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界征战之召唤猛将 第962章

作者:黄金老五

另外,扶苏还会征调一部分厨师去修建万里长城的地方,开设饭馆,酒店。

以廉价的价钱,供给这些民夫。

而其中的差价,扶苏会补给出来。

只要干够一个月,就有钱拿,工资一月一发。

只要有钱,什么买不到。

……

另一个宏大的工程——骊山墓,也就是秦始皇陵。

历史上的骊山墓是从秦王登基起即开始修建,这也是如此。

骊山墓前前后后修建了将近二十年。

从扶苏登基之后才停止下来。

不是不修建,而是暂时延缓。

历史上的秦始皇陵,前后历时三十余年,每年用工据说也是七十万人。

修建的秦始皇陵,从外围看周长两千米,高达五十五米。内部装修极其奢华,以铜铸顶,以水银为河流湖海,并且以水银合金为陆地,满布机关,从上空看,像秦朝时国家的版图。而且,建造陵墓的工匠在陵墓造成之后全部被活埋。

……

秦始皇陵修建了虽然不到二十年,但是却已经完成了一大半。

扶苏将秦始皇陵停下来也是有原因,因为他需要这些人帮助他进行了大范围的国家交通建设。

扶苏决定大幅修筑以国都咸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驰道。

和现代的高速公路差不多。

驰道实行“车同轨”,均宽五十步。

驰道的作用有数项,一是使交通方便,以利管理六国旧地;二是为方便北方战争前线的补给;三是方便始皇出巡时能畅通无阻。

除秦直道和秦栈道外大多在秦故地与六国旧道以及在秦征伐六国时修建的道路上基础上拓建而成。

著名的驰道包括:上郡道、临晋道、东方道、武关道、西方道、秦栈道及秦直道。

这之中秦直道最为著名,它从帝国的都城咸阳开始,直道绵延向北,一直通到大漠深处的九原,全长七百多公里,堪称两千多年前的军用高速公路。

秦直道所过之处,地势险恶、人迹至今罕至,但它劈山填谷,甚至越过海拔一千八百米的子午岭而不回避,在今天陕西北部的大山中,直道的遗迹依旧清晰可见。

秦始皇在扫灭六国后,为方便运送征讨岭南所需的军队和物资,还修筑了灵渠。

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建成于前219年(始皇帝二十八年)至前215年(始皇帝三十二年)间。

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自贯通后,二千多年来就一直是岭南与中原地区之间的水路交通要道。此项工程现在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这也是扶苏的目标之一。

不过灵渠是驰道之后的第二个目标。

秦始皇修建了大量华丽的宫殿。在统一六国之前,秦王已经有了不少宫殿。在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旋即开始在渭河南岸修建后世皆知的阿房宫,也就是扶苏现在的后宫。

里面美女如云,是当之无愧的“女儿国”。

一个个都绝色倾城,让人生沉浸温柔乡之中。

秦始皇最多时用工七十二万人,据说,阿房宫可以容纳十万人,在里面运送酒菜要用车和马才行。

《史记·卷006·秦始皇本纪》上描述说,仅一个前殿的面积就达到了东西长六百九十三米,南北宽一百一十六米,台基高达十一点六五米,上面可以坐上万人。

除了阿房宫以外,秦始皇还兴建了兴乐宫、梁山宫等等。据《三辅旧事》记载:秦国有“表中外殿观百四十五”。

据《史记·卷006·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国有“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另外,“咸阳之旁二百里内”还有“宫观二百七十”。

有宫殿就要有美女,在灭六国时,就把所有各国的美女都掳掠来放在所建造的宫殿之中。

……

扶苏也朝着历史上的秦始皇前进。

不,应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对于扶苏来说,阿房宫里面可不仅仅是六国的宾妃。

而且还有历史上的各大美女。

嫦娥妲己都出来,还有什么不会有!

第1312章 千古一帝——秦始皇

说心里话,扶苏对秦始皇十分地佩服。

但是没有办法,他更想成为秦始皇。

成为千古一帝。

如果不是他从后世穿越而来,而且还带着召唤系统,对于扶苏来说,是怎么也不可能媲美秦始皇的。

秦始皇是九州历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雄才大略的划时代人物。

他是九州第一位皇帝,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是九州皇帝制度创立者,也是使九州进入了中央集权帝制时代的第一人。

他一生战天下、称皇帝、废分封、置郡县、征百越、逐匈奴、修长城、通沟渠、销兵器、迁富豪、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币同形、度同尺、权同衡、行同伦、一法度、以法治国、焚书坑儒,对于九州之大一统、对于九州政制之创建、对于九州版图之确立、对于九州民族之传承,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关键作用,对后世的九州和世界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但自古以来,秦始皇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誉之者称其为首创统一局面的“千古一帝”,毁之者则称其为专制独裁的“一代暴君”。

扶苏只想成为“千古一帝”,而不想成为“千古暴君”。

他要的是贤明,伟大,而不是暴虐,残酷!

但是不论秦始皇多么地残酷,在扶苏的心里,秦始皇功大于过。

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九州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为九州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所谓“汉承秦制”,“自秦以来,其制未变”,“百代犹行秦法政”,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九州其后近二千年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除了政治上,秦始皇使九州第一次完成了政治和经济上的统一。

根据史书记载,夏朝万国,商朝千国,周朝八百国,西周后期还有二百国左右,春秋时期一百几十国,战国后期形成“七雄”。

这些国中之国书不同文、币不同形、度不同尺、权不同衡、十里尚不同风。而秦始皇则前无古人地在九州大地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币同形、度同尺、权同衡、行同伦、一法度”的大一统局面,为其后各朝代谋求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秦以后,九州子孙使用的文字源于秦人,九州广袤的国土是秦帝国的延续,中华民族的统一和融合在秦帝国时期开始形成,九州在政治体制和文化思想等各方面无不打有秦始皇的深刻烙印:秦始皇在两千多年前建立的文治武功,自此始终与中华民族血脉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