姜山接过图片的时候,与她的手交互而过,她又忍不住悸动了一下。

姜山拿着照片,一张张的翻看,都是从各个角度拍摄的邓氏鱼的照片。

张文宣接着道:“我因此怀疑,远古生物仍然生存在深海之中。我追寻了数年,却再没有发现过类似邓氏鱼的远古海洋生物。”

“直到数年前,米国的一艘潜艇经过马里亚纳海沟附近的时候发生故障,随后于千米深海之中,遭遇不明物的袭击。”

“当时附近的海域,并没有其他船只、舰艇经过。救援人员笃定在救援的时候,潜艇遭受到了巨型海洋生物的袭击。”

“虽然这件事被米国按了下去,但我认为,救援人员的话,不无道理。”

“我因此信心大增。之后建立了深海研究项目——就在距离这里,柯罗斯岛东北方向不到一千公里的马里亚纳海沟南端边缘,我耗巨资买下了一个深海石油钻井平台,基于这座钻井平台,建立了研究基地。”

他花了不少钱,买下一个已经钻不出石油的钻井平台,建立起深海研究项目的研究基地。

“经过这几年的研究,我得到了很多有用的数据,这些数据无一不表明正常海洋环境之下,还有更深层次的远古海洋。”

又一叠资料被张苏茵摆在姜山面前。

姜山一目十行,看完了之后,作状沉吟起来。

张教授的话,有夸大的嫌疑。这些研究数据之中,能直接证明正常海洋环境下有更深层次的远古海洋的基本没有,只几条间接的、不怎么重要的数据,含含混混。

这必定也是张教授在其他地方拉不到投资的原因。因为他没有好的筹码。

原剧情中,姜山不知道张教授是怎么拉到那个外国佬的投资的,但他现在来到了姜山的面前。

——实际上,姜山对这个项目,的确有兴趣。

因为原剧情已经展现过了——马里亚纳海沟附近的海底,真的有隔温层,真的有远古海洋,有大量的远古海洋生物——那两头巨齿鲨,不过是代表之一。

肯定还有更多、更神奇的远古物种存在着。

至于剧情中两头巨齿鲨造成的巨大损失、人员伤亡,在姜山看来,都缺乏一定的逻辑。

他们被巨齿鲨袭击过后,发现巨齿鲨往华国南方沿海而去,却不通知华国海警、官方,而作出一副急切救人的模样,却让一个夏日海滩血流成河。

只需要通知官方一声,不要说海军,只派几艘海警船,架起机枪、来几发火箭炮,区区巨齿鲨,算根毛线。又不是对面世界的异兽!

或许可以用投资人不允许来解释——那个米国投资人,想要独占巨齿鲨,不愿意告诉华国官方,害怕巨齿鲨被华国官方捕获,没他的份儿。

如果用这个来解释,就说明眼前这对父女,三观有问题。

眼看着巨齿鲨往人群密集的夏日海滩杀去,血流成河就在眼前,在这样的时候,无论什么理由,都不应该成为阻挡通知官方的借口。

千万不要说时间太紧,来不及。打个电话要多长时间?

也不必找‘官方不相信’这样的理由,特么网络那么发达,手机随便拍摄一段,传过去,不相信也相信了。

这种片子,因为一些乱七八糟的原因,往往夹带着许多私货,乍一看没什么,仔细一想,全都是屎。

现在,电影剧情融入真实世界,具体的东西,肯定不会与电影里一模一样。就像现在,张苏茵父女来找姜山投资,而不是找某个米国佬。

话说回头。

张文宣的数据中,拿不出有力的筹码;但不论是因为技能点,还是因为远古海洋远古生物,姜山都已决定投钱。

但他不会表现的那么干脆。

作状沉吟。

道:“张教授,这些数据、这些照片,都不够有说服力。”

说:“因为它们都能造假。”

听了这话,张氏父女顿时心中一急,张苏茵连忙道:“数据和照片绝对真实,姜先生,这是我父亲一生的名誉!”

姜山摆了摆手:“别急,听我说。”

道:“那条邓氏鱼呢?只要把它身上的任何一点东西,摆在我面前,我都会立刻答应投资。”

张苏茵张了张嘴。

张文宣叹息一声,低下了头。

姜山见状便道:“我出去抽一支烟,考虑一下。”

第125章 投了

姜山到门外一侧的廊前,点了支烟;廊下的花圃,此时已郁郁葱葱,一些花儿点缀,有香气扑面。

里面,隐隐传来张苏茵父女的争执声。

片刻后,张苏茵出来,走到姜山身边,说:“姜先生,我和我父亲的推论绝对不会有错。”

“马里亚纳海沟附近的海底一定有隔温层,隔温层下一定是远古海洋。”

“我也知道照片和数据没有足够的说服力,但是很抱歉,邓氏鱼已经毁了。”

姜山撇脸看着她,说:“毁了?”

“是的。”张苏茵拢了拢耳根的头发,情绪有些低沉:“我亲手烧掉的。”

“哦?”姜山诧异起来。

张苏茵道:“如果您愿意听,我可以告诉您。”

姜山示意她说。

张苏茵叹了口气:“是因为我的前夫他计划卖掉邓氏鱼标本,我发现的时候快来不及了,所以我把它连着我们家的房子一把火点了。”

是个狠人。

她抬起头看着姜山:“然后我们离婚了。”

姜山听着,微微点了点头,不置可否。

他记得剧情里,张苏茵的女儿梅英那个小姑娘,说是因为她爸爸——也就是张苏茵的前夫到处拈花惹草,张苏茵才离的婚。

这儿却说是因为邓氏鱼标本。

张苏茵见他不信,说:“我没必要骗您。”

姜山笑而不语。

张苏茵似乎有些急了,她一把拉住姜山的手,说:“我和我父亲的一切,都投入到了这个项目之中,毕生的理想、金钱、人脉,姜先生,我不能让它失败。任何条件,我都答应!只要您愿意投资!”

这是豁出去了?

姜山不禁道:“任何条件?”

“是的!”张苏茵咬了咬银牙。

姜山笑了起来:“这样,我再琢磨琢磨,给我十分钟。十分钟后,予以答复。”

张苏茵闻言,张了张嘴,叹了口气,转身进去了。

姜山便对手腕上的自制腕表说道:“搜索海洋专家张苏茵、张文宣的相关资料。”

“好的,请稍等。”九鼎的声音从腕表中传出。

这块腕表,是临到从实验室出来时候,制的第一批十块腕表中的一块,跟丽贝卡那个功能大致相同。

不多时,一片平板电脑大小的光幕从表盘上投射出来,在网络上能够搜索到的张文宣父女的信息,全部展现在姜山面前。

其中关于张苏茵离婚、房屋火灾的信息,都有。

也有邓氏鱼标本的相关信息,但与邓氏鱼相关的信息,网上多为调侃,认为是模型,是离婚的借口。

几乎没人相信是真的。

倒教张苏茵的名声,因此变得不大好。

看完之后,姜山转身走进客厅,张苏茵父女都沉默着,见他进来,明显坐直了一些。

姜山道:“关于两位的深海研究项目”

他看了眼张苏茵:“我投了。”

父女两个一怔,随即都露出了狂喜之色!

张苏茵看着姜山,目光莫名。

张文宣手舞足蹈,道:“谢谢你,姜先生,我真的”

姜山笑道:“不要激动。我对这个项目,的确有一些兴趣。深海、远古生物、远古海洋,听起来有点意思。”

便道:“具体谈一谈吧,你们要多少钱?接下来的研究计划呢?”

张苏茵立马递上来一份文件。

姜山一边看,她一边说:“首先,我们需要扩充研究团队,我们要招募潜水、信息技术、机械工程等几个方面的专业人才。”

“其次,我们需要最好的海底探测器、一艘可以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的科研潜艇。”

“其三,我们需要一些更先进的探测设备,需要对研究基地的各种设施进行全方位升级。”

姜山翻到资料的最后一页,一串巨大的数字。

“五亿美元?”

张苏茵深吸口气:“是的。”

说:“最先进的海底探测器,以及载人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上万米水深的海底的科研潜艇,它们,需要很多钱!”

尤其是潜艇,这玩意儿可不容易。

即使是小型的科研潜艇。

当前,大型潜水艇潜水最深不过一千米左右;上万米的海底,是天堑,几乎无法触及。

以当前世界的材料和技术而言,制造深潜万米的小型潜水器不是做不到,但很难,很费钱,还需要特殊的门路。

不过这事落在姜山手中,则似乎没那么难。

姜山微微颔首:“计划呢?”

张苏茵道:“等上述的一切准备完毕,我们将立刻开启海底实地探测。我们已经锁定了大致区域,进入实地探测阶段,最多一年,必出成果!”

姜山道:“好。”

然后对着腕表说:“让沈曼过来一下。”

完了对张氏父女道:“这个项目我以个人名义投资,相关的程序、法律问题,由沈曼和你们接洽。”

又说:“至于海底探测器和潜艇,这个事儿我帮伱们搞定。这样,张教授和沈曼回国一趟,把程序走了。张博士留在这里,最多七天,我把海底探测器和潜艇交给你。”

顿了顿,继续道:“先期投两亿美元,三个月后我让沈曼去你们的基地做一个考察,如果沈曼告诉我这些钱你们没用好,我将终止投资.”

这时候,沈曼走了进来。

姜山便把刚才的话复述了一遍,说:“深海研究项目的具体事宜我不管,但要派个财务过去。”

沈曼点点头:“好的。”

张苏茵连忙道:“应该的。”

张文宣也连连点头。

“那么最后,你们还有什么要求吗?”姜山这么说道。

张苏茵想了想,忽然眼睛一亮:“姜先生,如果可能的话,我们要一台超算。”

“超算?”

姜山听了,心下一转,爽快答应:“行,超算连着海底探测器和潜水器,到时候我一并交给你。”

接下来的事,尽付于沈曼。

当天下午,丽贝卡刚刚离开不久,沈曼就带着戴曦,和张文宣乘坐姜山的巨人号飞机,回国走程序去了。

张苏茵则留在岛上。

姜山此时,颇是有些自己的考量。关于超算,关于海底探测器和深海潜水器——科研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