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我在明教建运朝 第161章

作者:肾虚怎么办

  朱熹笑的越发欣慰,道:“吾求天命,可若是按照天命,辽宋之争、金破宋都、宋灭归元,与当下尔等人道之争有大冲突。”

  “亿万生民当前,大宋千年有望,老夫安能为一己之私而阻之,故求死矣。”.

第277章 仙神编制的天道陷阱

  新安郡外的无名山岭之上,白墙黑瓦的学楼之中。

  朱熹轻飘飘的话语,却是让杨昭整个人都陷入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当中,心潮涌动,神思莫名,甚至就连眼眸都在不知不觉间有些湿润。

  大宋水很深,九州世界水更深。

  在与慕容龙城、张扶摇、孔平仲等人有了一些交集之后。

  杨昭更是窥见了在人间头顶的天上,还有着九成九人们都不知晓的仙神存在,那些个仙神,在暗暗推动着整个人间世界的发展、变化。

  而这些仙神,显然已经拥有了一些影响天地规则的能力。

  所以很多时候,这些个仙神们制定的规矩、推动的时间变化,就成了天道之理,凡人不可抗也。

  这并不是说,仙神制定的发展规矩,就真的没法儿改变。

  而是真正能够扛得住仙神大势的存在,太少。

  尤其是很多修为逐渐高深之人,在到达了一定境界之后,就开始求借天地来补足自身,潜移默化中,就会陷入到仙神编制在天道中的陷阱之内。

  如张扶摇这等强者,八百年不入陆地神仙。

  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人神盟约,而另一部分原因,便是不想陷入天道陷阱当中。

  但朱熹不同。

  朱熹从一开始所走的道途,就是天授人理,求天命而知人性。

  再加上朱熹的天赋比张扶摇这等存在来的还要犀利霸道,在武圣境界,自身认知和道途,就已经深入天道陷阱而不能自拔。

  所以按照天道运转的规则,朱熹必须得站到大宋的对立面而去。

  站队北凉,本身就是天道对于朱熹的一种催促。

  朱熹的儒家武道之路,已经走的太远太远了,甚至已经触及到了这一方世界的天心印记,足以真正封圣的地步。

  除非朱熹能够以己心代天心,突破天道限制,否则就只能按照天道运转和仙神意志去办事。

  而偏偏,朱熹又走的是天命之道,根本没的反抗。

  心触天道,就连自废武功都做不到。

  现如今的朱熹,就像是洪荒当中被天道绑定的天道圣人一样,看似有无量威能、天下无敌,但实则却是没了自由。

  若是没有杨昭、赵师容等人的出现,大宋持续没落也就罢了。

  朱熹乃儒家之士,紧守君臣之道,又有天道束缚,空有无上修为和万般手段亦无法改变大宋的未来走向,便也无须与大宋对抗,只要隐世便可。

  可杨昭、赵师容等人的出现,令龙脉复苏、大宋国运升腾,有了几分重回巅峰的机会,又起人道争龙。

  若是杨昭等人赢了,便能驾驭人道大势,与天抗争。

  天道也好,仙神也罢,为了压制大宋、杨昭、赵师容等,才会催促朱熹站队,让其以无上修为,溯本还原,平灭大宋人道气势。

  可就连杨昭都没想到,朱熹在这种情况下,竟是选择求死。

  君臣之道和天人之道相左。

  己心与天心有别。

  朱熹的求死抉择,也就顺理成章起来,更显无比淡然。

  想通了这一切,杨昭定定的看着上首安然不动的朱熹,一时之间竟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也不知能够做些什么。

  朱熹似是看出了杨昭身上的异样,指尖轻弹,一抹心力化作清光,将杨昭从那有些魔怔的状态当中拉扯回来。

  顿了顿,朱熹道:“吾与三十年前枯坐于此,经日讲道,故使此地沾染了几分天道气息,你可承吾所学,却不能承吾之道,莫要偏执。”

  杨昭有些不忍,道:“可是朱师……”

  朱熹摇摇头,打断了杨昭的话语,道:“痴儿,吾修天命之道,本是通天之途,然则仙神作怪,天纲有错,故老夫之道,本就已经有些走向偏途。”

  “此非吾所求也,化道而去、留学人间,已是老夫心中大愿,你莫不愿成全老夫?”

  理学这玩意儿,牛哔不牛哔。

  很牛哔,非常牛哔。

  但毋庸置疑,理学在拥有着无量功德和伟大影响的情况下,也有着因为时代见知的局限性,甚至有一部分遗祸后世的东西。

  这也是朱熹让杨昭承其所学,而不能承其之道的原因。

  朱熹所学,乃是儒家的学问,是天地人间的至理,是儒家修行中对于宇宙洪荒和万物生灵的指引、认知。

  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东西,是好的一面。

  而朱熹之道,有好有坏,走的深了,便容易陷入到天道陷阱之中,进入仙神瓮内,被束缚住心灵、自由,乃至灵性。

  七日讲道,更与杨昭见过一面。

  朱熹所求已然圆满,很快便在杨昭的目光下,化作漫天灵性之光,融入到了天地自然之中,只留一具皮囊枯骨,含笑而逝。

  本以为此次面见朱熹,将会是倾尽全力的一战。

  可谁也没想到,已经功参造化、碰触天心的人间至圣,竟是在这般境况下,选择了道融天地,羽化而去。

  不得不说,大宋厚待文人士族两百年,也并非全是错误。

  以杨昭在那七日讲道当中所见所闻。

  若是朱熹真的站在了大宋皇朝的对立面,恐怕仅凭朱熹一人,就真的能够平灭大宋,非赵匡胤复生而不能敌。

  朱熹的境界,在这世界中,已是类似于人间大帝、天道圣人般的存在。

  横推世间、扫平世界之类的,完全不在话下。

  而这,也让杨昭既是感慨,又是后怕。

  妈卖批的,这人间之中,隐藏起来的大佬实在太多了,水也太深了。

  此前一个活了八百年的初代武圣张扶摇,可在武圣之境匹敌陆地神仙,就已经让杨昭大吃一惊了。

  猛不丁儿的,又冒出个更恐怖的人间至圣朱熹。

  说真的,杨昭从那七日讲道之中醒过神儿来之后的第一时间里,几乎感觉朱熹简直比仙神来的还伟岸。

  这也让杨昭,开始默默祈祷,接下来的江南、襄樊、荆楚之行。

  自己千万不要在碰见如张扶摇、朱熹这样的大佬了.

第278章 再回江南

  杨昭在两淮之地,总共停留了十日时间。

  其中七日,杨昭都在新安郡外的学堂之中听讲,收获极大,一日连破三境,几乎直接冲到了天人九重的水准。

  而剩下的三日时间,便是开辟两淮之地的阴土冥府。

  除此之外,杨昭还将朱熹之事,通过传音玉符,直接告知给了赵师容、赵普、张扶摇等人。

  朱熹之死,也让朝堂内外和儒林世家叹息不已。

  当然,这也多亏了杨昭来时,多存了一个心眼,在自己身上带了一枚可以记录影像的留影玉符,将自己与朱熹的对话记录了下来。

  否则的话,朱熹之死真要是被按在了杨昭的头上。

  一尊真正的儒家至圣,被杨昭活活逼死。

  且不说大宋整个文人儒林会不会沸腾造反,恐怕杨昭的祖上弘农杨氏,第一时间就会派人来把杨昭给抽筋剥皮。

  和孔平仲那种水货不同,和张扶摇那种隐世儒圣也不同。

  朱熹是真正那种近乎于开门立派,可以与昔日孔圣、孟圣等儒家至圣先师所媲美的存在。

  若无百分之一万的确凿证据。

  谁敢动这种级别的儒家大佬一根汗毛,那真的会被整个九州世界的文人儒士所摈弃,成为千古罪人一样的存在。

  而当杨昭记录下来的留影玉符传播开来以后。

  朱熹之死,自然也就不能怪在杨昭头上。

  甚至于,因为那七日讲道和二人对话,杨昭还得到了天大的名声,被九成以上的文人儒士,称之为朱熹的关门弟子。

  几乎是莫名其妙的,杨昭就在九州文人当中,刷了一波名望。

  当杨昭带着这种名望来到江南的时候,就连昔日怎么也不肯向杨昭效忠的辛弃疾,都罕见无比的出迎数十里,带着无数文人儒士,纳头就拜。

  留影玉符的传播,在其他皇朝流传还不算多。

  可在明教与大宋皇朝这两个大本营当中,短短三日时间,就已经流传甚广了。

  其中存留的那七日讲道,对无数人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某种意义上,杨昭相当于是将一场至圣先师、天道圣人级别的讲道,公开给了大宋无数文人儒士,甚至是江湖武林人士。

  此举不仅隐晦揭开了一部分天上仙神霍乱人间的阴谋。

  还让无数人都见识到了人间真正的顶级战力有多么的强横,以人心碰触天心,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仿佛天地授法。

  可以说,几乎每一个看过留影玉符的文人,都境界暴涨一圈。

  甚至就连很多江湖武林人士,都因此而接连突破。

  传道众生,这几乎立言级别的大功德。

  要知道,留影玉符传开以后才不过三天时间,很多人甚至连七日讲道当中一小半儿的留影都为看完。

  等到人们将那七日讲道彻底看完,不断揣摩一段时间之后,整个大宋的人均战力,都还会继续暴涨一段时间。

  如此一来,辛弃疾和诸多江南儒生出城数十里来迎,也就不算什么了。

  好不容易打发了一群儒家迷弟之后。

  杨昭在时隔许久时间之后,再次回到了自己在江南的老窝,西楚遗园。

  “夫君!”

  “丝丝、素素,为夫……”

  “别说话,嗳我。”

  “……”

  黛绮丝和殷素素两人,自从明教下山之后,就一直在江南发展明教事业,并没有跟着杨昭前往大宋游历,和前往汴京争权。

  看似黛绮丝和殷素素两人在来到大宋之后无所作为。

  但实际上,杨昭麾下的九阳卫、五行旗、岳家军等私家力量的组建和发展,一应后勤事物,几乎全都是由黛绮丝和殷素素两人支撑起来的。

  人员挑选、指导思想、授武传法、装备打造、丹药配给、粮草供应等。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黛绮丝和殷素素两人一力操持。

  要知道,杨昭在扶持赵师容上位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大宋群臣和百姓的误会与排斥,几乎时时刻刻,都极力避免参与和吸收大宋官方力量。

  甚至于,杨昭还通过明教掌控的江南商会,补贴了赵师容和大宋朝廷不少钱粮。

  即便是如此,杨昭麾下的九阳卫、五行旗、岳家军也能够缓慢发展起来。

  可见黛绮丝和殷素素在背后,提供了多大的帮助。

  这也是杨昭在回到江南之后,放下所有事情,第一时间就先回往西楚遗园来见黛绮丝和殷素素两人的原因。

  小别胜新婚。

  年许时间,对于杨昭、黛绮丝、殷素素等逐步踏上武道长生路之人,其实并不算长,但相思加持之下,黛绮丝和殷素素两人,却感觉像是和杨昭已经分别了千万年。

  炽烈的感情在第一时间就彻底爆发,深情如浪,将杨昭淹没。

  足足三天三夜的时间。

  杨昭、黛绮丝、殷素素三人就没合过眼,沉溺于缠绵之中、床榻之上。

  久别重逢的见面。

  杨昭都不知道自己撕了几件轻纱薄衣、换了几床榻褥薄衾。

  黛绮丝的域外风情,殷素素的英姿飒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