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时代:从大秦太子到万国大帝 第228章

作者:青瓜堂霸天哥

“奴婢觉得身为女子也当有才学傍身,才能如做出《女则》的皇后娘娘那般才学惊人;长乐公主殿下亦是惊才绝艳,奴婢视其为榜样。”

李世民心中再次吃惊。

他觉得自己真是小看这小宫女了。

后宫中女子,嫔妃无不想着争宠上位;宫女无不想着出人头地,望有朝一日以色侍君王。

而武媚娘拒绝了唾手可得的司正、宫正之职,选择去内文学馆潜心学习,还说出这样一番大气磅礴之语。“丽质的眼光真是不得了。”

“让寡人随手照顾的一位小宫女,竟是如此不凡的女子。”李世民心中惊异,但依然面不改色。

他看着武媚娘沉思了片刻,然后才开口道:“好,寡人准你去内文学馆学习,同时司正的职位也给你留着。”“此外赐你御前行走的特权。”秉笔太监神色剧变!

御前行走!

这787是连朝中众多大臣都不曾获得的殊荣!是不管何事都能直接面见君王,不会受到阻拦的特权!“奴婢谢陛下恩典。”

武媚娘不卑不亢地下跪谢恩。

李世民深深看了武媚娘一眼后,便转身朝着湖心亭外走去。

而武媚娘一直保持跪地低头的姿势。

直到李世民离开后,秉笔太监才笑容满面地对武媚娘说道:“恭喜武司正,得到陛下如此重视,一步登天啊。…。…。”他刚想说些恭维的话语拉近关系。

却发现低着头的武媚娘已经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秉笔太监先是惊愕,随即释然,眼中闪过了一丝柔和之色。

到底还是一位十几岁的小姑娘,骤然一步登天,心情激动也是难免。

他取出一方帕子递过去,然后淡笑道:“擦擦吧,现在你可是御前司正了,别让其他人看了笑话。”武媚娘接过这方帕子,然后哽咽着对秉笔太监深深行礼道:“谢过王公公。”秉笔太监微微点头,眼神欣慰。

他见过太多骤然得势然后便得意得不知所以的宫人了,武媚娘如此谦逊,这份心性便是难得。“难怪吴怀礼那家伙会如此看重她,确实是个好苗子,不错。”秉笔太监在心中想到。

吴怀礼是宫中的掌印大太监,和他这名秉笔太监职责相似,不过两人不怎么对付就是了。

安慰了武媚娘几句后,秉笔太监便匆匆离开了湖心亭,亭中只剩下了武媚娘。

武媚娘将眼泪擦拭干净,然后走到了一旁的石凳上坐下,怔怔看着手中装着鱼食的食盒。

在家中受到表兄欺辱,所以和母亲来到长安城谋生;入宫受到宫女们百般欺负,是哪位仙子一般的殿下给了她不被欺负的机会。

如今苦尽甘来,终于一鸣惊人。

她等这一日等了太久了。

武媚娘猛地起身,将盒子中的鱼食全部撒入到水里。

湖中顿时万鲤争食,不断扑腾而起。

如鲤跃龙门!

望着湖中这万鲤竞相跃起的景象,武媚娘的目光逐渐迷离。

她白皙的脸颊上闪过一丝病态的潮红色,咬着唇自言自语道:“殿下,媚娘一定会去找你的……”

女子又如何?

她武媚娘绝不会做湖中被人豢养的一尾锦鲤,而要越过那扇龙门,金鳞化龙!

(嘿嘿嘿,嘿嘿嘿,你们猜猜我要怎么写武媚娘和李丽质?嘿嘿嘿。四千字大章求月票,晚上还有一章。)。

第221章 扶苏班师回朝!岳母训诫岳飞!

李世民最终采纳了武媚娘的建议,决定不和秦国开战,忍下这口气。

但唐国和秦国的联盟也到此而终止,唐国宣布解除和秦国之间的联盟,双方不再是盟国。

与此同时唐国对秦国的边贸也正式关闭,限时驱逐在唐国境内的秦国商人。

这个消息传开之后,唐国朝野上下都一片哗然,无数士子百姓都觉得不应该这么简单就放过秦国,应当举兵伐之。

但百姓们的声音是无法干扰朝廷的决定的,决策依然实施下去了。

很快,这个消息就传遍了各国。

宋国,汴京。

这段时间以来宋国一直在关注着秦唐两国的动向,从唐军从燕云十六州撤军再到现在唐国宣布和秦国解除盟约,宋国全部都第一时间得知了。

当赵构听说秦唐联盟彻底瓦解的消息后,更是高兴得大笑出声。“秦国自折臂膀,真是天助我也!”赵构满脸畅快地大声笑道。

他宋国何惧秦国半点?他们最忌惮的是一起加入战争的唐国!

秦唐联盟起来宋国不是对手。

可单单一个秦国,宋国根本不惧!

现在秦唐联盟彻底瓦解,宋国少去唐国这一大对手,可以真正地肆无忌惮、全力对抗秦国!

想到这里赵构用力拍了拍秦桧的肩膀,笑眯眯地说道:“不错、不错,秦爱卿所提出的离间计实在是高明!”“瓦解秦唐联盟你当居首功!”

这次离间秦唐两国的计谋是秦桧所提出来的,而产生的效果也十分卓越。

不但让秦唐两国联盟瓦解,更是成功令他们交恶,宋国成了最大赢家!“为君分忧是臣的本分。”“陛下谬赞了。”

秦桧毫无居功之意,恭敬地说道。

这种态度让赵构越发满意。

这时一旁的范仲淹开口说道:“陛下,秦唐联盟瓦解,我大宋不必再忌惮唐国插手我们和秦国的战事。”“臣以为当尽快对秦国用兵、夺回燕云十六州,收复失地。”范仲淹还记得岳飞之前的叮嘱。

现在秦国虽然拿下燕云十六州的土地,但是决不能给他们消化的时间!“不,此事不急。”

赵构摇了摇头,眼中光芒闪烁,“寡人要看看能不能进一步挑拨秦唐两国,最好让他们打起来。”“到时候寡人便做那渔夫,不费吹灰之力拿回燕云,甚至反攻秦唐两国!”赵构原本是很懒散的。

但是经历这么多事情后,他的野心也被一点点的勾了出来。

尽管前几次微操全都以失败告终,但是碰到现在这么好的机会,他又忍不住想要亲手上去操作一番。

“可是这……。”

范仲淹欲言又止,想要开口劝阻。

他实在不想自家陛下再去整什么幺蛾子了,趁机先把燕云收回来不好吗?

然而赵构却大手一挥,说道:“不必再劝了,反攻燕云之事暂且搁置一下,反正是我大宋囊中之物,又何必着急?"范仲淹闻言只好在心中长叹一声。

聊完这件事后,赵构再次看向范仲淹,向他问道:“范公,你确定那岳飞不会背叛我大宋投靠秦国么?”“岳飞可是知道不少我大宋的军事情况,若是透露给秦国,于大宋不利。”现在他有些后悔没杀岳飞了。

早知秦唐两国会这么顺利地决裂,他还何必要按照契约赔偿交人?“请陛下放心,臣愿以官位作保。”“岳飞绝不会叛宋投秦!”

范仲淹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对于这一点他是无比坚信的。

赵构闻言也没多问,范仲淹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再问下去就显得为难人了。

他现在依然沉浸在秦唐联盟瓦解的喜悦之中,心中无比地兴奋。

秦国……寡人看你如何挡我大宋!

燕云,云州城。

唐国宣布解除和秦国的联盟后,身在云州的扶苏也很快收到了消息。

而这个消息在扶苏的意料之外。

但也在情理之中。

他本以为唐国会选择出兵攻打燕云十六州,强行占领这边的土地。

但没想到唐国最终还是选择了忍耐。

只是解除联盟并且断绝两国来往。

“接下来我大秦就要独自面对宋国的反攻了,而且宋国应该很快就要反攻。」。”

白起有些感慨道。

但是他对此却完全没有半点惧怕。

独自面对宋国又如何?要知道早在对宋开战初期,唐国没有加入进来,便是秦国独自攻打燕云十六州。

现在不过是回到了那个时候而已。

“唐国人太骄傲和自负了,他们迟早会因此付出代价的。”

扶苏平静地说道,语气淡漠。

他并不后悔和唐国决裂,因为这不是让不让土地的事情,还是一个态度问题。

唐国既然不尊重秦国,秦国又何必百般忍让,难道秦国真比他唐国要低等?

天底下没这个道理。

收起这些思绪后,扶苏向白起笑着问道:“大将军,岳飞在你手底下学习磨炼得如何了?孤的眼光没错吧。”

岳飞现在还在云州城。

而扶苏将他安排到了军中去带兵。

这并非是扶苏主动安排的,而是岳飞自己向他请求的结果。

因为岳飞的想法很简单,他不会帮秦国对抗宋国,但是承受了扶苏这么大的恩情,总不能还一直在这里白吃白住。

要知道他可不是孑然一身,还有十几名部将以及一家老小要养活。

因而他向扶苏求了一个职位,也就是帮忙练练兵、教教将领各种战术等等。

岳飞好歹也是统领过几十万兵马的大将军,以他的水准教一些中层将领完全不是问题。“岳飞确实是难得的一位帅才,只要再细心培养一番,成就必然超越老臣。”白起深深点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他是很佩服扶苏能为大秦寻来这样一位难得的顶尖将领的。

别看现在岳飞还没有投靠秦国,可他清楚这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大将军可要多多磨炼一下他。”

扶苏笑着说道,他其实有心亲自培养岳飞,但没有哪个时间。

不过交给白起也差不多,岳飞现在的领兵、统兵风格都已经成熟了,不会再被他人所影响,欠缺的就是经验而已。

白起身为经历过六国战争的老将,经验难道还不够岳飞学习?

“殿下放心就是,您打算何时离开云州、返回咸阳?可需臣派人护送?”白起应下后进而问道。

他听说了扶苏最近要返回王都一趟,毕竟离开也很久了,现在战事平息,班师回朝看看情况,也能稳固朝野臣民之心。

“明日便出发,不过不必派人护送,孤要带一万铁鹰军回去休整。”

扶苏微微摇头,随后对白起正色说道:“那么燕云十六州这边就暂时交给大将军了。”

燕云十六州防线已经构筑。

分别是以云州为中心,应州、儒州、幽州、武州这五个地方。

其中白起坐镇云州中枢,统领全局。

蒙武、王翦、蒙恬、石敬瑭则分别坐镇其他几个大州。

若非如此,扶苏又怎么会放心离开。

白起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重重点头。

一日之后,扶苏便率领一万铁鹰军从云州出发,踏上了返回咸阳的路程。

班师回朝!

……

岳飞在主动要求进入秦军后,也逐渐适应了下来,开始了按部就班的生活。

比起在宋军军队中的时候,秦军这边无疑更让岳飞感到舒适,不用考虑太多事情,每日操练操练军中士兵,然后教一教中层将领之类的。

有时候还会碰到大将军白起过来旁听的情况,让他很是受宠若惊。

因为在他看来自己这点微末本事是入不了白起这种名将法眼的,不过白起倒没什么架子,往往会听完后指点他一些。

这些都让他受益匪浅。

也让他感到自己真正融入了秦军。

而除此之外最让他感到震惊的是秦军士兵的种种训练方式。

什么引体向上、俯卧撑、站军姿、踢正步等等,还有训练量十分可怕的负重越野,无论训练量还是方式都迥异于宋军。

他曾亲自尝试了一下,结果一整套训练完成下来后便是他也感到疲惫非常。