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界征战之召唤猛将 第963章

作者:黄金老五

秦始皇在政治制度的最大创建是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确立了中央的权威和集权。

应该说,正是由于秦始皇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的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如古马其顿的亚力山大,或古罗马的凯撒等人,只重征服而不重制度和文化上的建设和统一,才使得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才使得九州在以后几千年中都没有像其他古代文明那样经历真正不可挽回的分裂或灭亡,为现代九州的版图奠定了历史基础。

有人认为,九州虽然经历过长期的内乱分裂,不同地区的语言也差别很大,却一直拥有同样的文化,并且在数次分裂后又一次次地统一,是因为秦始皇统一了文字。

秦始皇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为庞大帝国的政令通达以及由此而来的郡县制皇权国家奠定了技术基础。

“修驿道,设郡县”,这是九州能够采用郡县制这种先进制度,而非类似西方的分封制的一个必要条件。

同时期的古罗马不能有效控制占领区,只能设权利极大的总督,仍旧类似于分封制,这是后来罗马帝国分裂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郡县制是一种平民制度,其军政首脑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绩军功可上可下,可平职调动,这就导致了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的出现。

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都可以来自平民,郡县官僚制有效的保证了平民参政议政的权利,如李斯,蒙敖等人,一开始都是布衣,依军功政绩才出将入相,相比分封制这种贵族政治,无疑是一大历史进步。

所以扶苏这一方面要向嬴政学习。

第1313章 功过是非后人断 扶苏野心

历代文人和政治家中对秦始皇大加褒扬的不乏其人。

例如,西汉名臣桑弘羊的论著中肯定秦始皇统一九州的功绩是“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唐太宗李世民说过:“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唐朝大诗人李白在诗《古风》中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特别是“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成为千古绝唱。

唐朝思想家柳宗元在名著《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符合了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所谓“非圣人意也,势也。”

因为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九州、统一文字,修筑宽广的道路,不搞国中之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

……

不过有贬就有赞,秦始皇被某些人评价为专制独裁、横征暴敛、严刑峻法、生活奢侈的君主,成为九州文化中代表“暴君”的符号。

先秦以前“百家争鸣”的文化、思想大爆发的情况自秦之后灭迹。

秦朝以高度组织化的政府机构来管理人民和资源,而且使用严酷的刑罚来保证政令的实行。

秦始皇推行的是“以法治国”的法家学说,而从汉武帝以后的九州历代统治者,都推行以仁爱、中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

而且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极端措施,得罪了天下士人。因此,秦始皇常作为负面典型出现在各种散文、史籍中。

秦始皇的建筑工程,包括秦长城、秦驰道、灵渠、阿房宫及秦始皇陵等,规模均极为庞大,动辄劳动举国人口兴修,不少文献均斥责在工程进行时造成不少人命死伤。

秦长城主要目的是标名与匈奴的防卫基准界线,始皇仍遣蒙恬发兵三十万攻击匈奴,后人对此的评价是:“兴兵远攻,贪外虚内,务欲广地,不虑其害”。

蒙恬死后没多久,匈奴便轻松跨过秦长城,不但收复了原来的失地,并且占领了燕、代等郡。

西汉思想家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周王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写道:“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

唐朝文学家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评论:“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可以说,这些都是名传千古的文章。

扶苏只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接着,扶苏再次制定了政策。

“诸位爱卿,寡人决定在民间修缮学校和医院,将儒家,农家,墨家,法家的思想作为基础,普及天下,同时,在医院之中,培养一大批医学人才,众位爱卿感觉如何”,扶苏看着下面的众人,笑着问道。

众人听到扶苏的话,急忙赞同,“臣复议”!

“恩”,扶苏点了点头。

“寡人希望平民百姓,白丁之身也有学习的机会,寡人曾经在东郡之时就说过,要人人入龙,只有有了知识,才能变得更强”,这仅仅是扶苏的其中一步。

第1314章 册封宾妃 两大隐藏任务

建立学校,是扶苏早就决定的事情。

“另外,寡人决定实行科举制度,通过考试科举制度选拔官吏”,这是扶苏的第二个目的。

“陛下,请问科举制度是什么?”这个时候,一个人站了出来,向着扶苏问道。

他还真不知道什么叫做科举制度。

扶苏曾经在东郡的时候,曾经使用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但是后来扶苏继承王位之后,扶苏将东郡的科举制度给耽搁了。

科举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

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也是扶苏十分看重地一点。

……

扶苏制定的政策十分地全面,也一个个实行下去。

如果遇到不合适的,扶苏会再调整。

这个时候,魏征走了出来。

“陛下,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也不可一日无母,陛下应该确立东宫太子之位和王后娘娘了”,魏征进谏道。

“是啊是啊”,众人听到之后,都点了点头。

“你们说的对,不过太子之位不着急,寡人会给所有的孩子一个公平的机会,凡是有才华,有才能的人,寡人都会给对方一个机会,让其成为以后的天下之主”,都是自己的孩子,扶苏不会厚此薄彼。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扶苏现在还不想立太子!

“可是……”魏征似乎还想说什么。

“没有什么可是”,扶苏摆了摆手。

“是”,魏征的脸上挂满了不甘心。

不过虽然如此,但是他又不能说什么。

扶苏对着所有人宣布道。

“郑王后加封为——皇太后,后宫之中,设立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焱妃母仪天下,品行端正,在位期间,将所有的事情打理地井井有条,入住东宫,为东宫之主;穆桂英绝色倾城,为人大度,心地善良宽广,可以为西宫之主;刘韬温顺如水,善解人意,可以为南宫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